職場

我做Marketing
01/02/2024

職場|2024年應否離開工作舒適圈?要從2方面審視Comfort zone!離開不一定是上策?

#悲觀 #樂觀 #減薪 #裁員 #Marketing #AI #職場 #新行業 #舒適圈 #金錢 #人脈 #機會 #辦公室求生術 #P #Pantry熱話

  雖然我個人唔悲觀,但同好多人一樣對今年經濟狀況並唔太樂觀,2024年相信係十分難捱嘅一年。大多公司比去年更大力度減薪、裁員、cut budget等,同時間好打工仔因股票或樓價下跌成為負資產,令生活壓力雪上加霜。而marketing 呢行今年情況可能更壞,好多公司由上年尾開始已經轉為「維生模式」,所有要洗錢嘅事全部唔做,冇budget 唔做marketing或宣傳令生意更差,惡性循環下最後公司就只好大刀大刀裁員。

 

  呢幾年世界變得太快,尤其AI 普及化後職場開始尋覓新方向,出現不少新行業同時亦加快裁員步伐。有大學研究指,未來十年全球約一半工作有可能會被 AI 所取代。所以有人話如果你今天仍生處舒適圈的話,情況許可應該出去闖一闖,唔好喺舒適圈內等死,亦唔被巿場完全淘汰後才醒覺。有危必有機,出去闖一闖可能無意間搵到新天地。

 

  有危當然必有機,離開舒適圈、出外探索新事物能夠增加個人優勢,先有機會及早跑出動蕩不安嘅環境。雖然跳出舒適圈係好事,但亦要因應時勢作策略調整。2024年巿況嚴峻,如果能夠從另一角度去了解舒適圈,可能係你今年生存之道。

 

  其實多年來好多人都對舒適圈賦予一個負面評價,認為無料、唔敢面對新事物嘅人先會一世活在自己世界內,但就好少人睇到舒適圈另一面。首先除咗要自知自己是否身處舒適圈,同時亦要了解現時身處一個點樣嘅舒適圈。究竟喺呢度工作係你個人舒適圈,定還是係一大班人舒適圈。如果係一個集體式舒適圈,相對地較為不安全。但若然係你個人專屬,就另作別論。因為你有自己優勢,先能夠係眾人內跑出,成就你專屬嘅舒適圈,而呢個優勢可能就正正係巿況不景時救生門。

 

  所有舒適圈終有一日失去其價值,第二重點係了解自己舒適圈嘅壽命及最大價值。舒適圈提供一個相對好嘅環境畀你,除咗可以休息之外,亦要喺有限時間內得到最大效益。不論係金錢、人脈、機會等,都要喺被淘汰前獲得其所有價值。唔係人人都可以有自己舒適圈,用得其所方為上策。

 

  數年後雨過天晴,喺自己領域捱得過嘅人就會成為下一潮代先鋒。唔係鼓勵大家做一條鹹魚,但人生冇必要每一年都向前衝。可以休息就休息,可以繼續衝就衝,或者喺舒適圈內作準備,捱過後就有新光景。

 

16/11/2021

成功心理學:面對事情樂觀定悲觀,是天生還是可以被「培訓」?

#職場 #銷售技巧 #銷售心態 #樂觀 #悲觀 #成功 #管理層 #管理之道 #招募 #培訓 #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樂觀

  作為銷售員,在追逐自己目標的時候都會產生不少壓力和情緒,有些人會主張樂觀面對,有些人則完全不吃這一套,覺得樂觀主義是「勝利者」的台詞,大家都不在同一跑道云云,又或者覺得那些「motivation talk」(俗稱打雞血)的行為都是徒然,是浪費時間,因為大家的環境能力背景都不一樣等等。

 

  究竟一個人樂觀面對事情是天生還是一種可以培訓的能力?筆者在開始作招募和學習管理的過程中看到一些文章有見解,今次跟大家分享一下。

 

  筆者在研讀有關課題時看到一個詞彙,叫作「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描述學習態度或心理疾患的心理學術語,主要用於實驗心理學。「習得性無助」可解釋為「經過某事後學習得來的」無助感,意謂一種被動的動物消極行為(也包括了人類行為),其中被動的因子佔相當多數,尤其指對失敗而非成功的反應。而當中使筆者很感興趣的原因是從來都沒有人教育過悲觀無助感等情緒原來是「被培訓」或「學習」而得來。

 

(網上圖片)

 

  在1975年美國賓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馬丁賽里格曼就用過小狗和人做實驗,當中用人當受試者的實驗非常具啟發性:

 

  當年教授把一群大學生分成三組,三組人進行各自的程序,而分別在於,第一組人需要聽噪音但無論如何都不能使噪音停止;第二組學生都要聽噪音但可以通過努力發動機關使噪音停止;第三組學生作為實驗的對照(control)是完全沒有聽到噪音。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種人因發現自己無論做甚麼都無法改變現有狀況,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傾向,而另外兩組則沒有這種情況。

 

  完成第一階段後他們進行了幾項實驗,其中一項是要求受試者的學生們把下列字母排列成字,比如:ISOEN、DERRO,它們可以排成有意義的單字NOISE 和ORDER,組別一的受試者比其他組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產生極大困難,而在同類型的人身上類似實驗結果都歸納出類似的情況: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放棄嘗試的勇氣和信心,陷入絕望的狀態。

 

  而同一位的教授亦有作其他的實驗,亦證明了人可以通過連串的行動產生「習得性樂觀」的情況。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找到相關文章去查閱,筆者就不在這班門弄斧。

 

  在我們了解到自己的悲觀或樂觀情況可以用「練習」或「學習」的形式去改變時,這對我們來說就有無比的價值。有招募過的人在此可以反思一下,留下來的夥伴和離開的夥伴,他們的最大分別是能力、背景還是在入行的經歷或際遇上?

 

  就筆者的經歷而言,身邊大部分能留在這個行業長久一點的搭檔們都是在入行初期有非常良好的成功經歷,可能是很快就約到第一位客人會面,很快有第一個成交,很快有第一次轉介紹等等,在他們習得成功感後他們對行業的興趣和自身能維生的能力都打了一支強心針,在他們面對逆境時自然會更有信心去嘗試找方法去面對。

 

  亦因此,如果諸位希望能成功成為出色的經理或總監,我們都應該要留意同事們自身的期望管理,避免設立過高的目標,在他們面對困難時不要讓他們「撼頭埋牆」,讓孩子跌倒學懂自己站起來是必須,但亦要適可而止,在他們焦頭爛額頭破血流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前一定要伸出援手,同時間適時的讚美(讚的是他們的舉動而非他們有天賦或能力)都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自信的人才能發揮百分之百,甚至超過自身能力極限的實力。

 

  希望大家除了自身業績,在招募和管理路上都一帆風順,作2021的最後衝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