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6-09-29

全國輸液龍頭 華潤雙鶴打造鐵三角

  華潤醫藥集團部署來港上市,旗下製藥業務平台之一的華潤雙鶴(滬:600062),更是輸液產品的全國龍頭。集團趁勢強攻製劑及慢性病業務,打造鐵三角,踏上健康中國列車。



內地輸液行業近年面對「限抗令」,使華潤雙鶴加大於製劑領域的投資,漸見成效。


競爭優勢 引外國技術生產輸液


  環顧整個華潤系,其醫藥板塊予外間較陌生的感覺。皆因除華潤醫藥是少數未上市的分部之一,旗下三間子公司華潤三九(深:000999)、東阿阿膠(深:000423)及今期主角華潤雙鶴,都不在本港上市。但事實上,上述醫藥三傑各司其職,共同成為潤藥的中流砥柱。例如華潤三九是全國知名的非處方藥製造商,而東阿阿膠,則是全國最大驢皮製保健品的生產商(見圖一)。

 


產品升級迎政策寒冬


  而華潤雙鶴,則主攻化學醫藥類業務,是全國輸液行業的領軍企業。集團主要產品包括基礎性輸液、治療性輸液及腹膜透析液等腎科藥物(見表)。旗下核心產品內封式聚丙烯輸液(BFS),採用由歐美引進的「吹塑-灌裝-密封」技術製造,具備較小微粒風險及交叉感染機率的優點。鑑於內地愈趨重視輸液產品的安全性,過去一年BFS銷量增長高達3倍,成績斐然。


  長期而來,全國醫院存在濫用抗生素,以及靜脈輸液氾濫等過度治療問題。針對此情況,安徽及江蘇等省份近年相繼推出限抗令,包括頒布禁用輸液名單,及命令當地醫院全面停止向患者進行靜脈注射等,都令雙鶴在內的輸液生產企業面對政策寒冬。去年集團收入比重達45%的輸液業務,收入按年下跌11.1%至23.2億元(人民幣,下同),拖累全年盈利亦跟隨按年下跌10%,至6.6億元。


生產線投產助穩收入


  然而瑞銀指出,雙鶴輸液生產採用外國技術,已成功於區域內建立競爭優勢。加上過去一年集團積極優化產品結構,包括提高利復星、欣得生等治療性輸液,以及具高毛利的軟袋輸液銷售比重。憑藉高毛利產品銷量增長可期,以及集團斥資近7,000萬元興建的輸液生產線落實投產,瑞銀預計集團未來三年輸液業務收入,可回復正增長(見圖二)。


  但對雙鶴而言,面對政策屏障較少的非輸液業務,才是真正的突破口。有見及此,集團亦同時在輸液以外的多個領域進行布局,從而實現長期增長的目標。打造製劑及慢性疾病領域為集團新核心,聯同輸液業務以三頭馬車方式推進,將成集團未來的主要發展策略。


三頭馬車 製劑慢病 新發展方向


  雙鶴近年積極投資的製劑產品,覆蓋心腦血管、內分泌及兒科三大範疇。當中以降壓0號為首的心腦血管製劑產品毛利貢獻,未來料能大幅超越輸液產品,成為集團支柱(見圖三)。降壓0號用於治療輕度及中度高血壓病,並經已入選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及《國家低價藥目錄》的成員,是為服用病人最多的復方降壓製劑產品。

 

心腦血管藥增長強勁


  正因降壓0號具備低價特點,備受國家政策保護下可避過降價的風險。過去五年,其30片中標價格由0.8元上升至1.2元(見圖四),成功抵銷銷量下跌推動收益上升。另一心腦血管藥,用於降脂的匹戈他汀鈣,去年銷量按年激增1.2倍至2,600萬片。隨着招標降價進入尾聲,降壓0號的銷量重拾增長,瑞銀預期今明兩年心腦血管藥的銷售收入,分別可能實現25%及23%的按年增長,毛利率同時穩中有升。

 


  而集團在內分泌及兒科製劑的成績,也有目共睹。內分泌王牌產品糖適平過去一年的中標價格躍升18%至1.3元,成為集團表現最佳的藥物之一。中央深改組今年首季發表加強兒童醫療衞生服務改革意見,使用於治療肺透明膜病的兒科產品珂立蘇,全年取得5.8萬瓶銷量,為集團提供穩定收入。


收購兩企建慢病平台


  而在去年,雙鶴進行兩宗收購,亦顯示其正默默建立慢性疾病平台,打造鐵三角(見圖五)。集團先於4月斥資5億元,收購製造片劑、小容量注射劑的華潤賽科,再於8月以7億元,收購從事開發西藥的濟南利民藥業的六成權益。透過上述收購,集團產品線擴闊至治療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及腦損傷等慢性疾病,業務比以往更全面。

 


  還有一點不能忽略的,便是若然母公司華潤醫藥成功上市,屆時華潤目前預測PE僅得14倍,低於不少內地上市藥業股,有力追落後。建議待其回抵20元吸納,目標價看24元,博取兩成升幅。系內的上市醫藥企業,將增至四間。由於彼此業務有一定重疊,進行重組的可能性委實不低,意味雙鶴隨時有機會獲同系公司注入資產,增加盈利能力。事實上,華潤集團年前已把零售業務剝離,僅保留飲品業務於本港上市的華潤啤酒(00291)內,類似的大動作隨時再現於華潤系的醫企內。

 


  資金下半年以來追捧受國策扶持的醫藥股,華潤雙鶴同期股價拾級而上,目前企穩於20元水平。即使輸液業務短期仍或受制限抗令,然而醫療改革以及一孩政策鬆綁,都有利集團製劑及慢性藥品的未來銷量。而其目前預測PE僅得14倍,低於不少內地上市藥業股,有力追落後。建議待其回抵20元吸納,目標價看24元,博取兩成升幅。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中國故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