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06/02/2024

埋年:減息與耕田

#缸邊隨筆 #財金大勢 #美國經濟 #美國聯儲局 #減息 #美股 #聯儲局

  美聯儲局上周公布議息結果,連續四次維持利率不變,並繼續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在16年來最高,higher for longer趨勢似沒改變。市場遂由樂觀預期今年3月減息,轉為5月才開始減。有人問:若美聯儲局真的減息,會否反令美股下跌呢?對此,中國人有個傳統智慧可能會有些啟示:耕田。

 

  兔年埋年,恒指兔年跌近三成(-29.5%),加上近日港股表現,少不免會令好友氣餒,或轉投美股;針對美聯儲局減息,會導致美股升或跌的問題,網上有視頻嘗試整理並綜合,美聯儲局過去10次首次減息之後,會出現的一些規律和結果,但結論還是:要繼續估。

 

  視頻顯示,40年來,美聯儲局經歷了10個減息周期(圖一)。在這10輪首次減息(表)之後的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標指回報的平均值分別是-1.2%、1.0%、5.8%及9.5%,並得出「美股升的機會比下跌高」的結論。

 

 

 

過去減息難預示美股

 

  正如視頻所述,自1984年以來,10次減息的數據並不足以反映減息的趨勢和規律,而且每次周期首次減息的原因都不盡相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探究」,但總算仍可歸納出三大因素:一、利率「正常化」(1984、1989及1995年);二、對美國經濟增長的憂慮(1987、1998及2019年),以及三、經濟衰退(1990、2001、2007及2020年)。

 

  視頻中,利率「正常化」是指當通脹的風險已被大幅降低,不必再用高息來遏抑通脹時,美聯儲局便會決定將利率「正常化」,而標指就會穩定上升。

 

  「對美經濟增長的憂慮」是指一些會影響美國經濟增長的事件或場景,包括1987年10月19日,美股市發生了「黑色星期一」;1998年9月,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瀕臨倒閉,時任美聯儲局主席格蘭斯班(Alan Greenspan)便須連續減息,為市場提供流動性。2019年7月,令讀者記憶猶新的是,中美貿易戰打得非常激烈,中國將經濟放緩。以上都讓美聯儲局憂慮美經濟終會受到波及,於是啟動減息周期。

 

衰退是減息因或果?

 

  至於1990年的經濟衰退,似不因減息,反而主要是由於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導致國際原油的價格暴漲,才令美國連續三季的GDP錄得負增長;2001和2007年的減息,甚至令標普在一年之後,仍未回到第一次減息時的家鄉;2020年,美經濟衰退則僅僅維持了兩個月,美股市反彈的速度就快了許多。可見同樣的減息,美股反應的分別其實頗大(詳見相關視頻--「減息與美股反應」)。

 

  鮑威爾不是沃爾克(Paul Volker)、格蘭斯班或伯南克(Ben Bernanke),今時面對的經濟情況也跟之前不盡相同,如只看個別經濟數據「理想」就減息,可能會太輕率。

 

  自美聯儲局上周發出不會於3月減息的訊號後,佔標指29%的七大科技股(Magnificent 7)隨即應聲下跌,其中特斯拉(美:TSLA)、蘋果公司(美:AAPL)、Alphabet(美:GOOGL、GOOG)相繼捱沽,恐美股噩夢將至。其餘為微軟(美:MSFT)、亞馬遜(美:AMZN)及Meta(美:META)。美股要「瓜」,時辰未到,是美國經濟至今還未衰落,因要為拜登連任造勢。今時美國政府一直有各式各樣的錢派,何況尚有因打仗而受惠的軍工回籠經濟。

 

經濟周期像四時變化

 

  投資要配合一地的經濟周期(熱、涼、寒、溫,圖二),正如耕田,也要配合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樣。夏天會有蕹菜,各類瓜;秋收有番茄、芥菜;秋收之後,就準備過冬,可收蘿蔔、椰菜;到立春時,就有豆苗、白菜等。耕田要配合四時季節變化,才可有好收成,投資也如是。

 

 

  所謂不時不食,不時也不耕不種,炒股與耕田有太多共通處,例如傳聞中,阿爺的「救市基金」,又名「平準基金」,不也出自宋王安石針對農耕經濟提出的平準、均輸之法?今時投資者不讀讀古書,學學古人智慧,恐輸光都未到天光。至於那些蕹菜、番茄、蘿蔔、豆苗等各代表甚麼股,就要因時而異。

 

  (「埋年」系列.四之一)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29/04/2024

回歸A股

#財金大勢 #缸邊隨筆 #中國 #A股 #投資 #經濟 #港股

  前周五(19日),市場才擔心,恒指會跌穿萬六。上周五(26日),市場望奔萬八了,為甚麼有這個反差?一言括之,回歸A股啦!留意,是回歸A股,不是港股。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在未用到炸彈前(筆者認為是遲早用),便會用一切銀彈來炸中國,貿易制裁、禁這禁那。但中國要拆招,就得組個「戰時內閣」,這個「戰時內閣」不是要動刀槍,而是要打金融反擊戰。

 

  美國的製造業打不過中國的製造業,但美國的金融業,就在本錢上、技巧上拉幫結派上還勝中國。中國能做的,是做好防禦工事,其中一條是挖好自己的戰壕,讓你打不著,或頂得住。

 

  今年1月29日,筆者有文:《阿爺又托市?》(圖一)。不過這次托,不是亂托,而是要增強國企的績效,哥仔靚,妹妹靚(績效好),你外資唔買是自己走寶。怎去提升國企績效?定指標囉,請看表一。這個2023年的國企考核指標,跟之前的考核指標,是更符合現時的西方審股標準。如不明白表一的「一利五率」、「一增一穩四提升」,就再看表二的廣東語演繹。做齊了,你老外能不流口水?

 

 

 

 

  不少投資者是不太明白這個2023年推出的新國企考核指標有甚麼差異處,因為大多數投資者都被數年來的A股、港股下跌,嚇怕了;亦受到不少抹黑中國經濟的外媒及恨華中國人言論所惑,對中國的挖溝、築牆視而不見。 

 

  在《阿爺又托市?》一文中,筆者指出:「到今任總理李強,他除跟李克強少了個『克』字之外,尚有甚麼差別?

 

  筆者認為他的主要任務是要做個金融社會的總理。這跟歷任總理的任務是有所不同。自1978年起,一直都有國企改革,大家對比一下就知之前的國企改革是執漏,今時則是要提升。」

 

  數月下來有功效了嗎?看A股能守三千(圖二)、恒指能守萬六(圖三)已知。今時連國際巨鱷也集體看多中國。以下是抄自《金融界》的,不要說筆者亂說。

 

 

  

 

  「在這波看多中國資本市場的大潮中,高盛和瑞銀成了急先鋒。

 

  上周,瑞銀全球新興市場股票首席策略師Sunil Tirumalai上調A股和港股股票評級引發關注。瑞銀指出,MSCI中國指數EPS(每股收益)未受房地產趨勢的影響。在MSCI中國指數的成分股中,消費和互聯網行業比重居高,隨著消費出現初步回暖跡象,業績料有更佳表現。

 

  瑞銀給出了自己的兩大邏輯:一是從傳統角度看,2月資金的短暫現身可能並未構成強大的基本面催化劑。但這確實有助於為大跌/震盪的市場築底,扭轉了下行風險格局。二是中國企業股息、回購超預期的趨勢日益增強。若全球市場更加擔心地緣政治以及在更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的情景下,股東回報的可見度提高可以大有裨益,將密切關注市場改革的下一階段。

 

  與略顯含蓄的瑞銀相比,高盛的看多熱情更加奔放、直接!

 

  高盛在研報中直截了當的表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情緒、風險、偏好和興趣正在改善,預計即便是不考慮基本面情況,隨著A股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與規範,股市仍有較多的價值可以釋放,估值提升潛力約20%,樂觀預計或有高達40%的潛在上漲空間。

 

  高盛從基本面到政策面,再到資本市場估值以及上市公司業績,全面看多A股。高盛在研報中寫到:

 

  一是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已經好於預期。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PMI數據有了有意義的改進,二是國家隊的加入改變了A股風險回報的方程式。在此前,投資者擔心進一步的下行風險,當國家隊提供支持時,意味著遏制了繼續下行的風險。這是海外投資者尤為關注的重點。三是中國企業陸續披露的2023年四季報的業績整體好於預期。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和港股均處於低位。四是當前全球共同基金對中國股票敞口佔總資產管理規模配置並不算高。

 

  與此同時,高盛分析師也注意到新『國九條』中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分紅、退市等相關規定。高盛認為,A股股息率依然不高,上市公司在分紅上仍有很大的空間。在退市方面,剔除質量差的公司,保留好公司才能要提高股東和投資者的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看多A股、港股等資本市場外,房地產市場復甦進展也被看好。

 

  2021年初,瑞銀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分析師John Lam罕見地對中國恒大給出了賣出評級,一度震驚市場。彼時,John Lam將中國恒大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目標價從去年9月份的15.2港元削減至6港元。當年7月份,John Lam將恒大12個月目標價從6港元下調至3.5元,同時維持賣出評級。

 

  事實證明,John Lam的預警確有先見之明,幾個月後恒大正式暴雷。

 

  而如今,John Lam表示:『在三年的看跌之後,由於政府的援助,我們第一次對中國房地產行業變得更加樂觀。』他預計,國內住房需求和供應將在明年某個時候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中國大型地產開發商們的股票可能會出現反彈。今年1月其已經將龍湖集團控股等幾家房地產公司的評級上調為買入。」

 

  還要筆者再說嗎?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