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30/05/2023

又一場戲,繼續大花?

#債限 #麥卡錫 #共和黨 #拜登 #民主黨 #違約 #美債

  隨著拜登政府與共和黨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了原則性協議,美債危機得以緩和,為市場帶來少許樂觀氣氛。只要美國會明天(31日)通過方案,債務危機便會如筆者昨(29日)文所講「有預期,無驚奇」。香港的花生友會話「無戲睇」,內地投資者則說「沒戲(唱)了」。

 

  這場「戲」如何結局的確早被市場看透:美債上限終會提高,但會在兩個政黨大做政治秀之後。今時較早達成「原則性」的共識,即是有妥協,雙方都有讓步,兩黨政客自然都不會完全滿意。

 

(AP)

 

2025擇日再戰

 

  共和黨人、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就稱,白宮承諾不會有新的稅收及支出(無新稅收是關鍵),而且政府還會歷史性地削減開支,並進行相應改革,算是對共和黨交了功課,但民主黨人似乎就因未獲白宮第一時間知會而顯得不高興。

 

  《紐約時報》就指共和黨同意提高債務上限,換來非國防開支在未來兩年內要「接近持平」(near flat),而且拜登須削減或限制各項政府支出。不過,在兩年限期,即2025年之後,預算就沒有上限,到時又再討價還價。

 

  早前耶倫還煞有介事,把美債違約期限由最初的6月1日,推遲至6月5日(圖一)。今時兩黨達成協議,雖仍待美國會批准,但債務危機很大機會可獲解除,毫無懸念,這場戲將沒有甚麼驚奇或驚嚇。不過,這堂「美債危機」課,投資者就宜搞清楚以下誤解與事實:

 

 

  一、誤解:債務上限只影響美國政府。

 

  事實:它會影響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包括利率、金融市場及美國的信用。

 

  二、誤解:債務上限是政府支出的上限,不提高債務上限,將迫使美政府平衡預算,不再大花筒。

 

  事實:它只是美政府名義上「可承擔的」債務限額,美債違約或會導致美政府停止運作,並可能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卻不一定可迫使政府平衡預算。

 

  三、誤解:債務上限是控制政府支出的有用工具。

 

  事實:它不能直接控制政府支出,過去它也沒有在減少財赤或控制政府支出方面,發揮到作用。

 

謊話:美從未違約

 

  美國科羅拉多州前經濟顧問、Mises Institute經濟學家兼執行編輯Ryan McMaken更指出,在今次這場「戲」中,出現了另外3個誤解和「大話」。

 

  一、誤解:削減開支即是減省現時的開支。

 

  事實:原來「削減」是指支出的增長率小幅下降。例如過去10年,美國防部的支出一直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若明年只許有1.5%增長,便被視為「削減」了,但實際的支出還是增加了。

 

  為甚麼要看過去10年?因為美國債正是從10年前的16.7萬億(美元.下同)開始急升,飆升至今時的31.4萬億元。同期,美政府開支也從2013財年的3.4億萬,增至2022財年的6.2萬億元,增幅逾80%。10年來不斷債台高築,還不是由大花筒而來?(圖二)

 

 

  二、大話:美國政府從未違約,不還錢。

 

  事實:歷史上,美國政府最少曾於1790、1862、1934及1979年4次違約。1934年的自由債券,美國政府原本須用黃金贖回這些債券,但時任總統羅斯福卻拒絕向投資者贖回。

 

  至於1979年,則由於電腦故障、大量投資者要求贖回債券,加上美國會也就提高債務上限展開談判,導致政府未能及時支付約1.22億元的國庫券。雖然當年美財政部稱之為延遲而不是違約,也只影響了僅1%的美債,但短期利率(約9%)卻升了0.6個百分點,美債投資者遂告政府違約,要求賠償。

 

  三、誤解:債務一旦違約,會世界末日?

 

  幾乎所有專家都肯定違約會帶來經濟災難,但McMaken反嘲諷一旦經濟出現問題,政府就會派出專家告訴美國人,政府需要獲得授權,繼續花錢救助及刺激經濟,否則經濟就會崩潰,失業率也會飈升。

 

  08金融海嘯也透過QE,印出數萬億元買債券來「修復經濟」,而政府經濟專家會說,如果沒有他們的救助計劃,情況會更糟糕。其實,對很多人,尤其是身處貧富兩極的人來說,世界還不是繼續轉?

 

  無論如何,今時既沒有迹象會出現美債違約導致的世界末日,市場也對解除危機相當樂觀。消息曝光當日,美股已率先抽高,反而港股昨稍揚後跌,收市跌近200點,這是因為通過債務上限後,美國仍有一籮籮問題,美國打壓中港不會鬆手,而中國經濟仍有待破繭生化。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04/10/2023

【FOCUS】眾議院權力地震,美政治亂象冰山一角

#麥卡錫 #罷免

  標榜「為戰鬥而生」的共和黨佛州眾議員蓋茲(Matt Gaetz),以不到4%的黨內支持,攪動眾議院權力地震,更在民主黨全力助攻下,將上任僅9個月的「自己友」麥卡錫(Kevin McCarthy)拉落議長之位。蓋茲和驢黨,一個爭奪鎂光燈,一個樂作壁上觀,疏不知難測的手尾和餘波,隨時殃及政府停擺、俄烏戰事、南部邊境……而此只是花旗國政治亂象的冰山一角。

 

象黨強硬派內訌,驢黨落井下石

 

  上周力挺45天短期支出法案,令拜登政府跟「停擺」擦肩而過的麥卡錫,或許怎麼也想不到,208位民主黨議員非但不知恩圖報,反而就極右強硬派蓋茲提出的罷免動議全數投下贊成票;加上8位內訌的黨內同僚(另有213位共和黨議員反對),令自己成為美國史上首位遭罷免的議長。

 

麥卡錫成為美國史上首位遭罷免的議長。(AP)

 

  而對盛傳有意競逐下一屆佛州州長的蓋茨而言,從名不見經傳,到一夜成為焦點,勢令他獲得更多來自MAGA擁躉的政治獻金;而他的父親老蓋茨(Don Gaetz),周一亦火速趁勢提交文件,再次競逐州參議員。此引發共和黨籍的前議長金里奇(Newt Gingrich)的公開指摘,稱蓋茨「自我中心」破壞保守派運動,揚言其必須因「越界」而被共和黨驅除。

 

  但現時最緊迫的問題無疑是,誰將是麥卡錫的繼任人?是麥卡錫的盟友、臨時議長麥克亨利(Patrick McHenry),還是眾議院共和黨二號人物斯卡利斯(Steve Scalise),還是共和黨研究委員會主席赫恩(Kevin Hern),甚至是德州眾議員擬提名的前總統特朗普(議長不必是國會現任議員)?

 

未來12至18個月最具爆炸性時期

 

  無論誰將上位,有麥卡錫1月經過15輪投票「羞辱」才當選,以及因一人動議而遭罷免的前車之鑑,繼任者都將要麼遭共和黨極右強硬派挾持,要麼恐被逼選擇跟民主黨妥協。無論何種選擇,都將令政策要麼更右,要麼更左,而此將影響美國對烏克蘭援助、政府下月會否再陷停擺危機、南部邊境非法移民潮等。

 

蓋茨從名不見經傳,到因提出議長罷免動議而一夜成為焦點。(AP)

 

  共和黨內部權鬥升級,民主黨亦無視眾議院混亂甚至癱瘓,都只是政壇亂象的冰山一角。從紐約州眾議員鮑曼(Jamaal Bowman)上周六在眾議院擬就支出法案投票時拉動火警警報(辯稱為誤觸);到特朗普暗示美軍最高將領米利(Mark Milley)應被處決,而後者在臨別贈言時不點名稱其為「獨裁者」;從時任總檢察長的賀錦麗操刀「不追究950美元以下的店舖盜竊行為」,引發多城美其名曰的「零元購」搶掠;到加州為「讓鮭魚回家」,啟動耗資5億美元的史上最大水壩拆除工程,或影響蓄水、發電。

 

  難怪70歲的歷史學家Victor Davis Hanson最新警告,美國正處於一場文化、經濟、政治革命之中,未來12至18個月,將是大蕭條以來最具爆炸性的時期。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