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 Living

天地旅人 - 潘少權
06/08/2019

歐遊Tips:熱浪來襲!休閒旅行變為「焗桑拿」,少用飲管足夠嗎?

#Art & Culture #Travel #歐遊 #歐洲旅行

  「請問你們酒店有冷氣嗎?」在米蘭,我不斷打電話找有空調的酒店。原先已訂了酒店,但去到酒店前台,職員說冷氣壞了,他退回房錢給我們,那怎麼辦?

 

  2003年夏,那一年,歐洲受熱浪襲擊,合共死了幾萬人,單是法國已熱死了萬多人,氣候變化的遺害於歐洲尤其明顯。若房間沒有冷氣,真的熬不過一個晚上。

 

法國巴黎藥房外標示氣溫攝氏41.5度

 

  旅程由羅馬到佛羅倫斯、由威尼斯到米蘭、由米蘭到比薩、由龐貝到拿玻里,都是熱浪逼人。每個意大利人都說從未遇過,從未試過那麼熱。正因為沒有準備,炎熱的天氣引發許多老人的長期病患,引致死亡。

 

瑞士火車軌需塗上防熱塗層,避免路軌太熱膨脹造成危險

 

  那一年的意大利街頭上,許多人都把床搬到樓下,放在馬路邊,就因為夜晚睡覺時實在熱得厲害,根本睡不着,索性睡在外面,可說是奇景。

 

  正因為幾百年來的歐洲歷史,沒經歷過這麼炎熱的天氣,人們根本沒有準備,不管是建築設計或材料,乃至家居電器等都不會為了40度高溫而作準備。於是,窗戶不大,對流不足,形成室內空氣太翳焗,溫度太高。於是,在羅馬的旅遊景點,男的都脫去上衣,許多人跳落許願泉裏戲水。

 

捷克布拉格政府提供水車灑水降溫

 

  那一年,碰巧弟弟一家也去意大利,而姐姐去英國開會,於是大家相約一起遊覽威尼斯,之後都在米蘭分途。

 

  三家人開三部車,各自去米蘭的酒店。我先到,發現酒店冷氣壞了,相信是太多人同一時間開冷氣,負荷不了。立刻打電話通知姐姐他們,然後找其他酒店,再打電話問有沒有房間,而且要三間,還要有冷氣。基本上很難找,因是旅遊旺季,大的、知名的都滿了,小的都沒有冷氣。

 

法國的炎夏,令River Loire河道乾涸

 

  等到姐姐和弟弟兩家也到了,仍未有着落。當年沒有智能手機,都是看旅遊書的酒店資料,跟着打電話。有些打不通,最後還要開車去找去問,在一個沒有GPS的年代,地圖亦不夠精細的日子,結果花了三、四小時,到晚上九時多,才找到一間……

 

  也不管她是好是差,總之有冷氣便可,之後還要到外面找吃的。不知是不是上天安排,竟然找到一家裝修型、食物又好吃的餐廳。

 

  上星期歐洲又有熱浪,比2003年那一年更厲害,溫度更高。人類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地球上,今天以為走塑,少用一支飲管就可以解決問題,卻忘記我們吃一個快餐,浪費了多少地球資源。我們去超市一次買回來的東西,有多少包裝是不必要的,但是我們卻樂在其中。

 

25/04/2024

白明羅馬個展「百維交匯」:在探討傳統如何走向當下時,或許先擁抱改變

#藝術 #展覽 #羅馬 #白明 #陶藝家 #陶瓷藝術家 #季豐軒 #Artcation #Art & Culture

  四月的威尼斯甚是熱鬧,這邊廂是第六十屆威尼斯雙年展,那邊廂則是朱德群的回顧展「星雲」,而在距離威尼斯數小時火車的羅馬鬧市中,季豐軒畫廊則為中國當代藝術家白明於羅馬國立現代及當代美術館的個展「百維交匯」拉開了帷幕。

 

白明,《器·形式與過程》,2004年,瓷、多種高溫礦物顏料、瓦斯燒,每件19-26cm(高),7-10cm(寬)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時次展覽以藝術家三十年的藝術生涯為主軸,展出80件跨媒介作品,媒介涵蓋陶瓷、裝置、水墨和漆畫,作品所採用的媒介與材料無疑是植根東方文化的底蘊,但經煉化後,傳統與現代匯合,帶來新的解讀。如陶瓷作品《岩畫風景》(2016年)採用了元代發展成熟的釉裏紅與氧化鐵作為釉彩燒製而成,但箭筒器型的瓷器上抽象樣式,卻帶著古代岩石的圖騰;《墟·卷軸牆》(2022年)將瓷泥融入紙漿中,構成捲軸的形態以不同溫度燒製,以非傳統的手法傳遞來自傳統的觀念;《器·形式與過程》(2004年)則以器型、體量、形式與空間作為切入點,探討瓷土不同的表情,以及與空間之間的互動。除了瓷器作品,其水墨作品《山海新經》(2020-2022年)與漆畫作品《凝固的空間》(2018年)也是循著這思路發展而來。

 

白明,《墟·卷軸牆》,2022年,瓷、紙漿泥、多種燒法,每件8-18cm(長),6-11cm(寬)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白明,《山海新經—半島》,2022年,宣紙、國畫顏料、墨、茶,129 x 255cm(連框)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幼細而又充滿律動的線以青花繪製,形成一片水,在透潤的白瓷上搖漾著。看白明的作品,看得不只是瓷器工藝的傳承,還有傳統於當代語境下的存在意義。在當代藝術的世界中,並非只有科技與創新,也有傳統文化、工藝、藝術如何走向當代的命題。但其實這個命題並非一時之間冒出的,在每個朝代更新,藝術或工藝都有著微妙的變化,以回應當下社會狀態。但在探討如何走向當下之時,或許是先要擁抱改變。AI或3D打印的出現,無疑完全改變了整個陶瓷的製作方法,但白明卻表示,他找到了當中的包容性,「現當代陶藝並不是要顛覆傳統,而是在傳統裡的經典和審美中去蕪存菁,繼而再增加一些新的東西。」攝影的出現,讓法國畫家Paul Delaroche說出了繪畫已死的感概,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攝影不但沒有殺死繪畫,還讓繪畫從現實主義中解放出來,激發了不同流派的誕生,也從當初的絕望成了推波助瀾的希望。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白明相信未來一定有比3D打印、AI更顛覆思維方式的東西出現,「但所有新的東西未必會以替代某一種藝術為代價。」

 

 

白明,《線釋水系列之二》,2022年,瓷、青花,54 x 58.5cm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白明,《岩畫風景》,2016年,瓷、釉裏紅、氧化鐵,118 x 33cm
季豐軒,©2024KWAI FUNG HIN

 

關於白明

 

  白明生於1965年,是屢獲殊榮的跨領域藝術家,其創作媒介涵蓋陶瓷、水墨和漆畫。作品為大英博物館、法國賽努奇博物館、薩拉貢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等重要博物館所收藏。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以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副館長,引領中國當代藝術發展。

 

展期:2024年4月24日至6月30日
地點:羅馬國立現代及當代美術館
地址:Viale delle Belle Arti,131 羅馬,意大利

 

#Guerlain彩妝教室 #Watches and Wonders 2023 #Art Basel 2023 #接吻 #男男女女 #artmonth #Watches & Wonders 2022 #Watches #2022vdaylove #2021xmaslove #2021xmasgift #腹部繃緊 #北宋汝窯器 #親密 #Gym Come True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