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9/11/2019

【為香港而教】曾匿入廁所避見客人!新屆傑青高呼:成功是由自己定義

#十大傑出青年 #傑青 #社會創業家 #創業 #人物專訪

  人生如比賽,輸在起跑綫的人,是否就注定永遠不會成功?「很多人都愛用一把尺去量度我們下一代的成就,譬如『家庭背景』和『DSE』,結果把一些孩子塑造成制度下的失敗者。」今屆十大傑出青年得獎者、非牟利教育組織「良師香港」(Teach for Hong Kong)創辦人陳君洋(Arnold)選擇向世界宣告:「成功該由自己定義!」

 

因為相信「相信教育改變命運」,所以陳君洋毅然創辦社企Teach for Hong Kong,招募及培訓大學畢業生成為「項目老師」,花一年時間到基層學校教學。

 

成為尖子,只因為才華符合考試制度

 

  然而認識Arnold的人,幾乎都知道他有張亮麗履歷,擺明是制度下的大贏家:中產家庭出身、自幼讀名校、會考十優、拔尖入讀中大「神科」環球商業課程、畢業後加入投資銀行、躋身為年薪百萬的高薪一族、從美國哈佛大學取得MBA學位……這樣成功的一個人,為何會不安於面向上流社會,反倒關心基層學生的需要,甚至決心為他們扭轉不平等的教育制度?「11、12歲時,我曾到板間房探訪基層家庭,看見小孩子坐在床上做功課,發現他們和自己的學習環境相差很大。後來我反思到,其實我能夠擁有人人欣羨的機會,並不是因為我比別人特別優秀。我只是很幸運,一來是家庭條件不錯;二來是,我的才能剛巧能符合香港考試制度的的評分準則。」

 

  所以四年前,當時還在哈佛攻讀MBA的Arnold,毅然倣效美國的Teach for America而成立Teach for Hong Kong,回港密密招募及培訓非主修教育的大學畢業生,用一年時間到基層學校當全職項目老師(Teaching Fellows)。據了解,除常規課堂教學外,這些老師也要兼顧課外活動和生涯規劃,帶領學生探索書本以外的世界。「今年有位地質系畢業的老師,特意為動覺型學生設計了一間『動感教室』(以瑜伽球代替傳統課室的椅子、設立不同的學習關卡),希望他們在走動中學習的時候,更能集中精神……」當Arnold一臉認真地解釋著Teach for Hong Kong的運作時,說話流暢得像早有講稿作反覆練習似的。

 

Teach For Hong Kong每年都會邀請及培訓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學校擔任項目老師。創辦人陳君洋說:「我們亦開始招募擁有兩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項目教師,他們可以憑其職場經歷和人脈為學校注入新元素。在芸芸的申請者中,有的是記者、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iBanker……」(受訪者提供)

 

Read More:【日行一讚】為香港解除「投訴之都」魔咒!70後「讚賞家」:先欣賞自己! 

 

別再報道我「棄百萬年薪轉行」了!

 

  也許是因為頂著尖子光環,Arnold走的路不但比別人順利,連手握的資源也比別人多。怪不得當時有朋友問他,是不是因為發了達,所以才放棄百萬年薪跑出來開社企?「一定不是。」他打哈哈笑道:「其實我有五分一商業院同學都選擇創立社企,而不是做iBanker。在美國,這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不知為何到了香港,卻讓人感到十分訝異,連媒體也不下一次用『棄百萬年薪轉行』作報道。但我想說,沒有哪一個選擇、哪一條路,一定能符合所有人的成功觀。」正如Arnold說,他的成功從不是那張輝煌的履歷表,而是有份出力為社會帶來改變:透過Teach for Hong Kong持續推動教育平等,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透過教育去發展所長。

 

陳君洋想起當年在哈佛讀書時,曾讀過一個師姐的回憶錄,分別寫在畢業時、十年後、二十年後。「身為商學院的少數女學生,她很早就立志成為女CEO。即使後來生了一個有先天缺憾的孩子,仍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張力。雖然她最後選擇辭職當一個全職媽媽,惟面對非富則貴的昔日同窗,仍沒有自卑,也沒有覺得自己失敗了。她的話震撼了我。」

 

Read More:【為塗鴉平反】辭職三次為追夢!80後大馬男用「菜狗」宣揚街頭藝術 

 

  雖然受幸運之神的眷顧,但原來Arnold也有過黑歷史。「當年剛大學畢業,加入了投資銀行,遇到的上司和同事不是外國人,便是從外國讀書回來,偏偏我滿口港式英語,所以平時在公司裏都會表現得內向和安靜。工作幾天後,老闆還派我出去見客,結果我匿入了廁所……」此刻回想,Arnold沒有太尷尬,還笑說不是怕老闆罵,只是怕自己做得不好。

 

  到後來成立Teach for Hong Kong,他回到母校中文大學宣傳,更目睹自己所派的宣傳單張通通被丟到垃圾桶!「沒辦法,當時根本沒有人認識Teach for Hong Kong……」幸好他並沒有氣餒,加上是衝動派,於是繼續密密宣傳,最終收到一百份申請表。「我想起中五的中文老師教過的一句話:『雖千萬人,吾往矣!』只要認為是對的,就該勇往直前。」

 

隨著愈來愈多人認識Teach for Hong Kong,參加人數亦按年遞增,「當中更有人寧願放棄大公司的offer,說的是四、五倍的薪金!」據了解,今學年陳君洋一共收到了六百二十份申請,最後只挑選了三十六人。(受訪者提供)

 

Teach for Hong Kong的概念與模式啟發自Teach For America。目前在全球各地,以此模式運作的非營利組織已超過五十個國家,共中包括澳洲、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等。

陳君洋和其團隊滿足於促成項目老師與不同學校、企業的連結。「教育是公共事務,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受訪者提供)

 

深信教學相長,我學到了……

 

  過去五年,因為籌組和推動Teach for Hong Kong的關係,Arnold積極連結不同的學校、企業與項目老師合作。然而他們所代表的,是不同的價值理念、思維方式,還有需求和目標。「我接觸過最基層的群體,也接觸過最有錢的群體,他們的視野和想法,以至對香港的認識,有著很大的差異。」Arnold不諱言,他無法想像香港原來是如此「大」,包容著各式各樣的人;偏偏Teach for Hong Kong就像一個共融練習,目標是把群體與群體之間的距離拉近。「這應該是我這幾年來最大的學習。」

 

  只可惜,Arnold亦因此甚少機會接觸到學生,直至有一次,由於任教某間南亞裔學校的項目老師Janet帶學生參加商業比賽,卻遭主辦單位以「參賽學校都是名校」、「沒有足夠的商業顧問提供」等理由勸退。「Janet當然不肯讓步,最後是主辦單位那邊有人說認識我,叫我擔任商業顧問,事件才了結。」結果,這事也成了Arnold可以親身接觸學生的契機。「他們起初非常懶散,甚至表現得非常消極,把Janet激到差點哭出來。感恩是Janet沒有放棄,終於令到他們願意用功,甚至愈來愈有動力去爭勝,成功入圍決賽!」雖然這班學生最後拿不到名次,但相信你和我都會認同,能夠站在決賽台上,便是他們的成功。

 

  現年30歲的Arnold,是今年十大傑出青年得獎者,亮麗的履歷表無疑再添一筆。「我希望用我的故事改變大家對香港年輕人的想像,其實他們是可以成為令社會變得更好的一股力量。」

 

陳君洋榮獲2019年十大傑出青年。

 

  如果有興趣想成為「項目老師」或支持Teach For Hong Kong 的工作,可留意其網頁

 

Read More:【從賽道踩入職場】不負花樣年華!21歲退役單車女將:出路不只一條! 

 

07/10/2022

與張家朗、「女乒三妹」同膺十大傑青!從跆拳道教練到創科企業家!潘智豪:在對的時間、地點,遇上對的人!

#傑青 #人物故事 #創科 #博勝集團 #大灣區 #潘智豪 #創業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選舉 #十大傑青 #十大傑出青年 #社企 #數碼 #企業家 #社企苗 #深圳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選舉」結果日前出爐!8位傑青得主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少年劍神」張家朗、於東京奧運女子乒乓球隊團體賽贏得銅牌的「女乒三小花」杜凱琹、蘇慧音和李皓晴外,來自工商業界別、曾有志成為全職跆拳道運動員的博勝集團(PROTECH Group)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潘智豪,也是其中一位得獎者!現年37歲的潘智豪(Steven Pun),少年時曾有一個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夢,但因為發現自己並非運動員的材料,便改為做全職跆拳道教練,總算是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想到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他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奮勇拼搏的毅力,為他後來跨界到工商界創業奠下了基礎,一步步開創自己的事業,更於今年當選「十大傑青」!

 

博勝集團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潘智豪(左一)是「2022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得主之一。其他得獎者包括於去年東京奧運摘下男子花劍金牌的「少年劍神」張家朗(左三)、於東京奧運女子乒乓球隊團體賽贏得銅牌的「女乒三小花」杜凱琹、蘇慧音和李皓晴;以及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顧問醫生麥凱均、香港無國界醫生董事會副主席陳詩瓏、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主席謝海發。

(圖源:Facebook@Steven Pun)

 

  對於自己在事業上取得豐碩成果、成功奪得「傑青」殊榮,潘智豪固然高興,但他亦不敢自滿,僅在獲獎時表示,「整個過程有成功,自然亦經歷過失敗,最重要的是把握機遇、轉危為機。」細看潘智豪的創業路,就知道他的路確實不易走……

 

  潘智豪自小熱愛運動,尤其是跆拳道,16歲起更在跆拳道館擔任兼職助教,希望在預科畢業後可以投身運動員行列,成為一名全職跆拳道運動員!然而,一個人縱有明確的目標,也願意拿出勇氣付諸行動,並付出許多時間和精力以求進步,但有時僅欠了些許「天分」或「運氣」,夢想往往就會擦肩而過。一如潘智豪,哪怕他為了「全職跆拳道運動員」這個夢想努力了好一段時日,最終還是要接受「自己並非運動員材料」的事實,改為擔任跆拳道教練!努力總有回報,潘智豪後來摸索出一套專業教學方法,慢慢發展出自己的「跆拳道王國」,期間更培訓出香港代表隊選手!這或許也是種另類的圓夢!潘智豪更重拾書本,報讀遙距學士學位課程自我增值,開始由跆拳道教練跨界到商業發展!

 

  直至2008年,適逢北京奧運會,潘智豪透過HDMI(高畫質多媒體介面)電視觀賞賽事時,看到了HDM技術大有可為,於是開始採購HDMI切換器,「最初是先在阿里巴巴網上平台採購HDMI適配器等產品,然後放到eBay平台銷售。令人喜出望外的是,市場反應相當好,產品很快就銷售一空,而且利潤高達300%!」潘智豪初試牛刀,成功獲得「先行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信心自然變得更大,於是與拍檔轉戰深圳創立博勝集團繼續發展,由做代工到持續投入自主研發、進行技術升級,一步步佔據行業領先地位,更於2017年榮獲「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於2021年榮獲「深圳市專精特新企業」!據了解,博勝集團目前擁有200多名員工,旗下產品已銷售至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和澳洲,年營業額已超過3,300萬美元!但潘智豪不甘心止步於此,去年他成功聯絡到北京一家晶片供應商合作,出資與對方共同研發晶片,目標是將香港和深圳打造為「中國矽谷」,打破國外供應商的壟斷!

 

潘智豪更先後獲選為「2020大灣區青年領袖」、「2020亞洲卓越企業領袖」、「2020全球華人傑出青年」及「2019香港十大傑出創業青年」。

(圖源:Facebook@Steven Pun)

 

  潘志豪曾形容,創業像拍拖,「需要在對的時間、地點,遇上對的人,就會有好的結果。」如果「對的時間」是2008年、「對的地點」是深圳,那麼「對的人」呢?對潘志豪來說,是他的父母!回望過去,潘志豪自言雖非出身富裕家庭,不能贏在起跑線,但無論他選擇做運動員、跑到深圳創業,直到現在夢想打造「中國矽谷」,父母對他都是無條件的支持和包容,故他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往前衝,「他們的信任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潘智豪除了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還是一位樂意回饋社會的企業家。尤其他深知道年輕人在創業路上難免會跌跌撞撞,實在有需要同行者在旁攙扶和提點,故成立「社企苗」,旨在提供一站式社企服務平台,以「集資」(資金籌募)、「集人」(義工活動)及「集智」(業務諮詢)為三大核心服務,促進社企的持續發展!他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創業故事勉勵一眾年輕人,要跳出舒適區,並敢於朝著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進發,「即使最後的結果是失敗,但過程中必定有所得著,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社企苗」帶領一眾基層家庭小學生在暑假期間到「2022香港電腦通訊節—創科導航體驗日」學習最新科技發展。

(圖源:Facebook@社企苗)

在第五波疫情爆發期間,社企苗更積極發揮社會資本,不但發起捐贈防疫物資運動,更邀請世界跳繩冠軍李心怡拍攝打氣短片為DSE考生打氣!

(圖源:Facebook@社企苗)

 

Read More:十大傑出青年2022|「少年劍神」張家朗、「女乒三寶」等8人獲殊榮!香港運動員佔半!即睇第50屆「十大傑青」完整名單!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