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樓市亮話
07/10/2020

Home就是納米樓的死穴

#樓市 #買樓 #納米樓 #按揭 #林鄭Plan

  納米樓有一段時間紅極一時,以平均呎價計算,比一些中型單位還要高,亦有報章話細價樓「真架勢」,但我一向不主張初次置業者買納米樓,除了呎價不便宜之外,更可能發覺得物無所用,最後淪落成為私人迷你倉。還有,買納米樓的人浪費了自己的配額,因為買了納米樓之後,買第二個住宅單位就要付15%印花稅。不過,買納米樓的人會自嘲話有一個納米單位已經很好,由於要付的首期太多,可能窮一生之力都買唔到一個兩房單位,但林鄭八九成按揭計劃推出之後,如果每月有保證收入,買一個兩房單位又不是沒有可能,林鄭Plan可以說為納米樓敲上警號,不過,影響仍然未及新冠疫情。

 

  根據中原指數顯示,今年的樓價至今仍然有些微升幅,代表新冠疫情對住宅樓宇影響不大,但疫情令到住納米樓的人非常煩惱,在疫情嚴重時,政府呼籲市民stay home以及work from home,原來Home就是納米樓死穴。住納米樓的人,很多都只是當納米樓是一個居所,就算不是早出晚歸,都唔會放太多時間在納米樓,唔出街都會去會所,但在新冠疫情影響之下,不但酒樓食肆,娛樂場所的營業時間減少,屋苑的會所亦關門,唯有stay home,一個人還好些少,兩個人就很容易產生磨擦,適逢政府推出林鄭Plan,有資格而又供得起的人都會考慮買兩至三房單位,但他們一定要將自住的納米樓出售,否則就要付15%特別印花稅,大家千祈唔好睇小那些供應量,納米樓業主為了慳回新買大單位的印花稅,有機會蝕讓買入了幾年的納米樓,如果納米樓二手業主蝕讓,納米新樓的銷情就不會太理想,這個不合時代產物,可能因為新冠疫情而終結,或者,這是一件好事。

 

 

02/05/2024

【FOCUS】內房「去庫存2.0」啟幕,憧憬「專款」扭預期

#內房股 #政治局會議 #樓市 #去庫存

  素有「承上啟下」意味的4月政治局會議塵埃落定,一句首次亮相的「消化存量房產」,被視作開啟「去庫存2.0」大幕。相比2015年的「去庫存1.0」高舉棚改貨幣化大旗,今次政策底牌仍處於「統籌研究」階段,但過去一周內房股價鷄犬飛升、大佬另類唱多聲音漸起、上海外灘再現豪宅「日光盤」等,都似在老調重彈--磚頭、磚頭、磚頭……

 

打破惡性循環需政策干預

 

  自去年7月政治局會議定調「房地產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慘淡的一手銷售、飆升的二手掛牌,擊沉無數人房價「只升不跌」的信仰。然而,2015年「漲價去庫存」埋下的大坑--開發商為賺盡「六個錢包」激進負債擴張,令商品住宅庫存從2019年底的2.2億平米,再扶搖直上至首季末的3.9億平米,僅龍頭地產商的庫存賬面值就高達6.5萬億元人幣。

 


  眼下,購房者不知樓價何時見底而選擇持幣觀望,開發商因債務/資產比例限制無法將現有庫存「白菜價」甩賣,雙方陷入僵局既惡化房企信用風險,又施壓經濟增長前景,如何打破惡性循環?

 

  顯然,下調利率、放開限購等鬆綁措施,都不足以徹底打消潛在買家對房價未來預期、房企財務穩定的顧慮,唯有第二次(上一次為2015年)將「去庫存」上升至「國家任務」高度,才能力挽狂瀾。

 

1.7億農民工或成突破口

 

  鑑於今次政治局會議就「消化存量房產」細節的口風仍是「統籌研究」,換言之,現時部分城市推行的商品房以舊換新、拆遷戶房票安置、地方回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房供應等,或都並非終極大招。

 


  回想2015年的「去庫存1.0」,作為突破口的三四線城市,於2016、2017年通過官方PSL(補充抵押貸款)加持的棚改貨幣化,估算分別去庫存1.4億、1.8億平方米,今次的突破口又在哪裏?答案或指向1.7億尚未在城鎮落戶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不過,要喚醒此巨大的潛在需求,首務當扭轉人們對開發商房屋交付的信心,而來自中央層面的專款料是選項之一。

 

  鑑於此,三年前罕有下調當時風頭無兩的恒大評級的瑞銀,已轉為看好中國樓市;直言不諱著稱的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亦指未來一兩年大城市房價上漲空間不可小覷。而近日融創旗下豪宅項目「外灘壹號院」二期創下開盤首日售罄,廈門、蘇州、寧波亦齊誕地王。

 

  樓價轉漲或許令人心生道德厭惡,但相比下跌的選項,讓磚頭保值,最終恐需不得已而為之。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