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尋‧情‧味
08/09/2023

老字號 | 由賣蓆賣繡品變研製藥油藥膏!百年嶺南藥廠堅持香港製造、人手把關!具人情味的萬應止痛膏是最佳手信?

#嶺南藥廠 #百年老號 #香港製造 #中成藥廠 #萬應止痛膏 #人情味 #屯門 #本土出品

  本地中成藥廠為數不少,大多只會經營一個品牌,並且集中藥品製造業務,嶺南藥廠相對獨特,管理多個品牌之餘,同時涉獵藥品分銷,開業至今已逾百年。其實老號本身源於星洲,早年並非藥廠而是蓆莊。現時嶺南的「萬應止痛膏」以嗎㖘蓆作為包裝底色圖案,並且印上「嶺南嗎㖘蓆莊」字樣,隱含老號的發跡歷史及業務轉變。

 

 

  1919年,呂滿昌先生在新加坡創立公益蓆莊,售賣嗎㖘蓆及多種繡品,憑其對中醫藥知識,先後研製多款藥油,例如紅花油、黑鬼油及白樹油等等,順理成章店內兼售自家成藥。呂家在50年代拓展業務至香港,第二代呂詠沂先生創立嶺南繡家,最初選址上環,其後遷址旺角上海街467號。經營方式大抵仿照從前,除了繡品和藤蓆之外,仍有藥油藥膏應客,包括拳頭油、荳蔻油和驅風油等等。早年香港華人信賴中式成藥,除了用於日常生活,還會餽贈家鄉親友,成藥需求與日俱增,不久銷量超越其他貨品,於是呂家順勢轉營製藥,商號「嶺南繡家」改為「嶺南藥廠」,並且安排生產工場遷入屯門的工業大廈。

 

 

  無論早年經營繡莊,還是踏入藥廠時期,嶺南一直經營多個藥油藥膏品牌,包括公益、茂隆、品利、南強及曾家濟等等。各種產品成份比例略有差異,而且功效不盡相同,不過全是嶺南親自調製,各有忠實顧客捧場多年。此外,藥廠不單營運成藥製造,其子公司嶺峰經營藥品批發,分銷多間本地藥廠的出品。

 

  藥廠出品不只本地銷售,多款產品早年已售至中國大陸,甚至經過不同銷售渠道見於南洋多個華埠。嶺南目前中港兩地巿場銷售佔比約六至七成,餘下份額來自東南亞、美加、澳洲及台灣等地。未來藥廠計劃開發東盟巿場,畢竟東盟各國擁有一定華人人口,他們相對接受中成藥。藥廠已經完成印尼和柬埔寨的藥品註冊,接著便會著手進軍越南及其它東盟國家。

 

  產品若要進入外國巿場,GMP(優良生產管理規範)認證不可或缺。簡單而言,如果一間藥廠獲得GMP認證,則代表其藥品製作達到世衛標準,當中涵蓋原材料、廠房設備、生產過程、人員以及管理模式等等範疇,旨在確保藥品的安全、品質及成效性。嶺南在九十年代末,其屯門廠房已獲得澳洲衛生局(TGA)GMP的認證,屬於業內最早一批。

 

 

  廠房歷年多次升級改良,生產程序多屬機械操作,並有措拖保持廠房衛生。比如進入生產重地之前,需要穿上頭套、口罩、白袍及鞋套,洗淨雙手進入緩衝房間,該處空間雖小卻有兩道房門,雙門設計旨在阻隔塵埃污氣,所以人員須待前門徹底關上,然後才可打開第二扇門再前進。離開緩衝間走到生產區,可見不銹鋼爐正把多種材料高溫煉製 ,煉藥完成後,藥膏或藥油的半製成品會經過不秀鋼管道輸送至隔璧房間,並由機器注入玻璃藥瓶接著封蓋。藥油與藥膏的製作程序大致無異,只是後者在封蓋前先要冷卻凝固為膏狀。藥品在封蓋後經輸送帶運到「貼標籤及外包裝室」,室內備有貼籤機器,數位女工檢視標籤是否貼妥,若無問題便由其他女工入盒。

 

 

  包裝流程維持人手處埋,實非技術不足或者地方有限,而是許多「姐姐」已在嶺南工作多年,不止經驗老到,而且眼明手快。加上藥油藥膏早已封蓋,人手入盒也不會影響產品的質量,仍符合GMP的生產要求,安排她們把關包裝,確是情理兼顧。人手機械之間毋須對立,同樣革新不必排除傳統,當中取捨如何拿捏得準,將是本地藥廠一大考驗。

 

*GMP的全稱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嶺南藥廠 – 屯門

創於:1919年

經營:中成藥

地址:屯門新安街18號怡華工業大廈20樓

貨品:嶺南萬應止痛膏、嶺南萬應荳蔻膏、嶺南茂隆萬應莪术油、嶺南萬應筋健貼、公益痾嘔肚痛散及其他中成藥產品等

 

09/09/2022

大澳海風伴隨蝦醬飄香!百年蝦醬廠鄭祥興:希望能傳承製銀蝦醬料傳統手藝

#老店 #大澳 #家族經營 #鄭祥興 #銀蝦 #老字號 #蝦醬 #蝦膏 #百年老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 #捕魚 #捕蝦 #百年老店 #蝦醬廠

  大澳蝦醬飄香,你知道大澳有家百年蝦醬廠嗎?盛夏中午時分的大澳石仔埗街陽光刺眼,猶幸不時有幾陣海風飄過,走到將近盡頭的一段,微風夾雜著陣陣鹹香鮮味,那兒有家百年老字號,名為鄭祥興蝦醬廠。

 

石仔埗街上的鄭祥興蝦醬廠,新舊舖址相對。

 

  鄭祥興,以祥興之名起家,由鄭氏創立。鄭氏來自廣東省寶安縣南頭鎮,於1860年落戶大澳,從事蔬菜和雜貨買賣。1920年,鄭氏正式創立祥興,據說是大澳在20年代唯一同時經營鮮魚買賣和醃製銀蝦的舖頭,是大澳最早製作蝦膏、蝦醬和鹹蝦的店舖之一。

 

  鮮魚買賣方面,祥興會派「鮮艇」出海向漁民收購漁獲,亦會待漁民來到大澳交貨,集中漁獲後會轉運到中環街市批發賣出;醃製銀蝦方面,祥興會在農曆五月至八月非魚汛期間收購銀蝦,在2013年本港禁止拖網捕魚以前,祥興收購的銀蝦主要來自大澳對開海域,經營「蝦艇」的漁民會把銀蝦送到祥興門前,讓老闆在舖內進行醃製工序。老闆告知,祥興製作蝦膏的手藝來自叔婆的外家馬灣,而製作蝦醬和鹹蝦的手藝則是自己摸索的。

 

  舖頭自1960年代漁獲驟減後停止鮮魚買賣,專注製作銀蝦製品,店名亦改為鄭祥興。除了售予醬園,舖頭亦會通過金山莊和南洋莊把銀蝦製品遠銷海外。據老闆所說,80年代為製作銀蝦製品最興盛的年代。1975年越戰結束後,二、三百萬越南人移居美國,加上其他居住在美加的亞洲人超過一千萬,而蝦醬是亞洲人餐桌上重要的食物,加上當時移居的越南人大多經濟困難,所以價廉物美的蝦醬在北美大受歡迎。在當時冷戰的政經局勢下,香港出口地位超然,大澳銀蝦製品出口生意暢旺,當時大澳有多達十多家製作銀蝦製品的家庭式廠房。至於鹹蝦則主要賣給美國的台山華僑。到了1980年代,市場對鹹蝦的需求減少,鄭祥興停止製作鹹蝦。老闆曾應本地台山客人的請求重做鹹蝦,不過最後都因銷量不佳而停止製作。

 

鄭祥興蝦醬廠曬製蝦膏

老闆鄭啟強攪拌蝦醬

 

  對於漁民和廠家而言,捕蝦和製作銀蝦製品經過日復一日的鍛煉早已成為「手板眼見功夫」,如今已被列入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然而,本地銀蝦製作行業的技藝傳承卻因本地捕魚政策而出現危機。

 

  老闆告知銀蝦日間會潛藏於佈滿泥沙的海床,到了晚上則會浮上水面活動,本地漁民在洞悉銀蝦的生活習性並且改良捕撈技術後,普遍會在夜間出海,此時捕獲的銀蝦特別乾淨,不會帶有泥味。至於製作銀蝦製品,原材料簡單,就是銀蝦和海鹽,然而在不同季節應如何調節比例等小技巧其實是大學問。

 

  政府禁止本港水域拖網捕魚使本港製作銀蝦製品的廠家須轉向其他海域的漁民取貨,鄭祥興只好把大部分製作工序北移,主力進行加工和把關的工作,兼售海味乾貨和自家醬料。由此可見,無論是捕蝦還是製作銀蝦製品的工序都在本港出現傳承危機。鄭祥興至今傳至第四代,老闆說市場上對蝦醬和蝦膏仍有需求,並非夕陽行業。老闆提到若然女兒有意接手,定會傾囊相授,但不會勉強她們繼承家業。鄭祥興是家族經營的店舖,但老闆表示不介意向外人傳授技藝。老闆的開明有助傳統技藝延續下去,減少失傳的危機。

 

鄭祥興蝦醬廠除了售賣蝦醬和蝦膏,還售賣其他海味乾貨和自家醬料。

 

鄭祥興蝦醬廠 – 大澳

創於: 1920

經營: 蝦醬、蝦膏製作

 

地址: 大澳石仔埗街17號A

電話:2985 734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早上八時至晚上八時(最好先致電商戶確定)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