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尋‧情‧味
10/05/2024

上環老店|曾福記藥行開業逾半世紀!按四季主打不同藥材批發!點解這行業同行非敵國?

#老店情味 #曾福記藥行 #藥材批發 #上環 #粗藥 #幼藥 #中醫

  番禺人曾福林早年曾在廣州藥行工作,約在1950年代來港開辦福記藥行,主力經營藥材批發生意,於西環正街、東邊街一帶扎根,以粗藥批發為主。一般來說中藥分兩大類:幼藥,指的是貴重稀有的中藥材,譬如麝香、牛黃、人蔘等等;粗藥,是指產量大、價格一般的藥材,譬如淮山、杞子、陳皮等等。然經營藥材批發必須種類齊全,因為很多人會拿醫生開的藥單來抓藥,林林總總加起來的藥材可能多過三百種,除了一般常見的藥材外,藥單上可能也會有幼藥藥材,故幼藥也是其批發品項之一。

 

 

  曾福林之子曾富城接手後,將業務版圖擴張至荃灣新界一帶,1960至1970年代左右於荃灣青山道開設地舖門市,位置約在福來邨斜對面,售賣藥材藥物之餘,更有中醫師駐診及代客煎藥的服務。至於舖後空地設有工場處理藥材加工炮製,兼作藥材貨倉,舖內亦兼售西藥,如止痛藥、止痛散等等。批發業務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達至高峰,曾福記遂於90年代搬至上環高陞街現址,藥材藥品供應約800個商戶。

 

 

  曾福記所在的高陞街連同附近的橫街窄巷,地舖和樓上舖合計約有四至五百間商號經營藥材批發,不過同行關係非如敵國,反而有的多是互惠互助,因為中藥材的品種規格太多,加上解放初期管制也多,原料及加工品都需要地方存貨,幾乎不會有一家商行可以涵蓋所有藥材的品種及貨量。一般而言,每家店約獨賣兩三項,其他則可在同行間調貨。由於行業的特殊性無法做到一家獨大,所以行業內沒有惡性競爭。另外,中成藥行也設有商會,其中以香港中藥聯商會的歷史最為悠久,現有近千的商號及個人成員,推動中藥業發展亦促進同業團結。此外,中藥行業貢奉神農氏為祖師爺至今,於藥王誕辰及春節時會特別祭祀。

 

 

  藥行經營藥材批發之外,80年代也曾在廣西設立廠房加工製作花旗蔘沖劑,後因牌照關係加上政府收地蓋樓而結束業務,亦曾與澳門科技大學共同做中藥飲片及中成藥的研發。目前曾福記的掌舵手為曾超慶,現為香港中藥聯商會會長,對推動香港中藥業發展不遺餘力。其有三個手足,其中一個哥哥在加拿大從事批發零售、一個弟弟在美國紐約專營批發生意。目前曾福記出口的商品以藥材為主,雜貨為副。國外需要的品項,香港可以協助出口的都會包攬,譬如海味,多數出口至加拿大及美國。

 

  過往香港為環球貿易的重要樞紐,隨著國內的與時俱進,其他產業可能會受到影響,獨獨中藥業未受影響,曾超慶表示,雖然目前中藥材的產地係以國內為主,倉房也多在內地,但因為實際批發的規格種類繁多,藥材批發也會因四季關係主打不同藥材,而香港深諳此道,故無礙香港作為中藥批發的中轉龍頭及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曾福記在巔峰期間員工高達25人左右,後因裁撤加工業務加上疫情過後夜市生意驟減,目前員工約有12位員工處理日常事務,公司亦提供午餐及茶點體貼員工。對於香港的中藥行業發展,醫藥缺一不可,除了與港大配合對中醫藥系的學生進行培訓,中醫公會也致力將中醫藥知識向下匝至小學,自小培養對中藥材的了解與認識,亦配合旅遊發展局舉辦相關活動。在這個簡單古樸的店面、曾福記匾額蒼勁字體的背後,看到其對行業的堅持與信念。

 

曾福記藥行 – 上環

創於︰1950年代

經營︰藥材貿易

地址︰上環高陞街5號B

商品︰中藥材

 

07/06/2024

駱克道55年麻雀館見證行業變遷!麻雀枱由「泥地」變「草地」、深圳碰槓牌取代傳統廣東牌!與食店合作派食物、伙旅行社辦深度遊,傳承麻雀文化

#街坊生意 #灣仔 #本地遊 #老字號 #麻雀館 #香港蔴雀娛樂公司 #老店 #麻雀 #老店情味

  談到香港人的消遣娛樂,當然少不了「攻打四方城」。麻雀耍樂於香港傳統文化植根甚深,而五、六十年代為香港麻雀館的黃金時代。昔日駱克道娛樂場所林立,入夜後,其中一塊巨型霓虹招牌尤其矚目,它正正就是屬於香港蔴雀娛樂公司。

 

  香港蔴雀娛樂的創辦人為張法平,即現任董事總經理張家寧的爺爺。張法平本為教師,在六十年代偕同妻子從廣東三水南下香港,曾在不同地方打工,後來在麻雀館晉升快,就省吃儉用,繼而成為股東。六十年代的灣仔曾經有過十間麻雀館,張法平相中灣仔一帶的發展潛力,決定自己投資,於1969年創立香港蔴雀娛樂。張法平當時也做過酒樓及歌廳生意,隨後專注投入麻雀館業務,太太則照顧家庭,從旁輔助。到2003年張家寧的嫲嫲癌症病發,痊癒後自知已到風燭殘年,便交付孫子好好管理麻雀館。他憶起小時候只會在店內砌麻雀金字塔,對如何營運完全不熟悉,連打麻雀也是後來才學。最初接管經營時,曾經做到蝕本。爺爺叫他從計數開始學,花了一段時間才逐漸上軌道。

 

昔日香港蔴雀娛樂公司的巨型招牌,今已拆卸。(照片由香港蔴雀娛樂提供 )

香港蔴雀娛樂的創辦人為張法平。(照片由香港蔴雀娛樂提供 )

 

  隨著時代變遷,香港蔴雀娛樂的營運模式也經歷了不少變化,譬如「泥地」已被「草地」淘汰。「泥地」為木枱,「草地」則為電動麻雀枱。這代表於「泥地」上打的傳統廣東牌已被「草地」上打的深圳碰槓牌取代。兩者之間的分別在於後者無法上牌。能夠上牌的時候,章法稍為重要,而碰槓牌的話,章法依然重要,但運氣佔較大比重。不過這也意味著習慣打傳統廣東牌的老人家,逼著要與時並進,改在「草地」上打麻雀。

 

「草地」,即電動麻雀枱。

 

  人手方面一樣改變不少。其一是以往無論女性表現多出色,到退休那天還是只能當侍應工作,而這一代,女性員工已上升到一半比例,現在店內亦有女經理。其二是過去麻雀館只有全職工作,現時則有部分員工為兼職工作,有些人會寧可打幾份工,較能靈活分配個人時間。至於工作天數,以前是每三天就休假一天,現在則是上班兩天就休假一天,一個月有十天的有薪假期,有此改變主要是因為招聘較以往困難。發薪日方面則由過往每天發薪,改成十五天發薪。

 

  香港蔴雀娛樂的街坊生意居多,遊客較少,故此除了提供娛樂,他們亦扮演了一個街坊聚腳點的角色。老友記可以在此聚在一起聊天,附近上班的裝潢師傅或廚師趁休息時間來麻雀館摸幾圈。他們亦與灣仔區其他食肆,如忠記粥品,合作派發食物給長者,連結駱克道一帶的街坊街里。另外,香港蔴雀娛樂之前跟遊戲《明星3缺1》合作,現在正計劃與旅行社合作舉辦深度遊,打算在營業前的時間讓觀光客參觀麻雀館,教他們打麻雀,可見他們團隊持續不斷花心思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及了解麻雀文化。文化傳承從來不易,這間五十五年的老店可謂盡心盡力。

 

 

香港蔴雀娛樂公司-灣仔

創菸:1969年

經營:麻雀館

地址:灣仔駱克道384-388號嘉賢大廈地下B舖及閣樓全層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