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8-06-27

貿易戰 誰是受害者?

  中美貿易戰近日煙硝再起,繼白宮表示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本周特朗普(Donald Trump)宣稱會加碼,中國也不甘示弱,表示會徵收報復性關稅。貿易大戰上演多月,在不少人心中,特朗普即使不是奸角,也屬瘋子,而中國則是倒楣的受害者,然而這種解讀未免流於表面。不過,貿易大戰能否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則屬疑問。

 

貿易大戰能否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實屬疑問

 

  早前特朗普在G7峰會「以一敵六」,與盟友關係轉壞,到了這兩周又再劍指中國,最新的主張是擬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每年中國輸往美國的貨品約值5,000億美元,換言之,狂人最新押注已是全部籌碼的一半。中方斥美方極度施壓並進行勒索,失去理智並違背市場規律,並指發動貿易戰不符合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傷害中美兩國人民和企業利益。

 

  既然美國大舉保護主義旗幟,中國也搖身一變成為自由貿易的擁護者,並將貿易推至「捍衞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官媒《人民日報》痛斥「美方的反覆無常已成為常態,不僅損耗和揮霍了自己的國家信譽,也讓中國進一步認清了特朗普政府蠻橫無理、自私任性的面目」,中國網民群情洶湧,怒斥美國為「流氓國家」。

 

華封閉市場 反扮受害人

 

  狂人特朗普態度強硬,說若中國繼續還擊,徵稅的中國商品可增至4,500億美元,即佔中國出口美國九成總額。挑起事端的他已引起世界股市大亂,累及股民蝕錢。可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理據是要求中方「改變其掠奪式的貿易方式」,這或者是全球開放國家一直敢怒不敢言的心底話。

 

  事實上,中國由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後,雖曾承諾陸續開放市場,例如農業、汽車、金融和醫療等服務行業,可是18年過去,農產品市場是開放了,但汽車、金融和醫療等仍然拒外資於門外或設諸多限制,而減少國企市場份額、開放通訊市場、減少出口補貼、保護知識產權、外國電影自由發行等一系列承諾,全部無疾而終。

 

  Facebook、Google等美國創科巨頭,一直無法打入中國市場,而中國則以封閉壟斷的市場優勢,培養出自家的社交媒體平台等創科巨企。同時,中國企業卻基於世貿組織的便利,可進入成員國的市場,中國這個「受害人」形象,似乎有點說不通。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3,752億美元,特朗普目標是將貿易逆差減少2,000億美元,因此希望迫令中國開放市場。中國對外回應貿易戰的態度是「奉陪到底」,但特朗普貿易事務顧問Peter Navarro則爆料指,中方在貿易戰談判時,以為加大採購美國產品如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便可緩和局勢,實在是誤判形勢。他強調特朗普決心終止中國長期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等貿易不公平行為。

 

特朗普決心一戰震市場

 

  特朗普的如意算盤能否奏效,還看中國態度會否軟化,以及加拿大、日本和歐盟等盟友是否加入制裁。但勝負未分之前,貿易戰的壞影響已陸續浮現。

 

  即使早前市場中人對A股入摩如何追捧,事實是一場貿易戰殺到,上證綜合指數於上周二即時失守3000點大關至接近兩年新低,深成指跌逾5%,而恒指同日也跌逾800點,直至人行出手救市,市況才稍稍穩定下來,但截至上周五,港股仍未有力重上3萬點。美股方面,波音、Caterpillar等美國巨企同樣捱沽,戰火更蔓延至德國福士汽車及日本豐田汽車等出口股。

 

  市場慢慢意識到,特朗普似乎不只是虛張聲勢,而是決心一戰,避險意識趨濃,美匯急升至去年11月的高位,美10年期國債孳息則回落至2.89厘,資金逃離新興市場,完全打亂投資者年初的部署。

 

  有趣的是,除了個別股份,美股表現其實頗為不俗,當中,在Facebook等強勢股份的帶動下,納指再創新高,今年以來累升逾10%。究其原因,是美國經濟基本面良好。今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可望增長2.8%,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首季盈利更大增25%。有分析指,美國經濟七成靠消費,出口只佔GDP的12%,貿易戰處下風的將是中國。而目前美國消費者信心保持穩定,更是美股表現向好的關鍵。

 

  然而,由於特朗普的徵稅清單愈加愈長,並由早前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等供應鏈,漸漸波及大眾的消費品,所帶來的影響就不同講法,再加上美國也有意向1,910億美元的進口汽車市場徵稅,美國消費者能否承受如此打擊?

 

或打擊道指成分股報復

 

  據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去年美國購入的中國5,050億美元貨品當中,有近五分一便是手提電話及電腦等類別。關稅上升,進口貨必定要加價,最後承擔後果的其實是消費者。

 

  另外,中國的報復手段也值得大家留意。「徵稅名單」只是其中之一,既然中興通訊(00763)可以成為貿易戰的第一滴血,中國也可照辦煮碗。上周四《環球時報》英文版表明中國可打擊30隻道指成分股,並列出波音、Caterpillar、蘋果等在華有龐大業務的成分股。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經濟師Alex Wolf早前便撰文指,通用汽車、Nike、星巴克及福特等美國巨企在中國均設有子公司和龐大業務,這些巨企在華的收入,並未計入美國的經常帳之中。根據《金融時報》,2015年美國的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的子公司,其中國銷售額收入高達2,219億美元。

 

  中國因政治因素而打擊個別國家的企業,並非新鮮事,讀者想必記得此前日本及韓國的企業便一度遭到杯葛,累及樂天等巨企要關閉大量分店,中國旅客也一度停止往日韓旅遊。當然,對比日韓,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抵禦力也更強,但若雙方果真執行徵稅名單,個別企業及板塊難免成為犧牲品,而全球的供應鏈,也將受到重大打擊。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剖析天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