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專欄

中環人
23/03/2017

中環人與大灣區

#中國 #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中環人作為金融人,很多時候均具備國際視野,在國際金融中心亦生活過。不少國際金融中心都具備大灣區城市群的特徵,如紐約大灣區城市群、東京大灣區城市群,三藩市(舊金山)大灣區城市群。那麽,香港的中環人有否想過,其實我們亦處身於另外一個大灣區呢?這個大灣區就是「粵港澳」大灣區,而這個大灣區已經浮現在國家的未來規劃之中。

 

  筆者認為若粵港澳大灣區如能聯合發展,未來將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城市群經濟體之一。在發展戰略上,筆者覺得必須採用創新制度、雙向開放、共享發展的思維,創造一個全新的大平台。而在發展的進程中,必須全面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故此,發展計劃甚具戰略意義。

 

  在國家的規劃中,突出「港澳」兩字,也顯示出國家的重視。無可置疑,目前區域性經濟面臨極大的國際競爭壓力,需要聯合粵港澳的優勢共同發展。目前,粵港澳加起來的經濟體量已經十分龐大,排名已經接近世界前十大經濟體,在十三五期間,大有機會一躍成為十大之內。

 

  參考部分內地數據,在2015年規劃中的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之GDP已經是美國舊金山灣區的2倍,亦接近美國紐約灣區水平。當中進出口貿易額約為1.5萬億美元,是日本東京灣區的3倍以上。粵港澳大灣區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7200萬標箱,更是上述世界三大灣區總和的5.5倍。

 

  與此同時,大灣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亦將發揮重要戰略作用,支持國家走出去,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及全球的競爭力。不過,在實施上,亦有不少技術性問題需要處理,如何提升三地航空管制區效率問題、跨境基礎設施的管理及協同效應問題,交通流量問題。目前,區域性的行政壁壘和地區融合亦存在眾多挑戰,未來大灣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管理等等。未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如何銜接,面對的挑戰亦甚大。

 

  此外,環境問題亦是大灣區建設未來需要考慮的因素,未來經濟轉型升級需要一步步落實,有序發展。始終,大灣區區域性房價不斷高企、土地與人工成本不斷上漲,生活環境以及環保問題必須小心處理。

 

  大灣區的不同城市必須抓住發展機會,爭取國家的資源配置,爭取發展的先機。目前,城市之間已有一定發展定位,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廣州是貿易樞紐,在文化及服務性領域頗為突出,深圳則是科技創新之城,澳門為旅遊休閒之城。未來大灣區城市如何發展,資源如何配置,必須處理好頂層設計,城市間絕不能各自為政,單打獨鬥。

 

  國家一直希望香港在十三五發揮作用,同時在國家的經濟規劃及增長中能扮演一個更為重要的角色,大灣區的發展將會是重點之一。筆者認為大灣區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香港特區政府亦應積極參與其中,對年輕人亦是難得的發展機會。必須讓各界多參與多瞭解,讓大家充分掌握互惠互利的三贏局面,共同參與發展。目前,大灣區的交通網絡已不斷發展及成熟,高鐵、港珠澳大橋是很好的例子,隨著三地交通設施道路進一步落實,三地將更緊密相連,大灣區的發展定必有更大的作為及發展空間。

 

29/04/2024

回歸A股

#財金大勢 #缸邊隨筆 #中國 #A股 #投資 #經濟 #港股

  前周五(19日),市場才擔心,恒指會跌穿萬六。上周五(26日),市場望奔萬八了,為甚麼有這個反差?一言括之,回歸A股啦!留意,是回歸A股,不是港股。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在未用到炸彈前(筆者認為是遲早用),便會用一切銀彈來炸中國,貿易制裁、禁這禁那。但中國要拆招,就得組個「戰時內閣」,這個「戰時內閣」不是要動刀槍,而是要打金融反擊戰。

 

  美國的製造業打不過中國的製造業,但美國的金融業,就在本錢上、技巧上拉幫結派上還勝中國。中國能做的,是做好防禦工事,其中一條是挖好自己的戰壕,讓你打不著,或頂得住。

 

  今年1月29日,筆者有文:《阿爺又托市?》(圖一)。不過這次托,不是亂托,而是要增強國企的績效,哥仔靚,妹妹靚(績效好),你外資唔買是自己走寶。怎去提升國企績效?定指標囉,請看表一。這個2023年的國企考核指標,跟之前的考核指標,是更符合現時的西方審股標準。如不明白表一的「一利五率」、「一增一穩四提升」,就再看表二的廣東語演繹。做齊了,你老外能不流口水?

 

 

 

 

  不少投資者是不太明白這個2023年推出的新國企考核指標有甚麼差異處,因為大多數投資者都被數年來的A股、港股下跌,嚇怕了;亦受到不少抹黑中國經濟的外媒及恨華中國人言論所惑,對中國的挖溝、築牆視而不見。 

 

  在《阿爺又托市?》一文中,筆者指出:「到今任總理李強,他除跟李克強少了個『克』字之外,尚有甚麼差別?

 

  筆者認為他的主要任務是要做個金融社會的總理。這跟歷任總理的任務是有所不同。自1978年起,一直都有國企改革,大家對比一下就知之前的國企改革是執漏,今時則是要提升。」

 

  數月下來有功效了嗎?看A股能守三千(圖二)、恒指能守萬六(圖三)已知。今時連國際巨鱷也集體看多中國。以下是抄自《金融界》的,不要說筆者亂說。

 

 

  

 

  「在這波看多中國資本市場的大潮中,高盛和瑞銀成了急先鋒。

 

  上周,瑞銀全球新興市場股票首席策略師Sunil Tirumalai上調A股和港股股票評級引發關注。瑞銀指出,MSCI中國指數EPS(每股收益)未受房地產趨勢的影響。在MSCI中國指數的成分股中,消費和互聯網行業比重居高,隨著消費出現初步回暖跡象,業績料有更佳表現。

 

  瑞銀給出了自己的兩大邏輯:一是從傳統角度看,2月資金的短暫現身可能並未構成強大的基本面催化劑。但這確實有助於為大跌/震盪的市場築底,扭轉了下行風險格局。二是中國企業股息、回購超預期的趨勢日益增強。若全球市場更加擔心地緣政治以及在更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的情景下,股東回報的可見度提高可以大有裨益,將密切關注市場改革的下一階段。

 

  與略顯含蓄的瑞銀相比,高盛的看多熱情更加奔放、直接!

 

  高盛在研報中直截了當的表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情緒、風險、偏好和興趣正在改善,預計即便是不考慮基本面情況,隨著A股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與規範,股市仍有較多的價值可以釋放,估值提升潛力約20%,樂觀預計或有高達40%的潛在上漲空間。

 

  高盛從基本面到政策面,再到資本市場估值以及上市公司業績,全面看多A股。高盛在研報中寫到:

 

  一是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已經好於預期。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PMI數據有了有意義的改進,二是國家隊的加入改變了A股風險回報的方程式。在此前,投資者擔心進一步的下行風險,當國家隊提供支持時,意味著遏制了繼續下行的風險。這是海外投資者尤為關注的重點。三是中國企業陸續披露的2023年四季報的業績整體好於預期。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和港股均處於低位。四是當前全球共同基金對中國股票敞口佔總資產管理規模配置並不算高。

 

  與此同時,高盛分析師也注意到新『國九條』中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分紅、退市等相關規定。高盛認為,A股股息率依然不高,上市公司在分紅上仍有很大的空間。在退市方面,剔除質量差的公司,保留好公司才能要提高股東和投資者的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看多A股、港股等資本市場外,房地產市場復甦進展也被看好。

 

  2021年初,瑞銀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分析師John Lam罕見地對中國恒大給出了賣出評級,一度震驚市場。彼時,John Lam將中國恒大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目標價從去年9月份的15.2港元削減至6港元。當年7月份,John Lam將恒大12個月目標價從6港元下調至3.5元,同時維持賣出評級。

 

  事實證明,John Lam的預警確有先見之明,幾個月後恒大正式暴雷。

 

  而如今,John Lam表示:『在三年的看跌之後,由於政府的援助,我們第一次對中國房地產行業變得更加樂觀。』他預計,國內住房需求和供應將在明年某個時候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中國大型地產開發商們的股票可能會出現反彈。今年1月其已經將龍湖集團控股等幾家房地產公司的評級上調為買入。」

 

  還要筆者再說嗎?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