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12/12/2023

財務自由不講錢

#財務自由 #理財

  聖誕臨近,今天(12日)適逢「雙12」,但香港中產打工仔今時面對本地經濟低迷,加上工作前景不明朗,再看看自己荷包,消費便不得不更加審慎,但打工仔「若有天,我財務自由了,就會……」這個夢想就從沒改變過。

 

  近20多年來,許多人都愛講「財務自由」,那是我們毋須再為滿足生活所需而努力工作賺錢的一個狀態,也是大部分人都很渴望的一種財務境界。不少人都知道,財務自由可透過明智的投資理財方法達致,是金錢上的自由。財務自由在本質上,其實是「時間」自由。這也是上周二(5日)蕪文《買乜好?》(圖一),筆者建議大家,要為自己多買些時間的原因。

 

 

賺錢可分四層次

 

  真正的財務自由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財富,而是你有多少時間。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稀有資源,不能創造,但打工仔卻都是用自己這種稀有資源,賺錢討生計。

 

  打工仔以時間換錢、賺錢可分以下四個層次,了解後你會知道應如何選擇:

 

  第一,你的時間只能逐次賣,例如你工作了一天,你就只獲得一天相應的工資(日薪);一個月就會得到一個月的月薪,你賣了多少時間給老闆,便會獲得多少報酬。

 

  第二,這個層次的打工仔除同樣可賺錢之外,還會透過工作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技能及資源等,實現自我增值,為未來奠下基礎,例如從普通員工晉升至管理層職位。如果有足夠能力和資源,這個層次的打工仔甚至會自行創業,他們只視工作為工具,一半是在為老闆打工,另一半則是為自己打工,同時累積經驗和人脈,雙重販賣時間。

 

網紅:做自己IP老闆

 

  第三,多次出賣自己相同的時間。在知識型經濟,今時透過社交媒體,「打工仔」更容易做到,成為自己IP(知識產權或品牌)的擁有人,完全為自己打工,做自己的老闆,內地許多網紅都如此。

 

  內地經濟學者薛兆豐原是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後來在網上開設了《薛兆豐的經濟學課》,訂閱量達幾十萬;央視前主持樊登也創辦了讀書APP(圖二),導讀、解讀他精選的好書,據稱有1800萬用戶。

 

 

  如果你認為實力沒有薛兆豐或樊登般強,不妨看看內地有個90後網紅馮注龍,他只教人如何成為使用Power Point高手,但據說也年收幾千萬元!以上3人都是同一時間多次銷售的實例。

 

從時間角度考慮

 

  第四,要達致財務自由,少不了「被動收入」的貢獻,內地的說法是,只須做一次便可達致,甚至連你躺著、睡著,都能賺錢。有人視買到長升、高派息的股票為被動收入,但賺錢的最高層次是:當你的時間價值已達到了最大,儘管一次的工作成果已被賣了很多次,若還能提高,便是賺錢的第四個層次。

 

  所有資本家都能用錢買別人以時間創造得來的價值,再在市場上賣掉,而資本家可分為老闆和投資者:老闆買員工的時間,創製產品或服務;投資者則買老闆的時間,可見在金錢(或財富)與時間之間,關鍵還是時間,更準確地說,是別人的時間。

 

  當一個人(老闆)達到這個境界,他們思考問題會從時間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從金錢角度去想(詳見《買乜好?》)。在這個錢愈來愈難賺的時勢,要對錢和時間有了正確的想法,才更有機會讓你賺到錢,賺得更多。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13/05/2024

令人居安思危的5年

#財識兼收 #香港經濟發展 #大灣區 #理財智慧 #etnet30週年 #etnet30週年特輯 #財務自由 #投資

  很高興獲邀替《經濟通》30周年撰文。自2018年11月開始於《經濟通》寫專欄文章,至今已5年半了,期間每星期都寫,累積超過280篇文章,從不脫期,有紀律地淡淡然在這個好平台上寫呀寫,與讀者風花雪月一番,自得其樂。

 

  記得《經濟通》25周年時也曾撰文,文章題為〈悶悶地贏,總好過刺激地輸〉。當時談過《經濟通》25年來所經歷的時代與香港的變化,特別提到「地產霸權」與「互聯網」的出現,還有中國經濟起飛對香港的影響。該文章刊出時為2019年10月,剛好香港經歷著社會事件、命運大轉變的開端。

 

  回想這5年變化極大,5年前和現在是兩個世界,這段日子教曉我們要居安思危。

 

  世界經濟,結束超低利率年代,急速加息與疫情後,股樓生意的生態都變了樣。

 

  香港地位,經歷社會事件與疫情、完善選舉制度、《國安法》與23條的立法、與大灣區交接、移民潮、樓市股市起伏不定等,變了樣。

 

香港經歷過去的5年,很多東西已變得不一樣。(iStock)

 

  世界局勢,至今開了兩場大型戰事,中美對決,西方形成聯盟的局勢,又是變了樣。

 

  寫Blog、出書近20個年頭,分享了不少財務知識,包括好好投資理財與計劃財務自由。財務自由是一個狀態,非常值得追求。然而,很多人以為財務自由之後便可躺平,以「年輕辭職不幹活」為目標。達至財務自由,計算上並不複雜,只要被動收入大於支出。但財務自由後,若有任何差池,跌落凡間,亦很容易。

 

  經歷這5年,世界經濟、香港地位、世界局勢等都經歷巨變,任何從前以為穩當的資產,都可以一下子變了樣。香港資金流走,中港股票淪為被拋棄對象,昔日被認為是穩當的領展(00823)、煤氣(00003)、港鐵(00066)、港交所(00388),一下子都可以跌幾成,中資股更加慘不忍睹,連買樓收租也可以出事。

 

  追求財務自由,增加多點被動現金流,令生活壓力減少,計劃好退休所需,並無不妥。只不過,任何人以為財務自由就是永恒不敗,夠數就躺平,尤其經過這5年,這個思維相當危險。有關「財自妄想症」這個題材,我會拍片講多一點。

 

  除了世界大事、大是大非,趁此機會想講講一件事。這些年,可能大家都想不到,最令我開心的,除了搞Patreon平台凝聚了一班有緣人、知音人之外,就是搞了派飯恒常化,都算是一個小成就。

 

  疫情之後開始了大約一年、每季一次,如今已捐出六位數字的善款。最有意思是每次有約20位Patreon會員一起經歷派飯過程,再安排他們於派飯後聽明哥分享,將明哥這個善舉直接地傳到百人心中,當中更有不少小朋友,相信會影響他們的人生觀。5月也有相關活動,詳情可見下面連結。

 

  寫文章與分享,最緊要好玩,希望還有更多的5年,到時看看自己的開心事在哪裏吧,到時見。

 

相關文章:

【悶悶地贏,總好過刺激地輸】

【2024年5月份會員活動】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