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暢所欲妍
03/06/2020

尋人

#蜘蛛蟹 #鎮壓 #示威 #暴亂 #暴徒

  看海洋生態紀錄片,知道有一種兇殘的深海生物叫做蜘蛛蟹,它平日藏身於3600米的深海底,覓食時會悄無聲息漂浮到海面上,露出兩隻潛望鏡式的眼睛,看準獵物,就會用爪子及螯鉗纏住,拖進深海慢慢進食。

 

  據三年前日本橫濱沿海漁民的統計數字,每年至少有超過兩名漁民或遊客在小艇上被蜘蛛蟹襲擊而葬身蟹腹。

 

  想起這巨蟹,因為我懷疑近日香港多宗人口失踪事件跟牠們有關,一班天天現身鏡頭前的反對派,這星期完全「潛水」了,大家都很擔心,他們是不是遇上蜘蛛蟹被拖進海底?

 

  當近日暴亂之火在美國遍地開花,總統特朗普已揚言要出動軍隊鎮壓,平日動不動就跳出來發表意見的反對派,這陣子通通上了潛水艇探蜘蛛蟹,不哼聲,也不蒲頭,或許,他們也被美國的美麗風景線嚇得目瞪口呆。

 

  日前《文匯報》記者逐一找反對派議員對美國暴亂事件回應,神奇的是,他們不是「不回應」,就是龜縮,連露面都不敢。最好笑是兩位仁兄的答案,一個叫尹兆堅,他說:「我不在美國,好難講。」另一個是鄭松泰,他說:「美國的事都不關香港事,回應來做甚麼?」

 

  實在是自打嘴巴,既然美國事不關香港事,那麼,過去一年香港的黑暴日子,你們為甚麼又拼命叫西方不關事的國家表態?你們為甚麼又拼命跑去外國乞求干預與制裁?原來你們都知,香港事關美國乜事!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境內目前已有至少140個城市爆發示威,最少21個州啟動國民警衛軍平亂。視頻傳來的打砸搶燒,比香港去年的黑暴有過之而不及。

 

  不過,沒有比較,就不會發現箇中分別。你看美國暴徒走進店舖搶掠,電視機、多士爐、衣服鞋襪甚麼都搬。他們真的是因為窮,他們沒有Gear、沒有頭盔臉罩,他們拼命搶,因為那就是他們的暴亂的紅利。

 

  相反看香港的暴徒,裝備齊全、資源充足;你不會見到他們搬電視,因為他們不屑,物質他們從來不缺,香港暴徒收的是真金白銀,不是玩「一手搶得幾多得幾多」的遊戲。他們打砸燒,卻不太搶,因為你一搶掠,就會從道德高地掉下來,警察也有足夠理由掃射。看來,這就是有大台和無大台的最大分別。

 

17/05/2024

與我擦身而過的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二)

#南聯盟大使館 #美國大使館 #示威 #塞爾維亞 #俄羅斯 #中國留學生 #貝爾格萊德 #江亞平

  接受英國電視台採訪的次日是星期天,中國國內大學生發起的示威潮傳到了倫敦。我清早聽說中國留學生也會到美國大使館外示威,於是帶著相機趕往現場。抵達後發現除了中國留學生外,還來了大批塞爾維亞和俄羅斯民眾。他們並排在警察設置的鐵欄桿後,分別打出用各自國家語言和英文書寫的示威標語,一同抗議北約轟炸中國大使館。

 

 

中國留學生來到美國大使館外示威抗議(作者攝)


  據個人的採訪經歷,我覺得這一天是見證了冷戰結束後,南聯盟、獨聯體等前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的民間力量,首次為了共同訴求而一同走上街頭。這一幕還標誌了另一個微妙變化 -- 在此之前,南聯盟塞族和俄羅斯在政府和民間的關係都相對較為緊密,但中國大使館被炸之後,塞爾維亞與中國的關係也較前更為走近了。

南聯盟、獨聯體與中國民眾同場示威

  與此同時,大使館被炸也打亂了我前往貝爾格萊德的採訪計劃,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當地戰事升級令出行變得困難,另一方面更為主要的原因是,當時中國臨近加入世貿,中美關係有可能在這個自由貿易框架下獲得穩步升級,而大使館被炸確實可能對此構成短期干擾。在此背景下,留在資訊較為暢通的倫敦,與西敏寺和金融城保持接觸,更有利於跟進中美關係可能發生的變化。

  此時我已長駐倫敦多年,採訪重點由初期的保守黨和工黨政權交替,進入至關重要的香港回歸倒數,以至亞洲爆發金融風暴後,轉為頻密跑金融城,之後又開始關注中國加入世貿的談判進程。在此期間,巴爾幹半島的戰火風煙不斷,南斯拉夫在內戰中裂解成縮小版的南聯盟。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南聯盟內部又因為科索沃分離問題爆發新衝突,為北約出兵提供了導火線。1998年中,我去威爾斯採訪加迪夫歐盟峰會。這場峰會本來是標誌歐元的誕生,歐盟全面投入運作的盛會,但會場內的聚焦點卻變成了科索沃問題。我在這次峰會上,充分聆聽了歐洲政治和新聞界對南聯盟和科索沃問題的看法。個人感覺是,雖然南斯拉夫倒了,但歐盟並不打算容忍南聯盟的存在。

 

 

來自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的民眾加入示威行列(作者攝)


歐盟坐收漁人之利

  歐盟當時遲遲不動,只是想躲在後面,等美國主導的北約打頭陣,坐收漁人之利。就此角度而言,我始終認為把美國視為北約東擴的唯一力量是不正確的,其實歐盟也積極配合北約打通東擴的障礙,是這場擴張行動的利益持份者。事實上歐盟國家也積極參與美國在中東北非的軍事行動,以爭奪石油及基建利益。

  這就是為甚麼特朗普上台後對歐盟很不滿,認為歐洲國家在佔美國便宜。參加完加迪夫峰會之後,為了增加自己對歐洲事務的整體認知,我更覺得有必要親赴前南斯拉夫地區,實地瞭解塞族和其他族群之間的衝突細節,判斷科索沃問題的真相。

  早在1996年,我隨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的代表團訪問西班牙,結識了新華社資深記者江亞平。他當時剛結束常駐貝爾格萊德的工作,是首位踏足前南斯拉夫地區進行戰地採訪,親眼目擊這個國家在內戰中瓦解的中國記者。他回國後出版了一本回憶錄,還送了一本給我。

  在香港回歸前江亞平也調派到倫敦工作,我們自此經常見面。他因為曾親臨前南地區採訪,對當地內戰的原由和過程非常瞭解,對一些複雜的問題,不加思索就能詳細解釋一番。隨著北約進攻南聯盟的可能性上升,我開始籌措前往貝爾格萊德,自然就請老友教路,例如當地有沒有相對安全和方便工作的基站。

 

3名中國記者在空襲中殉職(互聯網)

 


聯繫貝爾格萊德大使館

  他建議,在戰爭情況下最可行的棲身點就是中國大使館。我聽罷連連點頭,大使館不僅相對安全,較能保障電力、糧食和食水供應,在萬不得已時還可以跟使館人員一同撤離。雖然當時前往塞族地區要面對交通等各種困難,但如能找到工作基站的話,前往貝爾格萊德的最大障礙就解決了。

  江亞平對前南地區較熟悉,答應我出發前代為聯繫貝爾格萊德大使館,我也開始準備行裝與採訪器材,找尋合適時機「入場」。如前所述,當時巴爾幹問題並不是我的「本業」,於是我又被倫敦的日常新聞工作拖延了一段時間。至北約正式轟炸南聯盟後,全球新聞焦點轉向當地,我終於也等到了前行的時機。

  不料就在此時,傳來大使館被炸消息,3名身處館內的中國新聞同行當場殉職,在此再次向他們致敬。如果我當時身在貝爾格萊德,不知道命運會是如何,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採訪沒能成行,是我記者生涯中很大的遺憾。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