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
2016-06-14

以國投資專家:以色列中國合作緊密,料中以自貿區快誕生

  《以色列與中國:從絲綢之路到創新高速》作者兼Israel Asia Fund亞洲區高級顧問馬飛聶(Philippe Metoudi)近日來港並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
 

《以色列與中國:從絲綢之路到創新高速》作者兼Israel Asia Fund亞洲區高級顧問馬飛聶(Philippe Metoudi)。

  
  望著維港兩岸的景色,他回憶起1989年來在港的生活,「當時因為美國銀行要派人來香港開展業務,我打算留下兩年就回去,一留就是27年,我半年生人在香港過了,見證了中國及香港不斷的變遷,27年前的深圳,是你想象不到會發展成今日的模樣,27年前的上海浦東,你也想不到會變成曼克頓一樣繁榮,香港是我的家,兒女也在港長大,父親也在香港去世,我一直都在此。」
 
香港.家.一帶一路
 
  每一個月,他都有一星期在以色列處理業務,餘下時間,要去不同地方,中國、美國、法國、香港。「當人問我是那裡來時,我會答,我來自香港,不是以色列,不是美國。」日常的工作就是將不同的投資者拉在一起。
 
  在地中海旁,以色列的經濟重心城市特拉維夫,多了東方的面孔,也有了東方的節慶活動,農曆新年成為了當地人都認識的節日。他憶起,2011年的特拉維夫,你很少會看到中國人,即使有中國人,都集中在耶路撒冷,他們是觀光客及朝聖者,到了2013年9月左右,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時,猶太人一聽就明白要如果做,因為古時的絲路,就是我們經商的路途,你看絲路沿路都有猶太會堂,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經商,需要有祈禱的地方,就有會堂的建立。他看好古時的絲路,用現代化的方式再一次演繹出來。
 
5年之間,李嘉誠效應是催化劑
 
  5年之間,中以關係急速向前,他指,以前是歐美,新加坡、日本、南韓、印度的投資者來到以色列,亞洲中,新加坡和以色列關係好,因為新加坡1965年獨立時,以色列協助他們建軍,與日本建交也很早,1952年日本已經承認以色列國。以韓1962年開始互訪,以色列幫助南韓建造農業、水利及國防系統。
 
  到這五年間,李嘉誠來到以色列,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阿里巴巴也來到了,將以色列這個市場,成為中國人的焦點,「一帶一路」發展公布,以色列也成為亞投行的成員。
 
中以關係更緊密發展
 
  馬飛聶指,今日的特拉維夫,你會看到很多商務客來到,以前旅客是坐以色列的航空公司,今日海南航空北京直航以色列已經在營運,國泰(00293)也將會推出直航,可以看到觀光及商務需求。他指出,中國對以色列的科技需求大,投資者都明白到,等到公司上市再投資,已經是太遲,特別是投資以色列這一個地方。
 
  今年3月底,中以雙方正式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以色列國政府關於為持中國普通護照和以色列國民護照人員頒發多次簽證安排的協定》,正在以色列訪問的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共同出席了協議簽字儀式。  
 
  根據協議,以色列將為以商務或旅遊為目的的中國公民頒發10年多次往返簽證,中國也將給予以色列公民同等待遇,每次停留期不超過90天,可見雙方的關係又再進一步提升。於2014年,以色列由中國進口的金額,達到81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74億美元,現時兩國正在商討建立自貿區,相信成事的時間很快就到。
 
美國及以色列關係未改,引入中國非抗衡
 
  美國及以色列盟友的關係,在奧巴馬及內塔尼亞胡當政期間,有「轉差」感覺,當中,最明顯的角力,是去年3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博納在沒有事先知會白宮的情況下,邀請了內塔尼亞胡出席演講,此舉外界解讀,是向奧巴馬政府的直接挑釁,暗示以美政府之間關係轉差。
 
  馬飛聶卻是這樣看,「美國及以色列的關係,不會有大改變,將來會保持現況,吸引中國來到投資,不是一種對抗,中國來到是按國家發展的需要,要填補人口及科技之間的虧口,中國需要環保、醫療、農業及新能源技術。以色列立國不到70年,由當時資源缺乏,長期備戰狀態,到今日人口壽命超過歐美,以上的技術,吸引了投資者來到,中國有10億人,各方面都要發展完備,單是是醫療的發展空間已經很大。」
 
以國投資專家:投資以色列零售渠道增,看好網路安全機遇
 
  《以色列與中國:從絲綢之路到創新高速》作者兼Israel Asia Fund亞洲區高級顧問馬飛聶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指出,投資以色列不是看帳面的回報率,一定要看技術轉移到更大市場後,可以帶來利益,要投資以色列概念,下一浪機會,將會是來自網路安全之技術。
 
不應以投資回報率看當地投資,要留意技術轉移後效益
 
  以色列以創新及科技聞名,中國人投資以色列與其他市場有何不同之處?馬飛聶分析,如果只是看投資回報,他們不需要選擇以色列。
 
  「以色列的人口只有800萬人,佔深圳人口一半也不到,吸引的不是固定資產一樣的穩定回報率,而是取得技術後,可以轉移到中國的商機,中國很需要農業、環保、電動車等技術,以水資源為例,要處理十億人的食水,已經是一大困難,沿海城市不缺海水,但一路都未能大規模海水化淡,因為成本高,不過以色列做到了,成為了食水輸出國。」
 
美股巨頭公司具以色列概念,但已經走向成熟
 
  「以色列概念」公司,上市的選址不限於特拉維夫交易所,全球最有名的一間公司Facebook,其教主Mark Zuckerberg也是猶太人,另外,多間科技巨頭都在以色列設立研發部門,包括微軟、三星、高通,蘋果、谷歌、IBM,英特爾,以上是大家較為認識的國際公司,很大公司都將以色列視為第二研發總部。
 
  馬飛聶指,要找「以色列概念」投資,不一定要來特拉維夫交易所,可以直接去美國Nasdaq,成功的以色列概念公司,都在此上市;同時,很多產業已經有人在投資,將來冒起得最快,一定是網路安全(Cyber Security)。
 
  因為金融的發展中,不論是銀行內部運作,交易系統也好,而對的安全挑戰越來越大,南部城市貝爾謝巴(Beers heba)是網路安全產業重點發展的地方,因為政府、軍方及班古里昂大學合作,推動有關發展,而且各國政府都明白,軍事上的威脅,已經不限於武裝,而且是來自網路攻擊,有需要加大網路的防備。
  
機構投資者要接地,建議自設團隊,或找合作伙伴
 
  對於機構投資者,他建議,李嘉誠的做法最值得參考,以色列有很多初創企業(Start-up),機構投資者最理想是設立投資團隊,去物色項目,即是維港投資的做法,但如果設立團隊有難度,其實,可以找基金合作,他們於本土已經有團隊,有很多投資組合,有初創也有成熟的項目,投資初創時,最需要落地去分析,投資初創入場門檻平均是500萬美元內。
 
零售投資者可以考慮基金及銀行產品
 
  零售投資者層面中,投資渠道逐步出現。中國平安(02318)(滬:601318)早前公布,將與江蘇常州政府、武進區政府和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合作,共同成立「中以創新發展基金」,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下同),首期出資10億元。
 
  光大控股(00165)亦設有光控Catalyst中國以色列基金是一支規模為2億美元的私募股權基金。要間接投資以色列股市,有美國上市的iShares MSCI以色列ETF,計價幣別為美元,其主要投資地區為以色列,以投資股票為主。
 
  未來零售投資者要進入市場,馬飛聶預告,他知道有銀行正在籌備理財產品,令到入場門檻更低,吸引零售投資者進入,看好未來的集資規模,相信理財產品很快會發布。他相信,以香港的金融地位,很快會有以色列公司來到香港上市,只是時間問題,將來集資,香港是一個好的選擇。
 
  「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地方,27年來我住在香港,香港的發展很快,沒有反猶主義,政府處理商業審批很快,這是香港的優勢,將國際市場及中國連結。」
 

文:周庭溎 攝:Dennis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專訪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