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02/11/2022

勁過QE的MMT

#MMT #印鈔

  今時美國「債務貨幣化」,是央行直接印鈔買國債,壓低市場利率,令到貨幣總量增加,造成通脹。長期通脹配合債務貨幣化,造成低利率,就可讓實際利率變成負數,給儲蓄存戶及國際投資者加了無形的稅,讓政府逐漸脫債。經濟學家稱之為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過去,政府的確可透過這方法降低國債。

 

(iStock圖片)

 

  現代貨幣理論(MMT)中,並沒有國債。MMT認為,政治所有花的錢都是100%印出來的,只要預算好花多少,便印多少,根本就毋須發行國債。MMT認為,今時國債大部分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它只是貨幣發行和銷毁的記帳方式,以及政府調節利率的工具而已。

 

  如要買債,MMT指他們的模式是印錢買回全部政府債券,利率是零。因為政府毋須為自己公民或債券投資者買債,也從來都不應該用「先收稅,後支出」的模式。如果入不敷支才去借。央行買債、收稅,都是銷毁貨幣,剩餘債務便變成赤字。

 

  MMT的理論似乎更接近現實。今時美國決定預算,發行國債、花錢,然後在公開市場買回國債。因為法律規定,不准央行直接從政府處買債,所以央行只能夠在市場買回部分國債,這樣做其實是創造貨幣。現時美聯儲持有6萬多億美元國債,美政府負債近31萬億美元,約20%。換句話說,政府每花100美元,就有20美元是印出來的。

 

認為財赤負債捨本逐末

 

  MMT手段是印鈔及加稅,通過花錢刺激經濟,創造福利社會:消滅貧窮,全面就業,收窄貧富差距。MMT支持者認為,財赤和負債數字的關注是捨本逐末。政府的財政預算及經濟體系可比喻為兩個「水桶」。平衡預算就是政府花多少,稅收就多少。如果政府花90元,稅收是100元,那就有盈餘,這是國(財政預算)富民(經濟體系)窮。如果政府花100元,稅收只有90元,就有10元赤字,但經濟體系卻「盈餘」10元。

 

  MMT認為,錢應放在經濟體系,所以不必理會赤字、國債。MMT指當代社會的問題非因印錢太多或太少,而是需要令經濟體系發揮生產總值最大化。如有人失業,並不是生產總值最大化,這稱為經濟怠惰(slack)。印鈔可增加社會需求,「藏富於民」,是對社會的投資。MMT建議,政府甚至直接提供保障性的工作,達致全民就業。

 

  MMT認為,只要貨幣總量不大於社會最大產值,就不會出現通脹。政府可以投資於科技、基建,提高生產效率,讓生產總值最大變得更大,從而令「水桶」也變得更大,便可印更多鈔票,填滿它--MMT終極目標之一是填滿「水桶」。

 

  MMT認為,印鈔可以直接分配資源,例如支付醫療和教育的開支,花錢在窮人身上。另一方面,向富人徵稅,「劫富濟貧」,從而調節貨幣總量。MMT認為,直接印錢、花錢,比「先收稅,後花錢」的方法更直接而有效。

 

  MMT支持者批評,政府既然可印錢買軍備,發動戰爭,又或資助其他國家,甚至建幢政府大樓,為甚麼不能印錢去解決醫療、教育等問題?他們認為,這明顯是對弱勢社群吝嗇,近乎掠奪,卻優惠有錢人。

 

  今時QE乃通過銀行借貸系統,間接進行,最終錢還是會落在富人手上,令到資產價格上升,貧富懸殊更嚴重。因此,MMT認為,不要理會赤字,而是看經濟體系的「水桶」是否注滿,又或錢流到哪裏而保證不通脹。假如出現通脹,只要縮減開支,增加稅收,減少貨幣總量或發展經濟,讓「水桶」變大,那便可以印更多鈔票。

 

MMT開始受到質疑

 

  今時西方國家的情況就像MMT理論的描述,加大開支,刺激經濟。有人就警告,這會令通脹加劇,而加息,也將帶來超級通脹,令美元喪失國際貨幣地位。不過,自2008年以來,赤字、債務日高,美聯儲負債也愈來愈多,但是美國長期處於低利率、低通脹,國債也受歡迎,並沒有債務危機,又或超級通脹出現。直至2021年,通脹猛升,MMT的理論才開始備受質疑,主流經濟學派更宣布MMT失敗。

 

  今時各國央行通過印鈔,買更多國債,加上長期的金融抑制,讓通脹高於利率,逐漸消除部分負債。現美國或正處於大債務周期的末段,然後經濟崩潰或重啟,甚至是新世界秩序和新貨幣的建立,屆時現金及債券的持有者便將付出代價。

 

  主流學派的支持者指出,MMT要求央行買債就像主流的債務貨幣化;刺激經濟,就如70年代凱恩斯的貨幣主義和理論。一個國家通脹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複雜的外圍因素,甚至是社會行為。當連主流學派也無法預測,若MMT卻認為,憑印鈔及收稅,便可遏通脹,就真是太天真粗疏了!況且現在哪個國家敢加稅?MMT是大政府行為,擴大政府對市場干預,遏制自由市場。MMT有此假設:政府不會作惡,全為人民。其實,這些有形的手就像共產主義中的計劃經濟、平均主義。

 

  過程中,MMT可能是債務周期走向終結的加速器,也可能是未來新周期、新體系的基石。

 

  上文有兩句是紅字的,留待以後分析。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20/11/2023

2024年世界局勢將是911事件、沙士、金融海嘯的總和?比2019至2023年還要慘?因為悲觀所以要自救

#數碼營銷 #數碼 #創科 #電子貨幣 #李開復 #年輕人 #台灣AI教父 #2024年 #機器學習 #宏觀經濟 #世界狀況 #新加坡 #地緣政治 #人才壓力 #AI #超高利率政策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亞太經濟體系 #GFCI #印鈔 #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 #Z/Yen

  台灣AI教父李開復2020年在FB上刊登了一篇長文《我希望20歲時就知道的七件事》。

 

  如果人生可以從頭再來,我也希望自己在20歲時就知道這些。

 

 

  當年輕人20歲的時候,也在大學裏享受著求知的樂趣,當然,也少不了年輕的困惑、迷茫。最近正是疫情後重返世界,相信大家點都曾經滿懷欣喜和對未來的憧憬。

 

  一個人20歲之前的命運可以怪過去,但20歲以後就必須從自己身上開始找問題根源,也就是開始面對自己。依家做生意賺錢,比以前難上一百倍,如果甚麼事都只用經驗,甚至只是仗著香港經驗就想在地球其他地方賺錢,是非常危險。

 

  全球正處於一場世紀大變,但許多人還看不清,事實上,美國近年在亞太及歐洲做了一大串大動作,做刁的意味濃厚,未來這五年,絕對不可在這個刁中掉了隊。

 

  網絡世界和實體世界是倒過來看,廢中的上網年齡可能只有BB班或是小學雞的程度,但是一出世就接觸網絡的年輕人,他們網上的年齡比任何成年人還要大。他們從小就接觸蘋果產品,很早就累積對美感、設計的經驗,他們對品牌價值的判斷,比他們父母還要早。

 

 

  所以他們和任何一個60、70、80、90世代都不同,他們面臨很多危機,他們能夠改變的時間很短,因為根本沒有時間了。

 

  時空逆轉,慢性折磨。我認為,2024年的世界狀況比2019至2023年更要慘,將會變成一種慢性折磨,如今世界局勢將是2001年911事件、2003年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的總和,加上全球央行採取超高利率政策,各國瘋狂印鈔,搶先推出電子貨幣,令到現實經濟和市場運行逆轉及脫鈎。

 

  希伯萊文聖經有一句很有智慧的話:「你以為新東西,其實在世間上早就發生過,我只是組合。」

 

  最精準的調整,就是用心發現,隨時行動。

 

  最近,由英國智庫機構Z/Yen頒布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評估,更新了排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美國紐約依舊輕鬆穩坐龍頭地位,倫敦排行萬年老二。倒是亞太經濟體系中香港vs新加坡的打得火熱。

 

 

  在今年3月剛剛發佈過第3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新加坡延續去年9月的戰績,仍以1分的優勢領先香港。要知道,在近五年的排名,香港大多都領先新加坡一個名次,直到去年9月才被新加坡反超,屈居第四。

 

 

  今年3月,香港就沒能奪回亞洲No.1的位置。沒想到,時隔半年之久,香港依舊沒能奪回屬於自己的寶座。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是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的評價指數,該指數被廣泛用於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

 

  根據畢馬威近期發佈的《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場2023年第三季度回顧》報告指出,雖然受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明朗因素影響,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IPO活動持續疲軟。目前港股正在處理的IPO宗數不斷不斷減少,連印尼都把香港追過。

 

  AI企業的快速湧入,也讓香港的人才壓力開始凸顯。

 

  Equinix發佈的2022年《全球科技趨勢調查》顯示,相比亞太其他地區,香港具備AI及機器學習技能的人才(32%)正面臨更顯著的技能缺口,而香港的IT決策者預計AI及機器學習的人才短缺情況將會繼續加劇(34%)。

 

  人生如何才會精彩,問的人多數是年輕人,另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如何度過人生挫折,發問者多數是在社會打滾多年的中老年。

 

  兩個問題的關連,就是精彩和挫折,期待精彩,這是對未知人生的盼望,為甚麼人人都想活得精彩,但精彩人生卻與天邊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危機的逼切,過去社會未嘗經歷過,年輕人也是全球史上被剝削最厲害的世代,如何推翻一切傳統的體制結構,是這一代最大的困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