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21-03-12

【譚新強專訪.下】貧富懸殊或有4結局 「革命」動力小皆因……

 

  全球央行放水大合奏似令錢不值錢,惟「價值儲存」黃金價格一沉再沉,比特幣卻在大起大落中再直逼上月58350美元紀錄高位,「數碼黃金」前景若何?美股GME(遊戲驛站)「散戶革命」神話破裂又捲土重來,有人一夜突暴富,有人存款遭蠶食……對於全球貧富懸殊怪象,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對《經濟通通訊社》表示,未來或有4種不同可能性。

 

可能一:順其自然

 

  他指,可能之一是順其自然「由它繼續發展」。儘管全球很多地方包括美國、香港等的堅尼系數(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高企,但政府幾乎「不做事(do nothing about it)」,令貧富懸殊大概率將繼續發生,而此導致的最壞後果可能就是暴力事件、甚至革命拉倒政權。

 

 

全球很多地方包括美國、香港等的堅尼系數高企,但政府幾乎「不做事(do nothing about it)」。

 

 

  他續稱,過去兩三年於香港乃至全球多國發生的事件,都事關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但類似事件跟中國辛亥革命、90年代東歐鐵幕崩潰,乃至九七金融風暴令韓國、印尼改朝換代相比,都稱不上「成功的革命」。

 

  何解?除了執政者「重兵」在握,一個相當重要的分別就在--現在的人並非如當年飢寒交逼,而此正正托賴全球農業生產力發達,如美加澳僅2-3%的人口從事農業,自給自足之餘還能大量出口,而中國國內農業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貧窮已非絕對概念

 

  譚新強認為,此固然是好處,但從貧富懸殊的角度看,不好處即是令貧窮成為相對概念,而非絕對概念。「以美國來說,癡肥的人反而是窮人……去取食物救濟的人,好多是開著貨車去,而非窮到走路去。」基於此「相對」的概念,憤怒、不開心往往源自嫉妒其他人一夜暴富。

 

  當赤貧者也未必食不果腹時,「革命的動力其實小了些」,社會會否因貧富懸殊爆煲,「Maybe,maybe not,視乎是何地方」,如其已經是極度貧富懸殊再突然天災戰爭,就真的可能出事。

 

可能二:企業覺醒

 

  可能之二是企業覺醒。例如代表美國逾百間頂級公司的「商業圓桌會議(Business Roundtable)」組織,早在2019年即聯合簽署宣言,稱公司宗旨不再僅僅是促進股東利益,而將致力為「all stakeholders」包括顧客、員工、供應商、社區等謀福利。雖然此說易行難,但連同西方愈來愈多年輕人贊同社會主義多於資本主義,顯示確是趨勢。

 

 

「商業圓桌會議」組織簽署宣言稱,公司宗旨不再僅僅是促進股東利益,而將致力為「all stakeholders」謀福利。

 

 

  他續指,當世界的食物、能源、數據等都趨向供過於求的通縮,「如此傾向的社會,純粹的市場經濟還是否適合?會不會轉向配給?」例如中國國企將部分利潤劃撥社保,若長期如此貧富懸殊或有所拉近,「有錢人變回中等人,中等人變回窮人」,如此可能大家都開心些。

 

可能三:政府徵稅

 

  可能之三是政府徵稅。例如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沃倫等近日就提出《超級富豪稅法》(Ultra-Millionaire Tax Act)議案,建議對財富10億美元以上的家庭每年徵收3%特別稅;5000萬至10億美元的家庭則徵收2%,而中國兩會又再有全面徵收房產稅消息傳出。

 

 

 美國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沃倫等近日就提出《超級富豪稅法》(Ultra-Millionaire Tax Act)議案。

 

 

可能四:行配給制

 

  可能之四是行配給制。儘管非完全取代市場,但未來會否出現科幻片場景,人類去到任何地方,只需按幾個按鈕就有機器人提供食物。「如果松鼠沒見過冬天,可能不會那麼努力去儲堅果;同理,如果認為地球不缺食物,那又有何必要儲太多食物呢?」

 

  特別是過往無互聯網和超級電腦的年代,依靠人人自己用腦做決定,從而令市場最具效率的機制;但人類並非完全理性而永遠做出科學決定,例如可能從私心出發而放縱污染令問題更加嚴重。因此,「現時有互聯網、那麼多超級電腦,或不可以再認為市場經濟永遠好過計劃經濟,可能有另一種分配資源的方法,是好過純粹的市場。」

 

  他強調,自己或非那麼天真,但央行十多年印鈔無數仍未改很多物品供過於求,已是一個信號,「如果供過於求,為何需要市場呢?」

 

   撰文:俞瑾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專訪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