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8-05-25

【荷蘭直擊】一瓶牛奶背後 喝出千億商機

由壽星公到黑白淡奶 香港市場80載

 

  壽星公煉奶、黑白淡奶、美素佳兒、康營樂等品牌廣告,在不同年代的香港人心目中,大概有一定印象,例如DoDo姐在電視廣告中跳舞的模樣,由其他藝人在電視節目模仿,更多了重間接宣傳,但又知不知道上述的品牌全屬於菲仕蘭旗下?說品牌在香港很會造市場推廣,並不誇張,而且一年數下,次數不少,在明星效應、社交媒體、社區活動等多管齊下,也為銷售帶來好成績。

 


Harvey(圖右)和賀亞軍(圖左)在5月完成交接,同樣不是香港人,但二人都表示最重要「落地」,實地了解香港人的生活文化,便可了解香港市場。

 

  3年前,來自菲律賓的菲仕蘭(香港)前董事總經理Harvey Uong從新加坡調任到香港,當時的3大品牌分別是美素佳兒、黑白淡奶和子母奶,其中只有黑白淡奶是市場一哥,美素佳兒是第二位、子母奶則是第三位。當時他已視之為挑戰目標,將市場佔用率擴大,取得市場的領導地位,「出發點不是一年要幾多個市場推廣活動,而是要推前市場地位、在市場上取得勝利,再想要如何配合不同宣傳。」

 

落力宣傳 市佔率成首位

 

  過去3年,無可否認地,黑白淡奶的形象在市民心目中愈見深刻,茶餐廳用有其品牌的熱飲杯、餐牌架,並舉辦不少奶茶相關的宣傳活動,也推出了家用裝在超市上架等;子母奶則改變形象重推市場,與迪士尼合作,在包裝印上電影角色,打入小童市場,又增加不同容量的包裝,「以往牛奶是在家食早餐時飲的,出街食早餐就不會飲,為了刺激消費者再買,我們與便利店合作,與麵包一起賣。」美素佳兒則透過媽媽會計劃,不時舉辦講座、在網上提供育兒資訊,以加強媽媽們對品牌的投入。

 


菲仕蘭在港最長壽的品牌就是壽星公煉奶,有86年歷史,這款舊廣告相信沒太多人見過。

 

  3年過去,各品牌在同類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已是首位,其中子母奶與另一品牌是雙龍頭;在2015年推出的康營樂在成人奶粉市場佔第三位,「我不能用滿意這個字,取得成功是應該慶祝的,但太易滿足就會落後。」

 


黑白淡奶繼推出細罐裝後,再推出獨立膠囊裝,攻小家庭市場。

 

  香港人熟悉的品牌還有壽星公,菲仕蘭今年在港成立80周年,但旗下壽星公煉奶早在1932在香港出現,即已有86年,是真正的「壽星公」品牌;黑白淡奶則在1941年推出,過去主攻餐飲市場,但原來這品牌是唯一一個多年來沒有更改過配方的產品。

 


3年前推出的康營樂找來DoDo姐代言,荷蘭總部的高層向記者笑問,她在香港是否受歡迎。

 

  剛在今個月接任Harvey的賀亞軍,之前是集團的中國首席市務長,她直言沒有因過往香港市場的成績而感到壓力,而適逢今年80周年,她透露,品牌將推出一系列新產品,例如最近上市的子母奶,配合《星戰》熱潮,推出BB-8和R2D2兩款機械人包裝,而黑白淡奶會推出一次性的獨立膠囊裝,方便小家庭使用。

 

乳糖不耐症

 

  飲牛奶後出現肚漲、肚痛、肚瀉、打嗝、放屁等不適,在東亞人、中亞人及美洲土著間特別常見。根據《哈佛健康期刊》,在東亞地區患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的人達九成,通常是基因遺傳所致,因為體內缺乏或不足夠可分解乳糖的乳糖酶,未能消化的乳糖進入大腸後,被大腸內的細菌發酵及分解,產生氣體及發酵物,引致各種症狀。一般而言,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會一食用含乳糖食物便發病,不同人發病的分量不一,在進食後約半小時以後出現,亦不是完全不能進食乳製品。例如乳酪,因其在製作過程中,已除去大量乳糖,其中希臘乳酪特別低,而較硬身的芝士如車打芝士,其乳糖含量也較低,參考芝士包裝上的糖含量,糖份愈低,其乳糖含量也相應較低。

  

淡奶、煉奶 如何製造

 

  香港人不是日日飲牛奶,但日日飲奶茶的人不少,所以日日飲過淡奶(Evaporated milk)或「茶走」中煉奶(Sweetened condensed milk)的人不少,但這兩種奶是如何製作?

 

  兩種奶的原材料都是鮮牛奶,製作淡奶是蒸餾過程,抽走牛奶中60%的水份,保留牛奶中的營養如鈣質、礦物質、維他命等,這製作方法是以前保存牛奶的做法之一,雖然中文稱之為淡奶,但由於抽走了水份,味道更濃郁,常用在沖調飲品及製作甜品。至於煉奶同樣抽走大量牛奶中的水份,加入大量蔗糖,味道甜得多,而且質地濃稠。

 

一哥茶餐廳打躉 看飲食習慣

 

  在訪問前一日,Harvey和賀亞軍在荷蘭食了一頓飯,兩位都不是香港人,卻同樣對香港的食物印象深刻,特別是Harvey,來港初期,為了解香港市場,他說自己每逢周末都會到處走,看看店員如何陳設貨品、如何挑選貨品陳設等,但最重要是去茶餐廳,去不同的食肆,觀察香港人的飲食消費習慣,這也令他愛上了香港食物,「香港的叉燒無得輸、菠蘿油無得輸、點心無得輸,離開香港之後,我會非常掛念香港和香港的食物。」訪問之時,賀亞軍只在香港生活了數天,令她印象深刻的香港食物,不在餐廳,而是在街市,「見到街市的物價,原來可以很便宜,從消費者如何買東西,可以想我們的產品如何滿足他們,香港市場也很自由,一種貨品可以有世界各地的品牌。」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