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08/07/2022

一張藤蓆3千元?移民趕住買棉被?守住補蓆、打絲棉被傳統手藝!半世紀繡莊第二代傳人:有人珍惜就繼續做!

#馬辰蓆 #人物專訪 #協義興繡莊 #石硤尾 #藤蓆 #集體回憶 #絲棉被 #傳統手藝 #舊邨重建計劃 #守業 #家族生意 #棉被 #手打絲棉被 #移民 #補蓆 #打絲棉 #工藝 #老店 #涼蓆

  好熱!今個夏天真是好熱,好想全日躲進冷氣房不出門!老一輩人都說,要消暑降溫,以前家家戶戶都愛瞓涼蓆,就算不開冷氣,一樣感覺好凉爽!涼蓆?這些「古老嘢」現在還有人用?當然有!這些「識蓆之人」不但願意花三千多元買一張馬辰蓆,用爛了還會專程拿去給「四姨」修補!

 

  「四姨」是誰?在石硤尾舊式街市裏,有一家擁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店——協義興繡莊!「四姨」林美倩就是這間繡莊的第二代傳人,也是香港僅存懂得補蓆和打絲棉被的師傅!

 

 

協義興繡莊成立於1972年,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是香港目前少數仍有出售自家制手打絲棉被的店鋪。

 

Read More:創業=做Project?花光積蓄研發「最佳枕頭」!港大學生甘為床品市場冒險:要有勇氣去蝕錢!

 

下頁睇更多:關於「協義興繡莊」的故事

 

「惜蓆人」甘願花千元修補心頭好!

 

  花三千多元買一張蓆?傻的嗎?所謂「馬辰蓆」究竟是甚麼來頭?聽四姨介紹,蓆基本上可分為藤蓆、竹蓆和草蓆三種,當中以藤蓆最好用,又以馬辰蓆最頂級!事關馬辰蓆產自印尼南加里曼丹島的首府馬辰,當地陽光充沛、雨水充足,加上火山灰形成的肥沃土壤,種出來的藤非常飽滿勻稱,能編織出柔軟又透氣的靚藤蓆!難怪馬辰蓆又被稱為「蓆界之王」,身價比一般的蓆高出十幾倍!

 

一張品質好的藤蓆,只要保養得當,用三、四十年都不成問題!

 

  雖然懂蓆的人已經買少見少,但老一輩中仍不乏識貨之士,知道藤蓆用得愈耐就愈軟熟平滑,所以就算藤蓆出現破洞或破損,他們都不肯丟掉,寧願花一千幾百元補蓆!「試過遇到一個老人家,應該都有七、八十歲,她女兒陪她拿蓆來補……嘩,我一看到那幾個破洞,劈頭就說:(爛成這樣)怎能修補?」四姨憶述,當時那位老人家很不開心,連連追問「不能補?為甚麼不能補?」四姨只好答她:「你想補都可以,我幫你補,但要收一千五百元。」一千五百元補一張蓆?太貴吧!「那不是馬辰蓆,修補價值其實不高,我說買一張新蓆更好,也就一千元左右。她女兒也勸她不要補,偏偏老人家不肯,只嚷著『新的不及舊的好。我不買!幫我補好它、幫我補好它……』」說起來是天意,那天剛好是母親節,所以大家都順著老人家的意思去做,當作是送她的一份母親節禮物。

 

既然有人珍惜「古老嘢」,四姨就願意守護「補蓆」這門傳統手藝,每日在店裏拿著藤枝「織織復織織」。

 

  看到四姨手邊仍有正在修補的藤蓆,忍不住問,織補藤蓆難嗎?「難就不難,但很花時間。光是修補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破洞,至少都要用一個小時。」她隨即拿起剪刀,剪去破洞邊沿凸出來的藤枝,再按藤蓆的紋路,以平織法補上新藤枝。「現在還有沒有人做補蓆?有人懂得做,但年紀大!有沒有較年輕、像我這樣的第二代、第三代去做?他們不會做啦!真的不能糊口!都是因為我自己喜歡做、又有空,算是零成本,才一直做下去。」話畢,四姨放下手上的蓆刀和藤枝,然後轉過身來……

 

以濕毛巾輕抹藤蓆,把蓆面擦乾淨的同時,也可撫平摺痕。

用剪刀剪去破洞邊沿凸出來的藤枝。

 

下頁繼續睇:移民趕買棉被?

 

夏天打絲棉被?「很多人移民嘛!」

 

  四姨向站在不遠處的外甥女阿豆揚揚手,示意「要開工了」,然後走到店舖中央位置,把一大袋「豬肚棉」拿出來……忘了告訴大家,四姨除了是補蓆高手,還是香港極少數仍然懂得打絲棉被的人!但現在明明是初夏,已經要著手打絲棉被?「因為很多人趕在移民前買絲棉被離開……」四姨隨即指向店舖一隅,一看,那裏放了好幾張已入袋的絲棉被,正等待主人前來領取。

 

Read More:【一鏡永恒】以鏡頭凝著香港唯美風貌!「香港遺美」版主:我想留住港人移民腳步

 

手打絲棉被的質地柔軟輕盈,保暖度又高,是老一輩人常用的禦寒寢具。

 

做監工變偷師學造絲棉被!

 

  回過頭來,只見四姨和阿豆默契十足地分工合作,兩個人、四隻手,先從袋裏拿出一小疊呈帽狀的「豬肚棉」,然後逐片從中間翻開,再將之套在膝上。約莫套了十多個後,用剪刀把整疊「豬肚棉」剪半,再逐片拉鬆,放在床板上鋪疊。四姨說:「一張單人被大概用三至四斤絲棉,雙人被就要用五至六斤絲棉。」把蓬鬆的絲棉鋪出厚厚的三層後,便用磨盤反覆來回壓磨,「(這個工序)主要由阿豆負責,那個磨盤很重,我不夠力。」直至各層絲棉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入被袋並「行被」(即縫合絲綿及被袋)!大功告成!她們整套動作做下來一氣呵成、乾脆利落,但望一望鐘,原來時針已悄悄地走了幾格!別講笑!造一張絲棉被真的很花時間和心機!

 

  「我都沒想過自己會打絲棉被。」四姨回想從前做「小幫工」日子,笑言爸爸總會找她去工場做監工,以防師傅偷龍轉鳳,把絲棉偷換成棉花,「看著看著,偶然落場幫幫手,就學會了造絲棉被。」現在她用來造絲棉被的磨盤,其實都是從前的老師傅留下來,上面有字也有裂痕,充滿歷史印記。「師傅說,你有工具就隨時可以開工。你打電話給我,我就過來,但現在他們都老了,進了老人院……我都做不了很久,我都要退休,但現在都會繼續做,能做就繼續做下去。」

 

老師傅留下來的磨盤,上面布滿裂痕,是歲月的痕跡。

造一張絲棉被真的很花時間和心機!四姨說:「一天最多造兩張!」

 

下頁繼續睇:用餘生守住傳統手藝!

 

用餘生守住傳統手藝!

 

  環顧整間協義興繡莊,明明賣的是涼蓆、絲棉被、枕頭、床單等床上用品,為甚麼會以「繡莊」命名?四姨邊打絲棉,邊訴說老店的歷史,「以前爸爸是賣戲班演員配戴的絲絨頭飾為主,後來也有經營婚慶用品生意,我們八兄弟姊妹,小時候都要幫忙造結婚襟花……」回首往事,記憶依然清晰,彷彿只是不久前發生的事。「但婚慶用品生意難做啊,我們都不夠別人爭,便改為做床上用品生意。」

 

賣過戲班演員配戴的絲絨頭飾,也做過婚慶用品生意,協義興繡莊現時主打涼蓆、絲棉被、枕頭、床單等床上用品。

 

  1979年,石硤尾徙置大廈清拆,受影響的商戶被安置到石硤尾邨街市。當時房屋署以街市沒有「百貨」這一類別為由,不贊成繡莊繼續經營,但由於四姨的爸爸堅持要做,加上舖位招標多次仍無其他申請者入標,最終還是租回給他們。時光荏苒,轉眼去到2014年,石硤尾邨重建計劃第六期工程展開,有指房署欲在一街之隔的重建地盤興建新街市,不少檔戶以「房署處理舊街市時態度反覆」、「新街市太小」、「擔心分薄客源」等理由而反對,甚至拉起抗議橫額。四姨不諱言:「如果要搬,應該不會再做下去……」為甚麼?撇開舖位、租金等問題不說,在全球暖化、市場競爭、手藝失傳等威脅下,「生意難做啊!」

 

  拖拖拉拉了好幾年,四姨和一眾商戶最終收到「不會清拆舊街市」的消息。「十年,還有十年。」但其實誰也不知道,大限會在何時臨到。「房署都算好,如果他要拆舖,最少要早三年通知,即是他明天告訴我這裏要拆、石硤尾邨重建計劃會波及到我,三年,最少還可以做三年。」

 

  面對變遷,四姨看似豁達,但她心底裏有多少不捨得,相信沒多少人能夠體會。每想到這些守住傳統手藝的人愈來愈少,集體回憶逐漸消失,總會有種莫名的失落,令人翳翳悶悶說不出話來,就像香港的夏天一樣。

 

「四姨」林美倩和外甥女阿豆。

 

Read More:時光倒流半世紀!舊式影樓攝下每個年代人和事!89歲老闆︰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故事!

Read More:造訪百年老店「梁蘇記」!鎮店之寶竟不是「黃飛鴻遮」?打開傘,撐起我們的集體回憶!(附舊時老照片)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