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威少看世界
19/03/2024

大選年美以關係的變與不變

#威少看世界 #以巴衝突 #外交 #以色列 #選舉 #拜登 #加沙 #巴勒斯坦

  美國是以色列建國的主要推動者,幾十年來一直全力支持以色列。今年11月美國要舉行總統大選和國會換屆選舉,但加沙地帶的戰事導致大量平民傷亡,影響了一些政客的選情,從而令美以關係出現變化。以色列全面封鎖加沙,已導致過百萬巴勒斯坦人面臨饑荒,美國國內有非常強烈的呼聲,要求白宮促成在加沙實現立即停火,允許救援物資進入加沙,以緩解當地的人道危機。但親以色列的拜登政府始終不願促成立即停火,民主黨的部分支持者對此極度失望,他們可能會不投票支持拜登連任。

 

  在加沙,以軍正準備攻打最南部的拉法市,試圖摧毀哈馬斯僅存的重要基地。這將再次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因為當地有被以軍從加沙北部驅趕過來的百多萬難民。上周四(14日)一位美國國會領導人公開表示,不再支持內塔尼亞胡繼續擔任以色列總理,顯示美以關係發生了新的變化。

 

 加沙南部拉法市正面臨糧食短缺,陷入人道危機。(AP)

 

美國促以換相,做法罕見

 

  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在發言中說:「內塔尼亞胡是阻礙創造和平的四大障礙之一,因為他將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置於以色列的國家利益之上。他與以色列的右翼極端派政客合作,過於容忍加沙平民的傷亡,導致各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度降至歷史最低點。」舒默公開呼籲以色列提前舉行選舉,目標是將內塔尼亞胡趕下台。

 

舒默上周在國會呼籲以色列提前舉行大選,踢走總理內塔尼亞胡。(AP)

 

  舒默是美國地位最高的猶太裔民選官員,被《經濟學人》稱為「民主黨內最支持以色列的人物之一」。去年10月7日,哈馬斯武裝分子向以色列南部發動襲擊並綁架大批人質,舒默當時正率領參議院一個代表團訪問北京,結束在中國的行程之後,舒默一行取消了原定對韓國和日本的訪問,直接乘專機回國。僅僅過了幾天,舒默就率領另一個參議院代表團前往以色列,當面向以色列人表達美國全力支持以色列的堅定立場,並且會晤了被綁架人質的親人。如今,以色列的「鐵桿支持者」公開要求以色列總理「下崗」,這是歷史上的首次,顯示出舒默和一部分民主黨政客對以色列政府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而他選擇在參議院議事廳內直接向以色列選民喊話(明知不會產生任何效果),則是為了告訴美國選民,「我在回應你們的訴求」。這種間接拉票的做法明顯是在干涉以色列的內政,內塔尼亞胡對舒默的講話予以公開駁斥。

 

黨爭無礙華府繼續挺以

 

  內塔尼亞胡周日(17日)接受美國電視台採訪時說:「(舒默)告訴另一個民主國家的人民用選舉更換其領導人,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不是一個香蕉共和國。」他提到的「香蕉共和國」,是指中南美洲一些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到美國操控,一旦其領導人的決策影響了美國利益,美國就透過各種手段(包括軍事政變)促成政權更迭,而美國扶上台的新領導人會盡量維護美國利益。今天的以色列雖然依賴美國軍事援助,但並非受美國控制的傀儡國家,內塔尼亞胡不會受美國的擺布。舒默的喊話也證明,美國無法靠某些手段來促成以色列的政權更迭。

 

內塔尼亞胡指以色列並不會像中南美洲的一些國家般,甘受美國操控。(AP)

 

  美以雙方領導人都懂得這套「遊戲規則」,所以昨天(18日)拜登和內塔尼亞胡通話。據白宮國家安全事務顧問沙利文介紹,拜登強調了他對確保以色列長期安全的堅定承諾,美國支持以色列徹底打敗哈馬斯,但「在拉法展開大規模地面軍事行動將是一個錯誤,它會導致更多無辜的平民死亡,加劇已經十分糟糕的人道危機,惡化加沙的無政府狀態,在國際上令以色列更加孤立。最重要的是,用其他手段,在拉法也可以達到以色列的既定目標」。顯然,美國政府會繼續力挺以色列,只是要求以色列避免在拉法的行動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如果當地的殘酷畫面傳到美國,再經過社交媒體的渲染,恐怕會對一些民主黨政客的選情十分不利,甚至可能干擾拜登自己的連任大計。

 

白宮繼續力挺以色列,恐會干擾拜登連任的選情。(AP)

 

  美國的大選屬於國內的黨派之爭,對外關係很少成為民主黨與共和黨爭議的熱點,出現上述情況的機會不多,因為外交政策始終建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代表了兩黨的共識。舉例來說,美國國會眾議院上周通過了一項議案,強迫中國公司字節跳動出售其社交軟件TikTok在美國的業務,否則該軟件將在美國被下架。該議案的表決結果是352票支持、65票反對,支持率近85%,而此前在能源與商務委員會表決該草案時,投票結果是50:0,足見兩黨議員的反華立場是多麼一致。拜登也表示,如果國會參眾兩院通過這項法律,他會簽署,顯示出白宮與國會在這個問題上早有共識。雖然大選可能會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某個方面,但拜登政府甚至下一屆政府的對以政策和對華政策,都不會有太大改變,因為美國的國家利益並未改變。

28/05/2024

提早與特朗普電視辯論,拜登決定「賭一把」

#威少看世界 #美國總統大選 #電視辯論 #拜登 #特朗普 #美國大選 #美國

  從1960年開始,每逢美國總統大選年,代表兩大政黨或以獨立身份參選的政客,都會參加電視直播的多場辯論,一般是在9月和10月,屆時民主黨和共和黨已分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正式確認各自的總統候選人。今年的情況與以往不同,雖然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尚未召開,但現任總統拜登和前總統特朗普已穩獲各自政黨的提名,因此兩人將在6月27日進行第一場總統大選電視辯論。

 

  過去幾個月,特朗普一直向拜登發出挑戰,願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拜登進行電視辯論,而拜登卻一直不接受挑戰,讓人感覺他頗有怯意,似乎是缺少自信。如今他為何改變主意,決定提早與特朗普正面交鋒?過去8個月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拜登一直落後於特朗普,這場辯論能令拜登扭轉不利局面嗎?

 

明知「口才不濟」,拜登「志在一博」

 

  拜登現年81歲,特朗普77歲,但從他們在公眾場合的表現來看,兩人之間的差距不止4歲。拜登有時顯得年老乏力,反應遲鈍,而特朗普卻中氣十足,思維敏捷。一些曾與拜登有面對面交流的民主黨人說,拜登其實反應不慢,但在語言表達上被外界認為不如特朗普,原因之一是拜登做過幾十年參議員,講話時習慣於分析因果,然後給出結論;而特朗普在答問時往往用詞簡單,直截了當,像是某種條件反射,因此讓人覺得他反應迅速,而且早有準備。相比之下,拜登就顯得「口才不濟」。

 

特朗普在拉票活動上中氣十足,思維敏捷。(AP)

 

  來自拜登陣營的這類說法難以改變公眾印象,而拜登一直不敢直接回應特朗普的挑戰,更令他處於被動地位。這次同意與特朗普辯論,拜登似乎是在投身於一場「賭博」。電視辯論是避不開的,因此愈早「卸掉這個包袱」愈好,即使這次出現失誤,日後還有改進機會(下一場辯論將在9月10日舉行)。從民主黨人對外傳遞的信息來看,我覺得拜登對這場辯論至少有兩個目標:一是展示3年多的政績,讓選民相信自己有能力再幹4年,而且「明天會更好」;二是透過辯論之後的民意反饋,找到特朗普的主要弱點,以便日後展開重點攻擊。

 

  考慮到特朗普掌控辯論現場的能力及其慣用手段,拜登團隊向主辦辯論的CNN開出了具體條件,一是要求在亞特蘭大CNN總部的演播廳內,只有輪流提問的兩位CNN主持人和工作人員。以往的電視辯論都有現場觀眾,有時還允許觀眾提問,這次不安排現場觀眾,可以避免場內的特朗普支持者做出某些舉動,影響現場氣氛。二是要求CNN的製作人員控制兩位候選人的話筒,只有在規定的發言時間內開放其話筒,也就是一方發言時,對方將被靜音,以防止發言被對方打斷。打斷對手發言是特朗普的強項,有了這樣的限制,可以避免拜登吃虧。而拜登團隊最希望的是,電視觀眾只見特朗普張嘴,但聽不到他說甚麼。

 

標籤對手「獨裁」,恐嚇戰術失效

 

  拜登準備利用電視辯論來宣傳自己的政績,這是其競選策略的微調,與前幾個月的「恐嚇戰術」完全無效有關。今年以來,拜登屢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他與特朗普的競爭代表著民主與獨裁之爭,因為他是民主自由的代表,是維護美國憲法的衛士;特朗普不承認大選結果,不尊重憲法和現行體制,試圖用獨裁手法強推某些政策,避開國會的監管和制約,如果特朗普再次掌權,將會導致美國走向集權體制,破壞美國的民主根基,並動搖人們的民主信念。拜登還批評特朗普與阿根廷總統和匈牙利總理等外國強權人物交往,試圖建立保守派國際聯盟,其結果是損害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公信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以「美國是否能防禦獨裁者?」為主題(圖片由作者提供)

 

  拜登似乎是在高喊「狼來了」,但很多美國人對此不感興趣,一部分人對三權分立的民主體制仍堅信不疑,另一些人則對現行制度感到無奈,所以他們都不理會拜登的連番警告。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並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改變美國的體制。一些民主黨競選顧問於是建議,拜登應該改變競選策略,盡量多講他的政績,強調他致力於為不同階層帶來實惠,從而讓選民對他繼續執政抱有更多希望。

 

西點軍校演講,未能引發關注

 

  對於民主黨競選專家的建議,拜登團隊目前有選擇地接受,在一些場合,「捍衛美國憲法」仍是拜登在公開場合強調的主題。

 

  上周六(25日),拜登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提到美軍在世界各地面臨的挑戰,以及西點畢業生的責任。講這類內容是完全應該的,因為聽眾是軍校師生及畢業生的親友,他們都是美國陸軍大家庭的成員。由於軍隊的主要任務是抵禦外敵,因此拜登在演講中要求西點師生捍衛美國民主是特有所指的。他強調,美國的民主不是自然而然得到保證的,每一代人都有責任捍衛民主、保護民主、選擇民主。

 

拜登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缺乏新聞性,並不止一次口誤。(AP)

 

  逾半個世紀以來,作為美國的三軍總司令,歷任總統都在西點軍校的畢業典禮上發表過演講,例外的只有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卡特(Jimmy Carter)兩位。總統在演講中往往會披露一些政策性內容,從而引起各界高度關注。相比之下,拜登的演講缺乏新聞性(他只重申不會派美國軍人去烏克蘭參戰),而且在演說中不止一次出現口誤,例如把「北約化」說成「芬蘭化」,然後又糾正;在讀提示器上的講稿時他看錯行,不得不停下來,找到之後重新讀。這篇質量打了折扣的演講,沒能引起較大的關注。

 

  要論總統在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列根(Ronald Reagan)1981年5月27日的那次應該算是最棒的,從文字內容到演說技巧,至今都無出其右。為了對抗當時的蘇聯,列根準備大幅增加軍費,於是他在講演中批評前任政府的赤字政策導致高通脹、低生產力,並製造了失業大軍,「而你們幹活需要的工具卻得不到優先處理」。這是對軍人們說,前政府虧待了你們。他接下來給聽眾打氣,「我很高興地告訴你們,美國人民已經從這個短暫的反常現象中猛醒了。在我們國家的大地上,有一股復興的浪潮,人們渴望再次為美國而驕傲,渴望為美國今天的一切和未來可能的一切而感到驕傲」。話音剛落,台下立即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因為列根說出來他們的心底話。講到軍人的榮譽,列根引用了英國大文豪莊臣(Samuel Johnson)200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軍官雖然只有很少的錢,但卻比任何人都更加受人尊重」。這簡單的一句話,能讓台上台下穿軍服每個人都感到自豪。

 

 列根的演說技巧,堪當今的美國總統學習。(AP)

 

  如此有思想、夠高度的煽情文字,加上老演員列根無可挑剔的朗讀,應該算是總統演說的天花板了。我對這段故事記憶猶新,因為40多年前,我用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了「美國之音」的現場直播,同時還用卡式錄音機錄下了這段節目,之後反覆聆聽,逐段背誦,至今仍記得上面這幾段的原文。

 

  歷史是一面鏡子,對照歷史可以知道,當今美國總統的能力真不如他們的前任,「御用撰稿人」的水平也趕不上前輩。幾個月前,在國會宣讀總統國情咨文時,拜登的「奇招」竟然是扯著嗓子喊,目的是證明自己精力充沛。雖然有些可笑,但似乎效果不錯。下月單挑特朗普,他會在辯論時祭出甚麼妙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故伎重施,因為特朗普比他嗓門大。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