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我要退休
07/02/2024

退休前,強積金表現不似預期

#退休 #理財 #我要退休 #強積金 #基金 #理財智慧 #退休錦囊

  2020年時,雖然以恒生指數為指標的港股錄得大約3%的低單位數跌幅,但如果從強積金的角度看,當年的中港基金,例如港股基金、大中華基金,或者中國基金,表現其實是十分亮麗的。

 

  為甚麼?如果大家不善忘,應該記得當年是新冠疫情的首年,本來市場氣氛是頗悲觀的,但由於美國大幅減息,資金湧入港股市場,主要追捧資訊科技股,即是所謂的新經濟股。那些屬主動管理的中港基金,基金經理在選股方面有主動權,自不然會增持科技股,也因此,這類基金的表現是不錯的。

 

  我查看當年大部分主動管理的中港基金,升幅都是高雙位數的。眼看如此亮麗的表現,我的朋友Clement就有點心雄,雖然距離退休只有五年,也將所有強積金基金轉了去大中華基金,希望賺盡今次的升浪。

 

  誰不知,大中華基金經過這一年的風光後,就無以為繼。往後三年,它的表現不似預期,連續三年下跌,令到Clement的強積金戶口,價值累積下跌三成。雖然2020年當年賺了近四成,但由於他把其餘基金都轉了去大中華基金,因此整個組合現階段是幾乎蝕錢的。

 

大中華基金連續三年下跌,令不少人的強積金戶口蒙受損失。(iStock)

 

  早前我和他見面,大家就不期然談到,退休前強積金基金的表現不似預期,可以有甚麼補救方法。

 

  「想請教一下,我還有兩年就到65歲,要退休了,這一刻我的強積金戶口,徘徊在賺與蝕的邊緣,有沒有補救方法?」Clement問我意見。

 

  「你的意思是想轉換基金,希望追回失地?」我問Clement。

 

  「是的,有沒有好建議?」

 

  「明白你的想法。但我想先提出一點,其實現在當你到了65歲,可以自由提取強積金戶口的累計權益時,也不一定需要即時和全數提取的。」

 

  「是嗎?在我印象中,只要到了65歲,就要硬性規定提走你的強積金。原來不是嗎?」

 

  「早年是這樣的,但後來已經改了,當到了65歲時,你其實有三個做法去處理你的強積金。」

 

  「三個做法?」

 

  「是的,一個當然是全數提走,就像最初推出強積金時的做法。但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按兵不動,讓該筆錢繼續滾存。當然,你可以選擇繼續以進取的組合去博增值,但也可以轉去保守的基金,以保持原有的價值為主。而第三種做法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提取。不過要注意,每家受託人在這方面的處理或許有分別,例如每年的提取次數,以及是否有收費等等。但大前提是,在現行的強積金法例下,你確實是有權在65歲時,不即時提走自己的強積金。」

 

  「啊,明白了,即是說,即使當時我的強積金錄得虧損,也不需要馬上變現,變成無仇報!我仍然有機會追回損失嗎?」

 

  「你可以這樣說,但如果你已經到了65歲,是否應該以這種心態去處理你的強積金,又是另一回事呢!」(待續)

 

  作者電郵:lkslo@yahoo.com

07/05/2024

全家入場,全家開竅

#退休 #理財 #快樂退休 #爭產 #長者 #遺產

  看電影,我喜歡獨自一人,尤其能夠引發思考,最好前後左右位置皆空空如也,這種格局,至為理想。

 

  不過,今次有點例外,剛剛看完一套也能引發思考的電影《從今以後》,小弟提議,若你已經幾十歲,上有高堂,也有不少兄弟姊妹的話,最理想全家入場,看完,可能為你大家庭的現在及將來,解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如何防止家庭因遺產事宜變大分裂,更甚可能反目成仇。

 

家有長者的,宜全家入場欣賞《從今以後》,然後再冷靜理性討論以後的安排。

 

  傳統中國人,對談論生死總有點忌諱,尤其不少長輩,更抗拒面對離世的問題,故此,十之七八不會趁清醒時做好三寶:(一)遺囑,(二)授權書,(三)預設醫療指示。就算晚輩明知這樣很不妥,也不敢提意見,因一提出,長輩多會有個反應:「你係咪想我死?係咪成日吼住我啲財產?」

 

不少長者對論生死有忌諱,故在生時沒做好身後事的安排,做成下代分裂悲劇。

 

  就此,長者在沒有立遺囑下,若忽然失智或老人癡呆,又或因病離世,留下的問題將非常複雜, 甚至令下代因爭產而關係大撕裂。

 

《從今以後》技巧地點出任何原本溫馨的關係,也會因沒做好身後安排而破裂。

 

  《從今以後》的導演楊曜愷,早年本業為律師,見證大量個案,因為當事人沒有於在世時做好法律文件,最終帶來災難性後果。

 

  《從今以後》並不煽情也沒有以大哭大鬧帶出問題癥結。一對終生相親相愛的同性愛侶,以為只要相愛,就不用做繁文縟節的文件,總之,大家天長地久就可以了。同居幾十年,物業一直由李琳琳擁有,但在毫無預警下,她突在睡夢中離世,生前並沒有與愛侶區嘉雯立下任何文件,又或將單位轉聯名。結果,一場悲劇立時開始發生。

 

片中兩位女同志相戀共住幾十年,互訂終身,正因欠了一點點法律手續,造成悲劇。

 

  首先,在法律面前,歐嘉雯不是「妻子」,故此,先而在喪禮中,只可企在第三排回禮;然後,李琳琳剩下的一切,歐嘉雯皆無法繼承,正因沒有法定的身份。

 

  更弊是住了幾十年的單位,也在李琳琳的親人明示暗示下,著歐嘉雯必須搬離,令她非常無助,事實也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可以留下。

 

  《從今以後》點出一個極重要的問題——無論怎樣相親相愛,都應做足法律程序,賦予雙方身份與名份,一切必須有根有據。

 

高院不停審各個大小家族的爭產案,見之令人欷歔。

 

  各位,若能夠,一家人齊齊入場可也,尤其盡量游說長者同看。看後,或許可以令佢哋開竅,領略若在清醒時不做好部署,那麼,原本的一家人極可能變大分裂,更悲的,當然是似高等法院天天上演的爭產大決鬥。

 

  一旦如此,家人就會由親人變仇人。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