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07:38:58

鼓勵生育解近憂 人口政策謀遠慮

  本港學界出現退學潮,特首李家超形容,人口離開的「最壞情況」似已過去,透露正研究鼓勵生育。港府歷年來總強調不宜過分插手生兒育女,如今終有轉向迹象,可參考的海外招數良多,優先上樓、現金補貼、增加假期等縱不易評估成效,仍要趕緊擇優而取,更要重新以最高層次制定人口政策,全面前瞻出生至離世每個範疇,慎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特首料最壞過 專家均促檢視

 

  上學年初,全港中小學生驟減近4%,李家超昨坦承,學童流失屬結構性問題,但相信人口外流不會像以往那麼多,正思考有何方法讓人口更豐富,處理社會發展需要,強調家庭友善可支持社會和諧。

 

  多名立法會議員今年初曾促請推出措施鼓勵生育,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回覆稱,不宜「過分干預」,惹來不滿,惟2015年時任政務司司長兼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其實早已提出同一立場。

 

  今昔不同者是2016年後新生兒跌跌不休,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本港女性一生僅育有0.8名子女,已是全球最低。特首政策組不同專家組成員,近日均敦促檢視人口政策,可見問題之迫切。

 

  誠如聯合國所指,高收入地區近20年主要靠外來移民撑起人口增長,但各地仍竭力令自然生育回升。新加坡接連宣布,加碼津貼有小孩家庭及年輕夫婦買二手組屋,讓他們先於長者、單身人士抽新單位等;日本聲言要把握扭轉人口跌勢的「最後機會」,近月新設兒童家庭廳,大增每年育兒預算至3.5萬億圓(1,500億港元),看齊瑞典人均水平,更顯本港主要僅提升子女免稅額,相形見絀。

 

走勢目標待釐 高層跨局協調

 

  港府現放眼每年輸入3.5萬名人才,以支持八大中心定位發展,惟相應的人口目標或走勢統計評估,仍付之闕如。當局早年一度指出,本港要與紐約、倫敦金融中心實力匹敵,應增至1,000萬人,但眼下人工智能大躍進,環球上料最影響本港就業市場,主觀願望和客觀變化時刻互動交纏,哪能欠缺指導藍圖?

 

  孫玉菡曾多次申明,政府沒計劃重設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然而勞福局、以至特首,當前每每傾向從人力資源角度審視問題,顯然未能全方位思考教育、醫療、住屋及交通等所有周邊政策範疇,亦沒法連貫地長遠規劃。

 

  就本港再現小學殺校潮,抹殺個別校方的轉型努力,港大人口政策權威葉兆輝批評,危機絕非昨天橫空出世,數年前早應能預視。單看教育當局正研究大幅放寬資助本科課程非本地生上限,勢會短瞬間加劇地區房屋和通勤問題,未來幾年職場競爭也將特別激烈。繼續交由勞福局在政策局層面牽頭處理全城人口政策,令人憂慮是否有足夠權力或者開闊視野,指導其他局長及早做好準備。

 

  本港的老齡海嘯即將淹至,撫養比率與日俱增,多個政策局正嘗試解決強積金對冲和收費等問題,以求加固防坡堤。60歲以上兩元乘車優惠的濫用,最近批評之聲四起,社會卻似已忘記林鄭提出擴展政策時,也有從人口角度鼓勵勞動力參與的意向,更教人警惕,政策制定要避免見樹不見林。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講述被情緒困擾真實個案,情緒病最終如何走出低谷?► 即睇

經濟日報社評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