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威少看世界
05/03/2024

拜登和民主黨的危機感

#威少看世界 #美國 #大國博弈 #以巴衝突 #拜登 #總統大選 #特朗普 #初選

  3月5日是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超級星期二」(Super Tuesday),15個州和美屬薩摩亞將舉行黨內初選。由於有加利福尼亞和得克薩斯等人口眾多的大州參與,這天選出的黨代表數量將佔全國總數的三分之一,獲得大勝的候選人基本上可以鎖定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由於拜登和特朗普一早就被視為兩黨最終的總統候選人,令今年的 「超級星期二」缺少懸念,一些新情況反倒引起各界關注。

 

  首先是聯邦最高法院3月4日頒布判詞,裁定科羅拉多州無權禁止特朗普參加該州的黨內初選,這對特朗普來說是一個好消息,除了確保他可以在全國各州參加初選,也讓他在造勢大會上多了一個自我吹噓的說辭。預料特朗普今天將贏得各州的初選,他唯一的黨內對手黑莉(Nikki Haley)今後是否繼續參選變成了新看點。

 

聯邦最高法院的裁決,為特朗普掃清在全國各州參加黨內初選的障礙。(AP)

 

加沙困局不利拜登選情

 

  拜登面臨的選情遠不如特朗普樂觀,首先是上周密歇根州民主黨黨內初選發生意料之外的情況,超過10萬選民沒把票投給拜登,而是選擇了「未選定」(uncommitted),目的是對拜登政府無保留地支持以色列、不顧加沙巴勒斯坦人死活的親以政策表示強烈抗議。在過往的總統選舉中,國際事件直接影響大選的情況並不多見,最明顯的一次可能要數1980年,當時伊朗扣押了幾十名美國人質,卡特政府解救人質的多番努力均告失敗,從而動搖了公眾對卡特的信任,這是他沒能獲得連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抵制拜登的主要是阿拉伯裔選民,而密歇根州最大城市底特律及周圍地區,恰恰是美國阿拉伯裔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這裏選出了美國國會第一位巴勒斯坦裔眾議員特里布(Rashida Tlaib)。當地很多選民的親友在加沙遇難,或者處於飢餓和各種風險之中,而拜登政府卻奉行強烈的親以政策,不僅向以色列提供殺害巴勒斯坦人的武器彈藥,還三次否決聯合國安理會要求在加沙實現停火的決議,這讓一部分民主黨選民忍無可忍。此外,在公開講話中,拜登只提到關心被哈馬斯綁架的美國和以色列人質的安全,未對成千上萬死難的巴勒斯坦人表達悼念之意,對曾在2020年總統大選中投票支持拜登的阿拉伯裔選民來說,這是無情的背叛。於是他們自發組織起來,號召在密歇根州初選時投「未選定」票,讓拜登知道他們的憤怒情緒。

 

 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市的市長,亦有份號召在民主黨初選投「未選定」票。(AP)

 

  密歇根是所謂的「搖擺州」,兩黨候選人都有機會在總統大選中贏得該州,2016年特朗普獲勝(得票率47.5%),2020年拜登勝出(得票率50.62%)。在阿拉伯裔選民發出強烈呼聲之後,上個月拜登派他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芬納(Jon Finer)等多位官員前往當地,向地方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解釋白宮的立場,承認官方此前的一些表態和做法不妥,後悔沒有盡早加以糾正,但無答應要求以色列在加沙立即停火。由於拜登政府口惠而實不至,阿拉伯裔和其他族裔的穆斯林選民2月27日集體投了「未選定」票。

 

  《彭博社》和愛莫森學院最近分別進行的兩次民調都顯示,特朗普在密歇根州以46%對44%的民意支持度領先拜登。如果上周投「未選定」票的民主黨選民11月5日不出來投票支持拜登,而共和黨選民依舊積極投票支持特朗普,將令特朗普在該州獲勝更有保障。

 

人氣低迷引發信心危機

 

  令民主黨陣營產生危機感的因素很多,不只是密歇根州的「未選定」票,更大的挑戰是拜登的人氣愈來愈低,導致一些民主黨選民也覺得,如果拜登再幹四年,美國經濟和社會都不會出現轉機。《紐約時報》首席政治分析師科恩(Nate Cohn)日前點出了這個大麻煩,稱2020年與2024年兩屆總統選舉的巨大變化是「拜登不受歡迎」(Biden Is Unpopular)。他列舉了一些有啟示性的數據,包括民調結果。特朗普目前在全國範圍內領先拜登48比43,這是自2015年特朗普參選總統以來,在《紐約時報》歷次民調中領先最多的一次。更為重要的是,在接受調查的所有選民中,表示不喜歡特朗普的有54%,而不喜歡拜登的高達59%,說明拜登比特朗普更不得人心。

 

拜登的不受歡迎度達59%,比特朗普的54%還要高。(NBC News視頻截圖)

 

  拜登的年齡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總統責任重大,隨時要準備做出艱難的決定,對身體的要求比較高。拜登平時行動遲緩,還經常說錯話,給人的印象是不足以駕馭複雜多變的局勢。他今年81歲,如果年底再次當選,到卸任時已經超過86歲,這難免讓人想起來都頭疼,而且美國民眾還認為特朗普做總統幹得比拜登好。

 

  今年的總統大選有一點是非常罕見的,那就是兩位主要參選人都當過總統。上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是1912年,當時有前總統老羅斯福和在任總統塔夫特等四人參選,最終由新澤西州州長威爾遜勝出。最近的民調結果顯示,40%的受訪者認為特朗普的政策令他們個人受益,拜登只得到18%;而認為拜登的政策有損他們個人利益的受訪者為43%,這方面比特朗普高了一倍。特朗普要在美墨邊境築起圍牆,將非法移民擋在墨西哥;拜登上任之後逐步放寬了對非法移民的限制,令大量講西班牙語的難民能留在美國,總數已超過300萬。但民調顯示,37%的講西班牙語受訪者認為特朗普的政策令他們個人受惠,認為拜登的政策更好的只有15%,這是另一個不容易解釋的現象。

 

 拜登已年屆81歲,難忽然展現活力扭轉公眾的印象。(AP)

 

  從政績、人氣等不同層面來看,拜登在與特朗普的決鬥中都處於下風。儘管還有八個月時間來扭轉公眾的印象,但讓81歲的老人改變作風或者展現出活力,令首次擁有投票權的年輕選民對老總統刮目相看,這真是太難了。我相信拜登的助手們每天都在努力,而且仍有可能創造奇蹟,但對很多人來說,他們的工作並不令人羨慕。

11/06/2024

「超級選舉年」中,與中國有關的兩場選舉

#威少看世界 #印度 #莫迪 #辛鮑姆 #墨西哥 #美國 #中國 #中美關係 #大國博弈 #大選

  「超級選舉年」是指今年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舉行議會選舉、領導人選舉,其中包括兩個新興經濟大國印度和墨西哥。印度人民黨再度勝出,總理莫迪已於星期天(9日)開始其第三個5年任期;墨西哥大選則由執政黨候選人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 Pardo)獲勝,成為該國首位女總統。印度和墨西哥在中美全球競爭大格局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從其內外政策走向,可以看出美國的影響力和中國的局限性。

 

「莫迪神話」光環漸暗,政策偏激引發反彈

 

  已經執政10年的印度人民黨在國會選舉中遭遇重大挫折,在人民院(議會下院)僅得到240個席位,比上屆的303席少了兩成,未能達到單獨執政所需的272席,要與幾個小黨組成全國民主聯盟,這導致莫迪在第三個任期內有點「底氣不足」。選前的普遍預測是人民黨會取得壓倒性勝利,莫迪更開出「拿下400席」的目標,但「莫迪神話」不再靈驗。他近年推出涉及宗教的偏激政策,令一些選民無法接受,促使他們將選票投給其他政黨,以避免人民黨佔據議會壓倒性多數後趁機修改憲法,讓印度教變相成為國教。有評論稱,印度人民用選票來制衡莫迪,是「民主制度的勝利」。

 

莫迪雖然成功開展第三個總理任期,但其印度人民黨在國會選舉中遭遇重大挫折。(AP)

 

  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包括在身份地位、社會福利等方面向印度教信徒傾斜,並重點打壓有兩億人口的伊斯蘭教信徒,令少數族裔和低種姓民眾的利益受到傷害。與此同時,莫迪還透過人民黨掌控的國家機器,以反腐敗的名義來打擊政治對手,阻撓他們參加議會選舉。因此,在野黨派加強協調與配合,在選舉中共同對付人民黨候選人,防止莫迪繼續為所欲為。

 

聯美抗中無助經濟,中印關係難有改善

 

  印度在莫迪執政期間經濟發展迅速,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推算,其GDP總量處於世界第五,明年有望超越日本,成為美、中、德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這有助於提高莫迪的聲望。同時,美國和日本等西方國家為了拉攏印度抗衡中國,在國際場合給足莫迪面子,對他打壓異己的反民主做法視而不見。莫迪還應邀到白宮進行國事訪問,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俄烏戰爭爆發後,莫迪從印度的經濟利益出發,拒絕跟隨西方國家切斷與俄羅斯的經貿聯繫,反而從俄羅斯進口大量廉價原油,變相支持了俄羅斯經濟。華盛頓對此感到惱火,但又不敢懲罰印度。

 

  靠攏西方國家,讓莫迪在國際舞台有更多表現機會,但並不能直接促進印度的經濟增長,美國不會像援助烏克蘭那樣向印度提供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也不會向有意到印度投資的美國公司提供資金或稅收上的直接幫助。真正有興趣也有能力在印度投資的,是中國企業,但莫迪政府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對中資企業在印度投資設置了很多限制,導致一些中資企業被迫收縮甚至停止在當地的業務。印度的服務業出口是經濟的重要支柱,但製造業較弱,難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更無法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據印度智庫CMIE統計,印度整體失業率為8%,但青年人的失業率高達45.4%。青年人對前景感到迷茫,對政府的支持度下滑,這也是人民黨失去選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印在邊境地區常起紛爭,兩國關係持續欠佳。(AP)

 

  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當今的國際格局,莫迪對中國的態度並不友好,印方時常刺激兩國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並在關鍵問題上觸碰中國的「紅線」。印度大選結果公布後,台灣的領導人賴清德給莫迪發了賀電,莫迪對此很開心,在社交媒體上稱,期待與台灣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上周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已就此事向印方提出交涉。

 

  印度外長蘇杰生(S Jaishankar)是一位資深外交家,前年他曾談及「亞洲世紀」這個概念,認為只有印度與中國走到一起,「亞洲世紀」才會到來。蘇杰生熟悉中印兩國的發展歷史,因為他曾在2009年至2013年任印度駐華大使(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印度駐華大使)。離開北京之後,他立即轉任印度駐美大使,因此對美國也有深入的了解。蘇杰生提倡印度與中國等亞洲國家加強合作,但他的遠見卓識難以成為印度對華政策的主流觀點。

 

  莫迪領導下的印度新政府不會在對華政策上做出明顯改變,而且由於在國內政壇失利,莫迪可能會更需要在外交上有「亮麗的表現」,這意味著印度會與西方走得更近,與中國則漸行漸遠。

 

治安惡化民不聊生,扶貧亟需創造就業

 

  物理學家出身的辛鮑姆今年62歲,曾任首都墨西哥城市長。她在大選中得到現任總統洛佩斯和執政黨國家復興運動黨的全力支持,各界普遍預料她上台後不會改變現政府的基本政策,而墨西哥的當務之急是改善治安狀況。在本次大選期間,有38名候選人被殺,公共安全的糟糕狀況令墨西哥人忍無可忍。與毒品相關的犯罪集團常年活躍在北部與美國接壤的一些地區,導致當地暴力事件持續不斷,新政府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來保證人民能夠安居樂業。

 

辛鮑姆上任後,須盡快改善國內治安及創造新就業機會。(AP)

 

  創造新就業機會亦是墨西哥政府的重要任務。官方數據顯示,該國三分之一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為販毒、搶劫、綁架等不法行為提供了溫床。隨著拜登政府推行「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一些跨國公司開始考慮將其在中國的工廠遷到墨西哥或在墨西哥建造新廠,但目前尚未見到明顯進展。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去年曾宣布,在墨西哥北部的新萊昂州投資50億美元,建立全球最大的「超級工廠」,但隨著特斯拉的汽車銷量下滑,這個計劃至今仍然只是計劃。

 

中企意在「借船出海」,美國禁令阻礙落實

 

  與此同時,中國的一些企業已開始布局在墨西哥投資設廠,利用該國的特殊地位來增加對美出口。但美國官方已將中企在墨西哥製造的產品「打入另冊」,不按自由貿易協定予免稅優惠。白宮還向墨西哥施壓,促使洛佩斯政府今年4月以「防止不公平競爭」為由,對鋼、鋁、紡織品等544種中國產品新開徵數百項關稅,稅率從5%至50%不等,令中企「借船出海」的龐大計劃難以落實。墨西哥還暫停了與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所有投資談判,顯然是由於美國施壓,因為華盛頓要阻止物美價廉的中國新能源車利用墨西哥這個跳板進入美國市場。

 

墨西哥從今年4月起,對鋼、鋁等544種中國產品新開徵數百項關稅。(AP)

 

  預料墨西哥新政府將會繼續執行上述政策,因為在中美政治與經濟對抗中,墨西哥只能站在美國這個強大的鄰國一邊。這是地理位置決定,也是當今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說到底還是由實力決定。無論哪個國家不想再遵守現行的規則,或利用某種「治理方案」來改變遊戲規則,必須先具備足夠的實力,否則只會淪為空談。這是一個基本道理,對任何國家都適用。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