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樓市亮話
05/12/2018

一個意想不到的樓價上升理由

#樓市 #聯繫匯率

  我經常被人問及樓價點解會上升,我會因應對方身份或者工作來回答,如果是政府公務員,我會答是供應不足,如果是銀行家則是香港沒有跟隨美國加息,財仔問則會話免壓力測試的高成數按揭,如果是地產商問,我不會回答,他們心知肚明,問我只不過是考一考我的智力。

 

  有一個基金經理問樓價點解會上升,仲指明不要基本答案,例如低息、供應不足、高成數按揭等,他以為我有一些困難,其實些少難度也沒有,而且,這是一個正確答案,除了銀行家以及基金經理外,其他人不會很容易明白,任志剛則發夢也想不到他所訂立的政策,竟然是樓價上升的元兇。

 

  我唔記得幾多年前,香港政府為了穩定港元,免受大鱷追撃,於是設立聯繫匯率,外資進入香港,每1美元香港政府答應最少給他們7.75港元,當外資離開,最多只要用7.85港元,香港政府就會給予他們1美元,就是這一毫子框框,造成樓價飆升至脫離香港市民負擔水平,這點絕非香港政府可以料到。

 

  當外資進入香港之後,就會以大約6%至8%p.a.借給香港財務機構,再轉借給買樓的人,或者直接借給買家,不過金額就要很大,例如中環中心的融資貸款,外資不但得到所按的物業作為擔保,並且可以得到有關人士的私人擔保,可以說是十分保險,甚至是必賺的生意,難怪有人話外資是財仔阿爸,當外資厭倦了這個角色,資金離開香港的時候,無論世界有任何風險,只要俾7.85港元,香港政府就會給回外資1美元,有了聯系匯率的保障,外資打都唔走,由於太多資金,香港可以不跟隨美國加息,換句話說,聯繫匯率不但間接產生高成數按揭,而且令香港利息長期處於低水平,令到香港樓價上升,一般人都不會察覺到這個理由,更加不會察覺到當外資離開,香港銀根收緊,利息上升,資產去泡沫化,造成樓價下跌,以高成數按揭買樓的人有很大機會變成負資產者,令樓價上升理由可以變成樓價下跌理由。

 

02/05/2024

【FOCUS】內房「去庫存2.0」啟幕,憧憬「專款」扭預期

#內房股 #政治局會議 #樓市 #去庫存

  素有「承上啟下」意味的4月政治局會議塵埃落定,一句首次亮相的「消化存量房產」,被視作開啟「去庫存2.0」大幕。相比2015年的「去庫存1.0」高舉棚改貨幣化大旗,今次政策底牌仍處於「統籌研究」階段,但過去一周內房股價鷄犬飛升、大佬另類唱多聲音漸起、上海外灘再現豪宅「日光盤」等,都似在老調重彈--磚頭、磚頭、磚頭……

 

打破惡性循環需政策干預

 

  自去年7月政治局會議定調「房地產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慘淡的一手銷售、飆升的二手掛牌,擊沉無數人房價「只升不跌」的信仰。然而,2015年「漲價去庫存」埋下的大坑--開發商為賺盡「六個錢包」激進負債擴張,令商品住宅庫存從2019年底的2.2億平米,再扶搖直上至首季末的3.9億平米,僅龍頭地產商的庫存賬面值就高達6.5萬億元人幣。

 


  眼下,購房者不知樓價何時見底而選擇持幣觀望,開發商因債務/資產比例限制無法將現有庫存「白菜價」甩賣,雙方陷入僵局既惡化房企信用風險,又施壓經濟增長前景,如何打破惡性循環?

 

  顯然,下調利率、放開限購等鬆綁措施,都不足以徹底打消潛在買家對房價未來預期、房企財務穩定的顧慮,唯有第二次(上一次為2015年)將「去庫存」上升至「國家任務」高度,才能力挽狂瀾。

 

1.7億農民工或成突破口

 

  鑑於今次政治局會議就「消化存量房產」細節的口風仍是「統籌研究」,換言之,現時部分城市推行的商品房以舊換新、拆遷戶房票安置、地方回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房供應等,或都並非終極大招。

 


  回想2015年的「去庫存1.0」,作為突破口的三四線城市,於2016、2017年通過官方PSL(補充抵押貸款)加持的棚改貨幣化,估算分別去庫存1.4億、1.8億平方米,今次的突破口又在哪裏?答案或指向1.7億尚未在城鎮落戶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不過,要喚醒此巨大的潛在需求,首務當扭轉人們對開發商房屋交付的信心,而來自中央層面的專款料是選項之一。

 

  鑑於此,三年前罕有下調當時風頭無兩的恒大評級的瑞銀,已轉為看好中國樓市;直言不諱著稱的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亦指未來一兩年大城市房價上漲空間不可小覷。而近日融創旗下豪宅項目「外灘壹號院」二期創下開盤首日售罄,廈門、蘇州、寧波亦齊誕地王。

 

  樓價轉漲或許令人心生道德厭惡,但相比下跌的選項,讓磚頭保值,最終恐需不得已而為之。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