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時事要聞
29/09/2016

【專訪劉鳴煒】特首戰一地花生 青年出路不止大學

#特首 #90後

  要數近年最紅的富豪之後,「成個Package都好」的華人置業(00127)主席劉鳴煒應是首位。

 

  自從他在2012年為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參選特首助選,他的蹤影不再局限在報章娛樂版,去年當上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正值社會熱烈討論青年問題,難上車、向上流、對政府不滿等等,劉鳴煒都一一探討過,也表達過自己的想法,結果得來的評價是:太離地。連他都自嘲,在Facebook提到青年事務委員會的交流團時,以「離地航空」模擬了一張登機證。

 

  富二代是不是原罪?劉鳴煒接受iMoney的「Full Package」訪問,從特首選戰、經濟發展、樓價、青年出路,再談到他最近看的書,回答問題時,他顯得更深思熟慮,用字謹慎,但言語間,也流露出他對世事「貼地」的分析。

 

 

劉鳴煒Profile

 

 35歲

 學歷: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法律學士及博士、倫敦經濟及政治教學學院法律碩士

 現職: 華人置業(00127)主席兼非執行董事曾任職工作: 曾於倫敦高盛和Longview Partners工作

 公職: 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智經研究中心副主席、海洋公園董事局副主席、中央政策組策略發展委員會非官方委員、扶貧委員會非官方委員、城市大學校董會成員

 

 

政治篇 特首戰「現已一地花生」

 

  立法會選舉過後,另一場選舉焦點落在明年3月26日舉行的特首選舉,現任特首梁振英自2012年上任後,惹來不少劣評,無論是建制派或民主派都有人反對他連任,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更明言下任特首人選是「ABC(Anyone But CY)」。

 

  近日政壇已傳言滿天飛,梁振英會否競逐連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或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哪一人或兩人會否在短期內辭職選特首?曾因「偷步買車」下台的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會否捲土從來?不時暗批梁振英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又會不會為「打破悶局」而出選?

 

  數數手指,距離特首選舉不足200日,當日誰會站在台上,將會愈見明朗化,目前為止,以梁振英與曾俊華的「較勁」最白熱化。在上一屆特首選舉中,為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出任競選辦公室副秘書長的劉鳴煒也是未來特首的熱門人選,但他斷言今屆只會做旁觀者,不再為他人助選,一於坐定定剝住花生睇戲。

 

  問:iM記者 劉:劉鳴煒

 

  問:下一屆特首選舉,你會為任何候選人助選嗎?

 

  劉:這個選舉我打算做一樣野,食花生。我諗食花生的體驗會比自己親手做好。不是因為怕辛苦,而是試過一次,經歷過第一次的體驗,不覺得有特別需要再做多次,第二是,既然現在我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我覺得不太適宜偏離中立的定位。

 

  問:你預期今屆特首選舉會不會比上一屆更加激烈?

 

  劉:好難講,其實最好睇是前期,一些疑似候選人仲拉下筋、熱下身,但又不是出來選,因為這班人的數目會多過正式報名的人,所以現在已一地花生殼。從現在到年底12月最好睇,12月至明年3月,我覺得劇本或多或少已定下來。

 

  問:對下屆特首有沒有期望?

 

  劉:我個人很悲觀的,所以無乜期望,反對人士反對的是制度,有個在他們心目中很乞人憎的人物,只是令個反對更反對,換個成日笑哈哈、人緣好的,妥協空間可能多些,但反對派不會完全妥協、完全接受一個非民選產生、中央委任的特首,他們反對的是制度,所以任何在現有機制產生的特首,「基本待遇」都是一樣。

 

誰人上任都有紅色底線

 

  問:梁振英上任後,有很多批評聲音,你有甚麼看法?

 

  劉:如果純粹講政府的民生、就業、產業政策,不是有太多人反對,似乎現在的磨擦點是在政治或(特首)性格,或者關係上的磨擦。有人話,特首只是效忠中央,我幾肯定的是,邊個做特首都一樣,是要揹一個包袱,今日其他疑似候選人有一個ABC光環,但如果他朝有一日,那些人做了特首,一樣是中央委任,一樣有些原則性的底線,在一些有一條紅色底的課題上,立場是會與中央,甚至與梁振英一致,到時候,今日有個光環的政客,都會被傳媒、網民、市民鬧到扒度,這是不會改變的,很多磨擦和問題不是來自一兩個人,亦不是換一個特首可以解決。

 

  問:與之前幾屆政府比較,很多特首前哨戰上映人認為梁振英上場後,社會的磨擦特別大,你是否認同?

 

  劉:可以咁講的,但是,之前政府要處理的民生問題會不會少些?或者這一屆要面對上屆留下來的問題呢?磨擦、民望或者整體如何睇特首,不是單看他的言行,而是要同時考慮當時的歷史、社會經濟背景,更加重要的是,要考慮當時的國家由邊個管,發展到甚麼情況,正在搞甚麼,即是要評價特首、政府或立法會也好,不能夠單看一個個體,而是要看整個Picture。比較兩屆的政府是可以,但不是apple to apple。

 

各疑似特首候選人最新動向

 

梁振英

 

 

  • 元朗橫洲事件鬧哄哄,梁正是有關發展小組的主席,事後推說曾俊華負責執行細節,即日遭對方反駁。
  •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接受傳媒訪問時直言換特首可緩和氣氛。

 

曾俊華

 

 

  • 盛傳10月將辭任財政司長出選下屆特首。
  • 梁振英指他負責執行橫洲發展的細節,即日反駁自己無開過會,亦沒有決定將計劃分期進行。

 

林鄭月娥

 

 

  • 今月中休假期間,有傳媒指她曾低調訪京。

 

梁錦松

 

 

  • 前教育局長孫明揚撰文指他「已有自己班底」,正等候上帝旨意,相反曾俊華的班底可能有不少公務員,難以全部辭任助選。

 

曾鈺成

 

 

  • 一直斷言不會選特首,但7月時曾指「如無人與梁振英競爭會考慮參選」。

 

“今日其他疑似候選人有個ABC(Anyone But CY)光環,他朝做了特首,在有一條紅色底線的課題上,立場跟中央、甚至梁振英是一樣。”

 

特首前哨戰上映

 

  元朗橫洲公屋發展項目鬧得滿城風雨,政府向鄉事派「摸底」的做法備受質疑,但事件的焦點,卻落在特首梁振英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疑似特首選舉前哨戰。

 

  日前傳媒揭發橫洲發展工作小組竟由特首出任主席,但事後他又說,具體工作則由曾俊華任主席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執行,曾俊華即晚發聲明指自己未曾出席發展小組的會議,亦沒有決定分階段進行計劃,同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發聲明指自己未有參與兩個小組。

 

元朗橫洲建公屋事件被喻為特首梁振英(左)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右)之間的特首選舉揭幕戰。

 

  外界一面食住花生,一個睇住高官們「互傳射波」,可笑又可悲。翌日,梁振英和曾俊華與一眾官員開記者會解釋橫洲事件,席間兩人的交流、眼神、說話全部被視作揭開特首選戰戰幡的重要一章。

  

  梁振英在記者會上一如以往,面對挑戰性的問題繼續笑笑口回應,在記者會尾聲,他才罕有主動回答有記者問他與曾俊華是否不和的問題,他一度哽咽說:「我地做出嚟的成績(覓地建屋),粒粒皆辛苦。」坐在旁邊的曾俊華則全程木無表情,問到他是否同意梁振英的決定時,他以英文回應:「You always agree wih your boss.」當梁振英用英語提到三司會議為「The threeC meeting」時,在美國讀書的曾俊華不禁愕然地望一望梁。無論桌面上兩人是和,還是不和,市民各有演繹。

 

經濟篇 旅業老本盡 房屋先搞資助房

 

  現屆政府或特首梁振英的表現,被認為是近年社會怨氣的源頭,劉鳴煒認為,特首由中央委任,在一些設有紅色底線的議題上,無論是任何人當特首,立場定必與中央一致。記者隨即想起國民教育、政制改革,甚至是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事件、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一帶一路」一系列政策等,全部被質疑只為配合內地主旋律。社會不斷產生磨擦,與現屆政府要執行來自中央的「任務」又有沒有關係?「你可以咁講,亦有些東西不是刻意做出來。」

  

  問劉鳴煒認為梁振英政府有甚麼處理不當的事情,他靜默深思了足足20多秒,「有兩三個課題可能是上一屆與前一屆慢慢累積下來,但要今屆找數或揹鑊的問題,包括教育、旅遊和青年。」他特別提到,旅遊業如何影響香港近年的政治和經濟。

 

最近香港在「全球旅遊目地城市指數」跌出十大,廣東道名店排長龍已非常少見。

 

港匯吸引力減旅客轉移

 

  2003年沙氏後,內地放寬遊客來香港,數以萬計的內地遊客開始湧來香港,名店、珠寶店、藥房、手信店滿街都是,爆買的內地大豪客隨處可見,旅遊業界都主攻內地遊客生意,「一路都沒有人嘈,今屆政府嘈起來,是因為多了旅客來香港?他們的行為改變了?我不相信中央或政府刻意放些遊客來迫死香港人,然後整到上街示威,這個可以說是放寬旅遊政策太成功的一個負面後果,這不是一個政治任務,而是當時香港和國家的情況與現在不一樣,現在內地旅客買得起幾百蚊一罐奶粉,或者一年來香港廿次。」

 

  香港一直有購物天堂之名,但身兼海洋公園董事局副主席的劉鳴煒認為這個「老本」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內地遊客數目亦漸減,業界也應該反思,香港的旅遊業應如何走下去。「我們食老本太耐,甚麼購物天堂,是用價格贏其他人,這個優勢已削弱好耐,這幾年才更加顯現,以價錢低去吸引遊客來香港,我覺得已經很Out-dated(落伍)。」在匯率因素影響下,問題更形顯著,因與美元掛鈎的港元,近年隨美元變得強勢,周邊地區的匯率大跌,港元相對貴起來,遊客情願到日本、韓國旅行購物,「在全球化的經濟下,購物或多或少變成一件商品,商品就只是睇價錢,我要掃LV手袋,哪裏便宜就去那裏,其實這樣是很不受控制。」

 

  說旅遊業要轉型,劉鳴煒不是第一人,他也不諱言自己有點兒「馬後炮」,「想做一個好似倫敦、紐約或東京的城市,全年365日都受歡迎,一年去幾次的旅遊目的地,只能夠講體會和體驗。香港是有條件的,這方面我們是遲了,但總好過不搞。」他所指購物之外的賣點,包括行山、文化、藝術和博物館等香港現有的資源,「將來可能有更多,例如博物館和文化(指西九文化區),這些是應該多做一點推廣,一味話購物,吸引遊客的穩定性太低。不是說要炒曬現在的零售員,但現在沒有人來購物,是因為日圓太便宜,東京Starbucks仲便宜過香港,政府都幫不到的。」

 

以往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在哈囉喂活動中,扮鬼扮馬的責任已落在劉鳴煒(中)身上。

 

  以往遊客拖住行李喼在街上「橫行」,很多香港人都怕了他們,現在遊客減少,如果走上街頭問香港人,你最不滿意的社會問題是甚麼?相信很多人會說樓價高。

 

應以資助房屋解決供應

 

  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去年9月達至樓價高點的146.92,其後慢慢回落,今年3、4月一度回落到127.5,但之後樓價回升,最新指數已回升至136.57。「核心問題真的是供應,而解決供應是解決房屋、樓市問題的最佳方法,現屆政府搶地已經狼過以前的政府,但始終未如理想,應該更加果斷、更加進取去谷高供應。」

 

  翻查自2012年起的政府賣地紀錄,賣出的住宅用地數目不斷減少賣,由2012/13年度的22幅土地,減至2016/17年度的11幅,賣地所得金額減半,「大量增加土地給發展商,但每次只能少量供應,因為沒有可能一次過推出來整冧個市,我覺得政府解決市民房屋問題的重點,應放在資助房屋,因為政府與發展商的計算完全不同,可以平賣平租。」

 

  雖說政府在公私營市場雙管齊下,但似乎實際成效不大。翻查資料,公屋實質建屋量按年計沒有顯著增長,2012/13年度為1.3萬多個,2015/16年度稍增至1.4萬多個;私營房屋落成量則由2012年的1萬多個,增至去年的1.1萬多個,今年首7個月為8,728個。

 

作為華人置業(00127)主席的劉鳴煒說地產商在特首選委中,票數並不算多,所以不認同政府會因為爭取選票而在處理房屋政策時,特別照顧地產商的感受。

 

  “我們食老本太耐,甚麼購物天堂,是用價格贏其他人,這個優勢已削弱好耐。”

 

青年篇 用票箱洗禮證明信念

 

  從2014年的雨傘運動開始,年輕人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霎時間,社會對年輕人的期望看似很高,他們的一舉一動和想法,不時被討論或批評,例如坐港鐵沒有讓座,呻一句生活艱難,都隨時被指捱不了苦,但劉鳴煒有不同看法,「今日做年輕人比20年前、30年前更難,很多老一輩說他當年乜乜乜,你們年輕人乜乜乜,我成日有一句說話:老一輩千祈不要將自己的經驗、體驗,用作批判年輕人。同樣道理,很多年輕人覺得老一輩的說話唔聽,我都同年輕人講,不要攞你的一套去批判他們的說話或想法。這是雙向的,互相尊重大家不同的生活和經驗。」

 

  另一邊廂,雨傘運動之後,參與政治或社會議題的年輕人愈來愈多,招來不少批評他們「搞搞震」的聲音,其中由不少學民思潮和學聯前執委合組的政治團體「香港眾志」,至今仍未獲批公司或社團註冊,卻捧出了歷屆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仍然在學的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他今年只有23歲,連同今屆多位當選的80後、90後立法會議員,議會注入前所未有的年輕活力。

 

留在街頭如欺騙支持者

 

  曾說過自己無意從政,包括當立法會議員或問責官員的劉鳴煒,在訪問中不止一次向年輕政客「挑機」,「如果你覺得你的一套理念啱晒,不如用票箱的洗禮,去證明或否定你那一套。」他拒絕評價個別年輕政客的表現或能力,但認同愈來愈多年輕人參政是好事,「當你有議席、有票,就不止有發言權,你更有談判權、談判影響力,當你有這些影響力的時候,甚麼都有可能。」立法會選舉前,劉鳴煒在Facebook張貼自己的心水名單,鼓勵年輕人參選的他,眼光似乎麻麻,只貼中民主黨許智峯和公民黨楊岳橋兩人,其他大部分當選的年輕議員都沒有被他「貼中」。

 


劉鳴煒(右二)在過去的暑假與學生到內蒙古交流,他說跟年輕人學會了破冰遊戲「Black Magic」。

 

  當然,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有能力參政,有能力亦未必得到選舉主任的批准參選,劉鳴煒則鼓勵年輕人投票表態,「沒有能力、時間、興趣參選的,又覺得政局很灰,沒有代表到你的,議會有35個直選議席,如果真是有很多人覺得不滿,如果個個都去投票,是可以來一個政治地震。」劉鳴煒直言在香港爭取民主和普選,始終有制度上的局限,但年輕人必須踏出第一步,「留在街頭社運的地步, 其實呃緊自己和支持者。」

 

劉鳴煒(後排左)曾為唐英年競選辦公室副秘書長,但來屆特首選舉他決定只食花生。

 

政策諮詢未反映真需要

 

  雨傘運動之後,有很多意見提倡政府應重視青年聲音,政客亦開始強調自己有年輕人工作的政績,甚至提出政府應制定一套青年政策,「世界上是有青年政策,亦有影響青年的政策,後者是13個政策局的所有政策,公屋優先排隊、增加大學資助學位等都是影響青年的政策。外國的青年政策幾一致,是一套理念原則,年輕人應該如何成為成年人,作為不同政府部門制定政策的參考。」

 

  劉鳴煒不認同以歲數作為年輕人的定義,因為在不同層面如教育、房屋,年輕的定義都不一樣,「最關鍵的共通點是,年輕人會經歷一些第一次的轉變,例如中學升大學,畢後第一份工,這些轉變處理不好,將產生很多負面問題和後果。青年工作應該是好好處理這些轉變,政府或社會都沒有好好討論這問題。」

 

  不過,現在有很多影響年輕人的政策諮詢,亦未必能真正反映他們的想法,劉鳴煒認為年輕人需有一定的表達渠道,「但很多時候,有人嗌得大聲過他們,變成很多噪音。」

 

  翻查歷史,在港督衛奕信年代, 當時的青年事務委員會曾提議成立青年政策,但被政府否決,「這幾年, 大家關注青年課題,我不希望是忽然關注,整個經濟轉型中,年輕人透過不同渠道、事件,反映他們有些怨氣或忿怒,所以香港是時候討論,為甚麼香港沒有、外國的是如何、是不是有需要青年政策等。」

 

  “如果你覺得你那一套理念岩晒,不如用票箱的洗禮,去證明或否定你那一套。”

 

青年出路不應只得學歷

 

  劉鳴煒試過走入地區,跟社工到屯門「執仔」,遇上一個南亞族裔的年輕人,令他至今印象最深刻。「好得意,他們一直叫我阿Sir,有少少……捧高了我的地位,平日其他人最多叫我劉生、劉主席、Ming Wai(鳴煒的英文叫法),未試過阿Sir。」記者訪問時沒有告知他,很多年輕人習慣稱呼社工為阿Sir,比自己年紀大的「探訪者」亦然,「不過印象深刻是一個南亞年輕人說,他的成績不好,家人想他做建築搵錢,他不想,問我點算好,那一刻我幾……有少少啞了,有種很無能為力的感覺。」

 

與年輕人接觸過後,劉鳴煒直言對年輕人的問題了解更仔細。

 

  年輕人的無力感,劉鳴煒未必能貼身體會,但與年輕人對話、從政策的研究,他看出經歷多年教育改革後的今天,香港的教育政策都是導向學生讀大學、做文職,「起碼不方便或不鼓勵其他出路。」

 

  記得董建華年代,以增加大專生比例為目標,結果辛辛苦苦獲得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年輕人,變成「一街都是大學生」之一,「現在出現的問題是,香港年輕人的整體學歷愈來愈高,但起薪點愈來愈低,是我們黑仔?還是校園和職場的供求錯配?」

 

  踏出社會,人工升幅與通漲不成比例,特首梁振英經常叫年輕人北上發展,劉鳴煒認為未嘗不可,「很多年輕人對北上發展依然抗拒,但始終這是幾有效可解決出路、無乜升職機會、收入一般等問題的渠道。到海外或一帶一路國家發展,都是香港的未來,當然,願不願意試是個人意願,重點是應考慮一切可行方案。」

 

個人篇 鐵人意志 練就從政耐力

 

  出席公開場合或每天返華置辦公室,劉鳴煒總是西裝示人,但左手手腕上是始終如一的膠錶一隻,年初到電台接受訪問,他穿的西裝更是補縫過的,不似外界對一般富二代的印象。顯然他的心機不花在外觀上,或者他寧願多花時間訓練做「鐵人」。

 

  劉鳴煒說過夢想成為全職三項鐵人運動員,現實中他卻要處理大量公務,不可能投入大量時間訓練,但他仍堅持不時參加各地的三鐵比賽,單車、馬拉松等單項比賽也經常見其蹤影,「三鐵是全身運動,亦不易弄傷自己,這類運動叫Endurance Sports,即是考耐力,不只是身體耐力,亦考意志力,我鍾意這樣被挑戰。」他承認自己喜歡挑戰,包括當上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他都視之為一種挑戰,早已練好一份心理耐力接受被人鬧,「我不會視為針對我個人的,所以一聲吞下去,被鬧兩句就受影響,咁樣你就輸了。」

 

夢想當全職運動員的劉鳴煒花不少時間在訓練上。

 

年輕人缺乏理財教育

 

  去年接受傳媒訪問時,劉鳴煒的「睇少D戲,去少D日本」儲錢買樓論,就被鬧至全城熱談,斥他「離地」不食人間煙火。事後他再三重申,他希望帶出儲蓄的理財理念,「正正香港一般人的人工不太高,生活價格貴,樓又超貴,理財就變得更重要,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想將來,不要想明天。」

 

今年中帶病到台東參加三項鐵人賽,事後在fb貼上與女友的合照。

 

  青年事務委員會早前發表年輕人理財態度的調查,發現香港年輕人與其他發達國家的一樣,理財知識只是「麻麻地」,「問題是其他地方將理財納入教育課程,香港基本上沒有理財教育,推廣理財由不同官方機構做,他們有沒有協調?可能都沒有。」

 

  如今劉鳴煒會「貼地」說,明白有些人被迫每月花光人工,因此對月光族的理財教育不是儲錢,而是小心借貸公司。

 

  “我不會視(批評)為針對我個人的,所以一聲吞下去,被鬧兩句就受影響,咁樣你就輸了。”

 

好書推介 完全政變手冊

 

  擔任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前, 劉鳴煒已是政府智庫組織「智經研究中心」的副主席,對公共事務有濃厚興趣,至今唯一仍堅持每周閱讀的是《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最近他又正在看一本政治書,「不是完全政變手冊極力推薦,是一本專教人搞政變的手冊,《Coup d'tat:A Practical Handbook》(完全政變手冊),三分二似是社會學、政治學論文,三分一是如何搞政變。這本書好睇是頭一部分,為甚麼會有政變?為甚麼一個大國家,有十幾萬軍隊,只要操控3,000人就搞得成一個政變?參與政變的人的誘因是甚麼?」這本早於六十年代出版的書,今年再出第二版,但劉鳴煒認為書中提及的「教學」並不適用於發達地方,包括香港,「因為發達國家通常有很成熟的Institution(制度)去抵抗政變,這本書所說的比較適合第三世界國家,政府的制度、法治、政界都不成熟不穩定才適合。」

 

30/06/2023

七一優惠 │ 一文睇晒7.1回歸日9大著數!M+、文化博物館免費入場 / 逾千間食肆71折優惠 / 電車、天星小輪、水上的士指定路線免費搭

#特首 #李家超 #七一回歸 #免費 #食肆 #優惠 #小輪 #電車 #著數 #富裕小輪 #水上的士 #天星小輪 #博物館

  將到7月1日,特首李家超早前在個人Facebook上宣布七一回歸慶祝活動9大著數的詳情,當中有免費開放康樂文化旅遊設施、1,000多間食肆優惠、免費搭小輪及電車等優惠。即睇七一到底有甚麼優惠及著數!

 

七一優惠│1.康樂文化設施+博物館免費入場

 

  第一項是康文署轄下多項康樂文化設施在7月1日當天會免費開放,而免費開放的設施有:

 

1.    室內和戶外康樂設施

2.    絕大部分公眾游泳池

3.    香港科學館(常設展廳及專題展覽)

4.    香港太空館(常設展廳)

5.    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

6.    香港藝術館(專題展覽)

7.    香港濕地公園

8.    西九文化區M+(所有展覽)

9.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個專題展覽)

 

西九文化區M+(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M+)

 

  不過要留意,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月1日只開放展廳1至7的專題展覽,大家想去的話可在6月21日下午3時起經博物館網站、西九文化區網站或手機應用程式、「購票通」網上購票平台預訂7月1日的免費標準門票。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圖片來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其他個別詳情,要留意官方網站。

 

七一優惠│2.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第二項是「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當中的12個項目,7月1日會有免費導賞團服務和免費工作坊,詳情要留意政府的公布。

 

七一優惠│3. 額外「綠綠賞」積分

 

  如果平時都有參加「綠在區區」回收的,大家就要留意。在整個7月,大家在「綠在區區」進行回收或參與廚餘回收,就可以獲額外的「綠綠賞」積分,可以更快換到自己想要的物品。

 

(圖片來源:綠在區區)

 

延伸閱讀:環保署智能回收箱服務入屋苑!3 Steps回收+兌換綠綠賞禮品!

 

下一頁:其他著數

 

七一優惠│4.超過1,000間食肆優惠

 

  第4項是飲食業界超過1,000間食肆,在7月1日當天都會推出優惠,指定菜式或餐飲品可享七一折!

 

延伸閱讀:七一飲食優惠推介!

 

七一優惠│5.本地魚菜直送App特定產品優惠

 

  第5項是透過「本地魚菜直送」手機App,大家在購買魚類統營處和蔬菜統營處銷售特定產品時,可享7折優惠。

 

(圖片來源:本地魚菜直送)

 

詳情:https://www.vmo.org/

 

七一優惠│6.電車免費搭

 

  如果7月1日當日想來一次港島遊的話,可以留意電車在指定日子都有優惠。7月1至5日,大家都可以免費乘搭電車。

 

(圖片來源:電車)

 

延伸閱讀:跑馬地最新覓食地圖!真心推6大必試小店!

 

七一優惠│7. 天星小輪免費搭

 

  時間不趕的話,乘搭天星小輪,看看維港兩岸景色,都相當寫意。而7月1日當日更可以免費乘搭天星小輪往來尖沙咀至灣仔。大家去港島玩完,仲可以順便去尖沙咀、佐敦等地。

 

(圖片來源:天星小輪)

 

延伸閱讀:盤點4大重開老字號餅店︰快樂餅店回歸灣仔/西環老店罕見唐餅三層糕/佐敦米芝蓮推介糕點

 

七一優惠│8. 富裕小輪+水上的士免費搭

 

  最後一樣就是富裕小輪,7月1日當日以下航線都是免費搭,包括:

 

● 往來中環至紅磡航線

● 香港水上的士(尖沙咀東-中環-灣仔-西九龍)航線

 

(圖片來源:富裕小輪)

 

  如果是7月1日當天生日的壽星,更可以免費搭以下航線:

 

● 屯門至大澳航線

● 北角至觀塘航線

 

七一優惠│9. 九巴小童免費乘車

 

   九巴推出紅日小童免費乘車日,7月1日當天除路線K12、K14、K17、K18外,小童可免費乘搭所有巴士路線,一定要帶同子女一起外出玩樂一天!

 

問:7月1日有甚麼交通優惠?

答:電車、九巴、富裕小輪、水上的士等都有優惠!

 

問:7月1日有甚麼康樂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答:M+、香港藝術館、公眾泳池等9大設施都免費!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