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08/02/2024

通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係不老百科全書?蔡真步堂堪輿、曆法家學承傳四代!傳人蔡興華︰通勝很有生命力

#曆法學家 #蔡最白 #真步堂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春牛圖 #曆學 #蔡伯勵 #真步堂通勝 #曆書 #勘輿 #擇日子 #風水玄學 #通勝 #風水 #蔡興華

  通勝從前是居家必備的萬用書,大家用來擇日、學英文,當中蘊藏不少日常百科,大家又有沒有仔細看過?最近我們拜訪了香港唯一編纂通勝的蔡真步堂傳人,了解一本通勝到底是怎麼鍊成,蔡氏家族又如何承傳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文曆法學家蔡最白早在清光緒年間,於廣州創立真步堂,每年刊行曆書,涵蓋春牛圖、時辰吉凶、忌項等等。這門曆學業務一代傳一代,來到孫兒蔡伯勵手中,他就把字號搬到香港,繼續把蔡氏家學發揚光大,直至2013年,《真步堂通勝》更被省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承傳家族的曆書學問,已為本港勘輿權威的蔡伯勵從前就開始培訓 11 位子女隨他學藝,當中排行第 7 的蔡興華繼承其編纂曆法工作,與 3 位兄弟妹一同成為真步堂第四代傳人,負責編撰通勝、擇日子、看風水等。

 

  蔡興華記得,兒時放暑假會與兄弟妹一起推木頭車,運送新出版的案頭日曆、通勝、掛曆至附近文具店,交給他們發行;長大後再協助爸爸為通勝排版,「以前長輩的中文書法很漂亮,爸爸就找書法家寫字,然後將它們列印出來,譬如在宜忌中常看到的祭祀、祈福、開市、交易、嫁娶等,我們就剪出來、貼上稿紙再進行校對。」製作春牛圖也是如此,旁人或認為這樣剪剪貼貼、做小手作很有趣,蔡興華卻解說,每個月有 2 張稿紙,農曆一般是 12 個月就有 24 張;若是潤月就變成 26 張稿紙,「要做很多工作!」所以兄弟姐妹總是分工合作,有人負責編,有人負責剪貼,有人又負責校對,最後由爸爸作校對,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出版通勝。

 

下一頁︰撰寫通勝最重要識字?

 

  撰寫通勝不容易,蔡興華笑言最重要識字,而且多認識天文地理,才懂得陽曆、陰曆、廿四節氣,並以五行的天干、地支計算宜忌。爸爸最初重點培訓哥哥,而她則在讀書時期跟同學出外睇相,爸爸有見女兒感興趣,便開始傳授曆法、堪輿的學問,「他教我們甚麼叫天干、地支,我們現在做的是通勝,內容是甚麼,逐樣去教,其實都很乏味……那時學得很慢,爸爸都沒不意,識多少就多少。」他們幾兄弟姊妹每人按自己喜好涉獵不同範疇,蔡興華就最喜歡擇日子,因為就算看風水有多厲害,亦需好日子扶持,「如果這山脈普普通通,但有個好日子催谷它就更加理想了;但如果日子一擇錯,整個好風水的地方也會足以影響深遠。」

 

  若打開通勝,大家最關心何時是結婚、新店開幕的好日子,但細心一看,不難發現今時今日書中仍保留了開井、田獵、取魚等宜忌事項,「因為屬以前的古文化生活,所以我們在最傳統的通勝也將以前的生活放進去。比如開井,就是接駁自來水,若是安裝水喉、處理水務方面都可以運用那個日子。」雖然古今名字不一,但所做的事項依然相同。

 

下一頁︰總有一本在身邊!通勝就像朋友、家人一樣

 

  編通勝的技巧可以多看書、多研究,蔡興華覺得累積經驗反而是最重要,她年少時經常擔任爸爸的助手,一起出外做堪輿工作,即使大專畢業後,邊做社工、教育工作,一邊在蔡真步堂幫忙。「後來爸爸就說我的時間不是很夠,又有了家庭,不如回來。他不像一般人重男輕女,讓我學習這方面學問,所以就在蔡真步堂工作,一直到現在。」對她而言,為人擇日、看風水時遇困難,但最後能迎刃而解,這種挑戰令她最有滿足感,「直到今時今日,我都覺得很享受這工作。」

 

  從前爸爸講究擇日,蔡興華耳濡目染下,每逢重大事情仍會查看通勝、避開破日,而她的通勝更是「無處不在」。辦公室、手袋,甚至家中床邊,總有一本在身邊,「因為有些人突然間打電話來問,他要準備甚麼、房子有甚麼問題,我便要立刻拿起通勝解答。」通勝就像她的朋友、家人一樣,蔡興華甚至覺得它很有生命力,歷久彌新。

 

  「我很希望每個後代都繼續傳承,希望能夠把通勝發揚光大。更希望大家都支持所有非物質文化,尤其是曆法、擇吉日這方面。」

 

09/09/2022

大澳海風伴隨蝦醬飄香!百年蝦醬廠鄭祥興:希望能傳承製銀蝦醬料傳統手藝

#老店 #大澳 #家族經營 #鄭祥興 #銀蝦 #老字號 #蝦醬 #蝦膏 #百年老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 #捕魚 #捕蝦 #百年老店 #蝦醬廠

  大澳蝦醬飄香,你知道大澳有家百年蝦醬廠嗎?盛夏中午時分的大澳石仔埗街陽光刺眼,猶幸不時有幾陣海風飄過,走到將近盡頭的一段,微風夾雜著陣陣鹹香鮮味,那兒有家百年老字號,名為鄭祥興蝦醬廠。

 

石仔埗街上的鄭祥興蝦醬廠,新舊舖址相對。

 

  鄭祥興,以祥興之名起家,由鄭氏創立。鄭氏來自廣東省寶安縣南頭鎮,於1860年落戶大澳,從事蔬菜和雜貨買賣。1920年,鄭氏正式創立祥興,據說是大澳在20年代唯一同時經營鮮魚買賣和醃製銀蝦的舖頭,是大澳最早製作蝦膏、蝦醬和鹹蝦的店舖之一。

 

  鮮魚買賣方面,祥興會派「鮮艇」出海向漁民收購漁獲,亦會待漁民來到大澳交貨,集中漁獲後會轉運到中環街市批發賣出;醃製銀蝦方面,祥興會在農曆五月至八月非魚汛期間收購銀蝦,在2013年本港禁止拖網捕魚以前,祥興收購的銀蝦主要來自大澳對開海域,經營「蝦艇」的漁民會把銀蝦送到祥興門前,讓老闆在舖內進行醃製工序。老闆告知,祥興製作蝦膏的手藝來自叔婆的外家馬灣,而製作蝦醬和鹹蝦的手藝則是自己摸索的。

 

  舖頭自1960年代漁獲驟減後停止鮮魚買賣,專注製作銀蝦製品,店名亦改為鄭祥興。除了售予醬園,舖頭亦會通過金山莊和南洋莊把銀蝦製品遠銷海外。據老闆所說,80年代為製作銀蝦製品最興盛的年代。1975年越戰結束後,二、三百萬越南人移居美國,加上其他居住在美加的亞洲人超過一千萬,而蝦醬是亞洲人餐桌上重要的食物,加上當時移居的越南人大多經濟困難,所以價廉物美的蝦醬在北美大受歡迎。在當時冷戰的政經局勢下,香港出口地位超然,大澳銀蝦製品出口生意暢旺,當時大澳有多達十多家製作銀蝦製品的家庭式廠房。至於鹹蝦則主要賣給美國的台山華僑。到了1980年代,市場對鹹蝦的需求減少,鄭祥興停止製作鹹蝦。老闆曾應本地台山客人的請求重做鹹蝦,不過最後都因銷量不佳而停止製作。

 

鄭祥興蝦醬廠曬製蝦膏

老闆鄭啟強攪拌蝦醬

 

  對於漁民和廠家而言,捕蝦和製作銀蝦製品經過日復一日的鍛煉早已成為「手板眼見功夫」,如今已被列入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然而,本地銀蝦製作行業的技藝傳承卻因本地捕魚政策而出現危機。

 

  老闆告知銀蝦日間會潛藏於佈滿泥沙的海床,到了晚上則會浮上水面活動,本地漁民在洞悉銀蝦的生活習性並且改良捕撈技術後,普遍會在夜間出海,此時捕獲的銀蝦特別乾淨,不會帶有泥味。至於製作銀蝦製品,原材料簡單,就是銀蝦和海鹽,然而在不同季節應如何調節比例等小技巧其實是大學問。

 

  政府禁止本港水域拖網捕魚使本港製作銀蝦製品的廠家須轉向其他海域的漁民取貨,鄭祥興只好把大部分製作工序北移,主力進行加工和把關的工作,兼售海味乾貨和自家醬料。由此可見,無論是捕蝦還是製作銀蝦製品的工序都在本港出現傳承危機。鄭祥興至今傳至第四代,老闆說市場上對蝦醬和蝦膏仍有需求,並非夕陽行業。老闆提到若然女兒有意接手,定會傾囊相授,但不會勉強她們繼承家業。鄭祥興是家族經營的店舖,但老闆表示不介意向外人傳授技藝。老闆的開明有助傳統技藝延續下去,減少失傳的危機。

 

鄭祥興蝦醬廠除了售賣蝦醬和蝦膏,還售賣其他海味乾貨和自家醬料。

 

鄭祥興蝦醬廠 – 大澳

創於: 1920

經營: 蝦醬、蝦膏製作

 

地址: 大澳石仔埗街17號A

電話:2985 7347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日 早上八時至晚上八時(最好先致電商戶確定)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