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樂

陳世味道
10/04/2024

米芝蓮連續55年奪三星!法國殿堂級餐廳總廚快閃香港!用亞洲食材炮製招牌法國菜:藍龍蝦伴香茅泡泡、帶子凍配魚子醬竟沒半片帶子?

#食家精選 #椰菜包 #米芝蓮 #品酒 #尖沙咀 #法國菜 #ODYSSÉE CREATIVE DINING #Fine Dining #Gilles Reinhardt #沙巴翁汁 #名店 #里昂 #Paul Bocuse #龍蝦 #焗龍脷柳 #鴨肝 #藍龍蝦 #Erica Vavro #試食報告

  雖然現時餐飲市道頗為疲弱,但香港始終是「盛事之都」,大大小小的美食活動從無間斷,最近就有法國里昂傳奇級米芝蓮餐廳Paul Bocuse快閃舉行「Paul Bocuse 百年經典法式盛宴」.......

 

  所謂「快閃」,真的超快,只限3月31日至4月6日,於環球貿易廣場(ICC)101樓 Sky Dining 101 的法國餐廳 Odyssée Creative Dining舉行 ,短短一星期的時段,傳統媒體的飲食版未必趕及deadline報道,網上平台縱使可以報道也來不及試食。我有幸掹衫尾成為座上客,但都未能在舉行期間把文章上架,只能現在寫一篇食後感,見諒囉。

 


Odyssée Creative Dining位於 Sky Dining 101,跟田舍家Inakaya同用一個入口。

 


舉行期間,Odyssée Creative Dining門外有「Paul Bocuse 百年經典法式盛宴」的宣傳品。

 

  不過,食後感是很值得去寫,因為Paul Bocuse不是一般的名字,他是法國以至國際享負盛名的殿堂級名廚,他在里昂的龍頭餐廳 L’Auberge du Pont de Collonges(也叫做Paul Bocuse Restaurant Gastronomique)曾創下連續55年得到米芝蓮三星評級紀錄,成就絕對無出其右,有他的水平也未必夠他長命。

 

  在Paul Bocuse仍是米芝蓮三星的時代,本人曾三度到該店光顧 —— 我只可以說,絕對是難能可貴的經驗,其菜式無疑是偏向老派,正如Paul Bocuse的金句:「我熱愛奶油、鮮奶油與美酒。奶油無可取代!」口味是較為肥美,與現今新派法國菜是截然不同,但食品水準是極佳,而且可能身處里昂而非巴黎,餐飲氣氛都輕鬆隨和得多,到三星級餐廳用膳都不必太講究dress code,一件短袖襯衫、一條長褲已很足夠,令我吃得稱心自在。

 

  Paul Bocuse於2018年1月逝世,到了2020年其龍頭餐廳便被米芝蓮集團降為兩星(到現在還是兩星),當時消息一出震撼了整個法國,亦引起全球美食評論界反響,有人覺得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有人指出是「荒誕及不公平的決定」。但事實上,那幾年米芝蓮集團是決心把多間三星級法國老字號「降星」,既宣示強勁實力,在社交平台人人發聲的年代仍然具權威,亦代表銳意革新,不再理所當然地保護餐飲界舊勢力,同時成功激起國際傳媒和社交社平台的話題度,Paul Bocuse被降星是在所難免 —— 或者仍感安慰的,是米芝蓮集團仍顧及 Paul Bocuse 顏面,待Paul Bocuse大師圓寂才出手。

 

下一頁︰里昂龍頭餐廳行政總廚領軍!用法國食材、餐酒炮製盛宴

 

  雖然Paul Bocuse團隊來港只是舉行「七日鮮」美食活動,但盡顯三星的認真態度,里昂龍頭餐廳的行政總廚 Gilles Reinhardt固然親自來港,連負責餐酒選擇的Vavro亦夫婦檔在場協助,不少指定食材和餐酒也為了是次活動而特別送抵香港,可見成本不菲。就算連續七日爆滿,Odyssée Creative Dining也一定沒錢可賺。

 


Odyssée Creative Dining都算是比較低調的法國食肆,其水準實在不錯。

 


Sky Dining 101盡享高樓層光景,曾經成為熱門打卡點。

 


餐廳面積不大,勝在室內裝潢雅緻,一抹金黃色牆壁盡顯氣派。

 


靠窗雅座的確無得頂,居高臨下觀看港島景色。

 


當日天色有點灰,港島區在朦朧中若隱若現。

 

  上次Paul Bocuse團隊來港已經是10年前的事,由同一餐飲集團舉辦(只是地點不同)亦同樣是由行政總廚Gilles Reinhardt 領軍加Vavro夫婦協力,一別十年,想不到他們還記得我,Vavro太太Erica說:「我記得你跟行政總廚拍攝合跳照!」

 


一別十年,今年再遇Gilles Reinhardt,大家都驚嘆時間飛逝。

 


今年49歲的Paul Bocuse龍頭餐廳行政總廚Gilles Reinhardt,原來早於1995已擔任此重要職務。

 


十年前跟Gilles Reinhardt首次會面,就拍下此張跳跳相,十年後現在不是跳不起,只是當時現場環境不適合。

 


負責餐酒選擇的Vavro夫婦,一直跟Paul Bocuse餐廳合作無間。

 

  我不太清楚Odyssée Creative Dining平日水準如何,聽說本身都有水準,今趟跟Paul Bocuse團隊合作可說是十分成功,由菜式水準、侍應服務以至出菜時間都掌握得剛剛好,如果餐具方面能更配合菜式需要便更Perfect。

 


「Paul Bocuse 百年經典法式盛宴」的餐單,就在枱面上的信封內.......

 


餐單共有六道菜式,跟以往Paul Bocuse的經典菜式有所不同,有點新意。

 

  本以為今次Paul Bocuse團隊再度訪港,定會繼續炮製某些Paul Bocuse經菜菜式,例如酥皮黑松露湯、香煎鯛魚鑲薯仔魚鱗、鵝肝松露煮布列斯雞,怎料今次餐單上完全沒有老菜,反而是一系列在里昂龍頭店都沒吃過的新穎菜式,單是餐前小食(Amuse-Bouche),足見廚師加入了不同元素,還具有亞洲色彩的口味。

 


餐前小食包括(右至左上到下)春卷皮配乳酪蝦乾及大豆、火龍果汁粉紅色脆皮配柑橘啫喱及帕馬火腿、凉薯蝦乾麻糬波配芝麻脆盞。

 


跟餐前小食差不多同時上枱的,是酸種麵包配自家製牛油。

 


酸種麵包做得極之好,質感與香味俱佳,吃剩的我都打包帶走。

 


Paul Bocuse團隊指定使用的不列塔尼(Brittany)牛油,包括混入了Esplanade紅辣椒的紅色牛油,以及加入煙燻香味的原色牛油。

 

下一頁︰藍龍蝦伴香茅泡泡有驚喜!

 

  第一首菜是冷盤,藍龍蝦伴香茅泡泡,並配上甘荀忌廉、紅及白菜頭醬汁、Oscietra黑魚子,由不列塔尼空運抵港的藍龍蝦的確冇得輸,處理得極之新鮮而嫩滑,不含半份過韌或過熟,香茅泡泡、甘荀忌廉、紅色菜頭等元素亦配合得相當出色,凸顯了藍龍蝦的清鮮。

 

  想不到,Paul Bocuse現今的菜式,竟然會融入香茅此等亞洲食材,老字號在新時代都力求改變。

 


在客人面前加上香茅泡泡,使菜式更鮮味。

 


賣相精美,各種食材之間具和諧感又各有獨立味道。

 


先來Louis Roederer香檳,配上清鮮口味的藍龍蝦很合拍。

 

  下一道菜是法式帶子凍配魚子醬及香檳汁,這類帶子凍的做法,是十分老派的法國菜,在香港時下的法國餐廳是不容易找到。畢竟香港的法國菜都比較貼近世界潮流,而且很容易受到食客喜好帶動,以至來來去去都是使用黑魚子、和牛、甘鯛魚之類,Paul Bocuse團隊這道菜式倒是把法國舊世界口味帶到現今餐桌,每一口帶子凍內都不含半片帶子肉,卻每一口都能吃出很飽滿的帶子味道,香檳汁更是做得出類拔萃,香檳味十分濃郁,令我把所有醬汁都舔光。

 


甫上枱,驟眼看似是一個甜品或一個布甸.....

 


每一口帶子凍都充滿帶子芳香味道,可見食材用得很足。

 


美好的菜式,要有相若的香檳配合,因此特選了A.R. Lenoble Gentilhomme 2013。

 

  接著是香煎鴨肝伴鴨肉清湯,先把鴨肝香煎至底面都焦糖化,帶著古天樂的黝黑色,再伴以鴨肉和蔬菜熬成的清湯,並於表面加上一片脆糖片。煎鴨肝入湯之後,既沒有香煎的肥膩感,跟湯汁吃起來更具鮮味,口感亦更呈香滑,鴨肉清湯本身也很清鮮甜美,加入脆糖片是具畫龍點睛之功用,為鴨肝的甘香添上適量甜度。

 


香煎鴨肝伴鴨肉清湯,鴨肉清湯甫斟出來,湯水的香氣隨即撲鼻而來。

 


香港人很喜歡吃香煎鴨肝或鵝肝,貪其香味惹味,其實入湯之後更顯滑溜。

 

  普遍都認為,煎鴨肝要配上甜酒,才能相得益彰,不過為Paul Bocuse團隊負責配酒的Erica Vavro指出:「現在法國不是太流行以甜酒配鴨肝,畢竟飲食口味隨時代改變,大家都不想吃或飲太甜的東西。」因此她以乾身口味的白酒Delas Condrieu La Galopine 2020配合,效果的確是很好,可見一本天書不能睇到老。

 


Erica Vavro推薦以乾身口味的白酒Delas Condrieu La Galopine 2020配合鴨肝菜式,的確具效果。

 


一刀切下鴨肝,好靚、好光滑,入口慢慢化開。

 

下一頁︰不太喜歡沙巴翁汁!配焗龍脷柳珍珠麵卻吃清光

 

  然後上枱的是烤焗龍脷柳配珍珠麵沙巴翁汁,根據我所了解,先把龍脷柳卷起,於表面塗上牛油或芝士,放進一盤沙巴翁汁(Sabayon)之中烤焗而成.......甫看賣相,如此厚厚的醬汁,都知道也是現今香港法國餐廳不會、也不肯提供的老派菜式,但這正是法國里昂的典型口味,並含有是Paul Bocuse大師最愛的奶油。

 

  最初我對菜式有點卻步,因為一向不太喜歡沙巴翁汁,說到底,我的人生路上實在中過太多以沙巴翁汁做成甜品的伏!我真的不想再中伏啦!

 

  不過,吃了一口,又真的改觀了 —— 原來沙巴翁汁做成鹹味是很好吃,跟烤焗龍脷柳很合拍,而且醬汁內含有一些醃清青檸,其酸度使醬汁帶著誘人的清鮮感,轉眼之間,我又把所以醬汁連同珍珠麵(Fregola)吃光,服務員看到餐碟底一片乾淨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烤焗龍脷柳配珍珠麵沙巴翁汁,賣相一看更覺得老派。

 


龍脷柳生熟度剛剛好,沙巴翁汁更是完美之作。

 


以勃艮地Louise Latour Puligny-Montrachet配合烤焗龍脷柳配珍珠麵沙巴翁汁,以白酒的酸度cut through醬汁的肥膩感。

 

  吃過了醬汁很濃郁的菜式,去到這個階段,我猜是要吃更濃口味的牛肉吧?沒想到菜單的路向忽然一轉,下一道菜竟是珍珠雞肉(Guinea Fowl)釀椰菜包配香草沙律及黑松露汁,單看賣相,這分明是椰菜包啊!如此口味清淡,怎能承接之前的菜式呢?

 

  後來發現,此椰菜包是配以一款很重果味的紅酒,於是我完全明白過來 —— 如果喝酒的話,此菜式是應當作為壓軸。

 


意想不到,壓軸的主菜是珍珠雞肉釀椰菜包配香草沙律及黑松露汁。

 


看似只是一個簡單椰菜包,其實珍珠雞肉很濃郁,黑松露汁也佷強勁。

 

  為了配合這菜式,Erica Vavro特別挑選了產量甚少的紅酒Delas Freres Cote Rotie la Landonne 2018,她說:「這紅酒很有趣,果味濃、丹寧重,但酒質很輕盈,能夠丹寧重但保持高雅質感的紅酒實在不多。」

 


Delas Freres Cote Rotie la Landonne 2018是為了是次Paul Bocuse活動而特別引入。

 

  最後是甜品,蛋白酥餅(Meringue)配有機檸檬及新鮮西芹葉雪葩,蛋白酥餅固然做得好好,香脆得來帶著合適的黏性和韌感,有機檸檬製成的果蓉添上清鮮的酸甜感,新鮮西芹菜雪葩亦真的前所未吃過,出乎意料的芳香迷人,再加上很特別的香草油(應該係香草油醋 ),提升了清新氣息,令整個甜品儼如帶著味蕾暢遊法國花園,陣陣的香味在嘴巴內久久不散,餘韻繚繞。

 


蛋白酥餅配有機檸檬及新鮮西芹葉雪葩,上枱時特別加上一抹香草醋。

 


無請賣相、色澤與味道,此甜品都帶著清鮮香甜感覺,特別適合春夏季節之出色作品。

 

  以水準而言,這個餐單是不遜於(或超越晒)香港任何三星級餐廳,只嫌此餐飲活動太短暫,大家只能到法國里昂的 L’Auberge du Pont de Collonges試試。至於此里昂餐廳能否重回三星級?我覺得很難說 —— 若果米芝蓮集團真的是存心要立下馬威或破舊立新,老字號或要加幾倍(或幾十倍)努力,才有機會翻出一個新天地。

 

Odyssée Creative Dining

地址:尖沙咀柯士甸道西1號環球貿易廣場(ICC)101樓A號舖

電話:2977 5266

網頁:https://www.jcgroup.hk/restaurants/odyssee/ 

 

L’Auberge du Pont de Collonges(Paul Bocuse Restaurant Gastronomique)

地址:40 Quai de la plage, 69660 Collonges-au-Mont-d'Or

電話:+33 4 72 42 90 90

網頁:https://bocuse.fr/fr/

06/06/2024

M+美食|現代水墨名家張大千家傳菜單!脆皮遼參炸出一座山景、清甜蟹肉竹笙翅、紅油鮑魚凍,意境與味道並重

#食家精選 #西九⽂化區 #M+ #燕窩 #蟹⾁⽵笙翅 #尖沙咀 #魚翅 #脆⽪遼參 #大千宴 #CVIEW華 #Fine Dining #粵菜 #中菜

  變幻原是永恆,香港餐飲業亦然,跟所有行業一樣,都是人來人往,有些食肆come and go,有些搬新址或大修葺,有些倒默默進行內部革新........

 

  位於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16樓的「CVIEW華」,對大眾來說還是頗簇新的中菜廳,不過近期已無聲無息地煥然一新 —— 老闆仍舊,裝修一樣,只是大廚連同廚房班底已經全部換新,可見現今餐飲業競爭有多激烈,莫說是要做出好成績,就連要survive當下經濟低潮,亦必須不斷加強實力,否則一定冇得留低。

 


西九文化區,由於地點不是最方便,要吸引遊客已非很容易,要招徠食客更具難度。

 


CVIEW華的最著名打卡點,是入口處的in square circle的設計,充滿京都的禪意。

 


以江南園林與國畫影像,營造出既古風亦時尚的氣氛。

 


CVIEW華是本地絕無僅有坐擁270度海景的中餐館,⼀邊環抱180度維多利亞港景色,另一邊眺望大嶼山、青馬大橋美景。

 


M+博物館的幕牆是全球最大型的媒體幕牆之一,也因此使CVIEW華的海景變得「一間間」,在間與間之間還是可以欣賞到維港景緻。

 

  既然換上全新廚房班底,CVIEW華自不然有全新的菜式,今次就奉上「大千宴」 —— 以潑墨山水畫大師張大千(1899-1983)的其中一張60餘年家傳菜單為靈感,創作出9道菜式。

 

  何解CVIEW華突然跟張大千扯上關係?原來真的有背後故事,該餐廳公關稱之為「緣份與契機的疊加」︰話說數年前,華 CVIEW 創辦⼈兼主修考古學的吳振宇(Vincent),在蘇富比投得張大千於1960年代在美國一次家中宴請好友時親筆書寫的一張菜單,為了解大師昔日的飲食心得,Vincent有幸聯絡到張大千的家屬,並獲贈張大千菜單的食譜與菜式詳細做法,再與廚師團隊共同研究數個月,才得出每位港幣1,880元正(另加⼀服務費及茶芥)的「大千宴」菜單。

 

  至於從蘇富比投得的那張菜單,就掛在CVIEW其中一間用膳廳,供各位食客欣賞。

 


掛於CVIEW華其中一間用膳廳的張大千菜單真跡,由右至左寫上燻子雞、大烏參、干燒笋、清蒸魚、燴蘑芋、六一絲、豆腐湯。

 

  張大千無疑是藝術界的殿堂級大師,但私底下也是⼀名美食家,既愛吃也好煮,經常親自下廚,其家宴經常⾼朋滿座,據說張學良、徐悲鴻、方召麐、郎静山等都是大千宴的座上賓。

 

  當然啦,我會覺得,如果你是譽滿全球的名人,又肯請食飯,你煮甚麼都必定高朋滿座啦,而且無論你煮得有多差有多爛,你的名人朋輩也可齊聲吹奏你是美食家啦。說到底,一涉及名氣,就沒有很純粹的飯局,我都見得太多 —— 嗱嗱嗱,我聲明,我只是有感而發,並非指張大師。

 


張大千私底下也是⼀名美食家,既愛吃也好煮。

 

  有趣的是,張大千家宴的其中一位座上客,是全球知名西班牙藝術家畢加索(Pablo Picasso,他們是惺惺相惜,早於1956年,張大千曾赴法國與西班牙立體派大師畢卡索會面,開始將畢加索擅長的西方立體主義理念應用到中國傳統水墨畫上,並發展出了獨有潑墨山水的風格。

 


「大千宴」必須預訂,食客可獲張大千畫作名信片以作記念。

 

下一頁:重新演繹前菜「六一絲」!紅油鮑魚凍、椒麻萵筍

 

  張大千生前曾教導弟子說:「⼀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又哪裡能學好藝術呢︖」畢加索臨終前,對在進餐的妻子和友人則說:「為我乾杯吧,為我的健康乾杯,你知道我已經沒辦法再喝了。」兩人對飲食的熱枕,或許不比藝術為低。

 

  我有一位頗具智慧的印度朋友曾說:「對飲食不熱愛的人,對性事也不會太熱衷。」不知是不是巧合,張大千娶了四位太太,還有無數紅顏知己,第四位太太更原是張大千大女兒的同學;畢加索則風流成性、睡女無數,盛傳他跟朋友說過:「直到活到90歲,我才想到要克制做愛與抽煙。」看來我的印度朋友是對的,食與色的確性也。

 


當晚餐廳經理選擇了Laurent Lequart Reserve香檳,以100% Pinot Meunier葡萄釀製,真的非常好味,清鮮怡人無比。

 


有100% Pinot Meunier的香檳影襯維港海景,就算這個城市煙花會謝、笙歌會停,亦顯得這故事尾聲更動聽。

 

  我不是畢加索,也不是張大千啲名人friend,從來沒有經歷過張大千家宴的菜式,對CVIEW華的「大千宴」是沒有任何可作比較的憑據,只能純粹著眼於「大千宴」菜式本身的造型與食味。總括來說,是頗為滿意的,其中兩道菜式是特別具驚艷之感,加上餐廳的環境、氣氛與環境,整體experience是不錯。

 

  前菜是「六一絲」,在原有的張大千菜單是存在,經過CVIEW華廚房團隊重新演繹,成為六道小食,味道都算不錯,尤其以紅油鮑魚凍、椒麻萵筍較佳。吃後都覺得有半飽之感,可見份量不輕啊。

 


「六⼀絲」包括(下左至上右)鮮辣⽕腿豆乾、椒鹽鮮蟲草花、紅油鮑魚凍、鹹香⾲⿈⾦針菇、椒麻萵筍以及甜酸茭白卷。

 


鮮辣⽕腿豆乾,食材的搭配頗為特別,味道也具效果。

 


椒鹽鮮蟲草花,香脆與惹味具備,佐以香檳很合拍。

 


紅油鮑⿂凍,想不到鮑魚可以這種形式呈現,紅油辣度適中,輕輕為鮑魚提味。

 


鹹⾹⾲⿈⾦針菇,吃過紅油鮑魚凍再吃這個,味道會顯得有點太淡薄,但也可以說是具高低起伏。

 


椒麻萵筍,我喜歡萵筍,也喜歡椒麻,同時亦喜歡綠色,所以偏心地喜歡這道前菜。

 


甜酸茭白卷,都做得OK,甜酸有開胃作用。

 

下一頁:燻子雞充滿西餐風格!脆皮遼參是「大千宴」顛峰之作

 

  接著是一連串的主菜,首先是「燻子雞」,不知道昔日張大師主理的燻子雞是怎樣,但肯定跟CVIEW華的團隊是兩回事,因為做出來是充滿西餐風格的煙燻鵝肝雞卷,放在法國餐廳的枱上也沒有違和感,以刀叉享用亦一樣行得通,賣相有心思,色調配合得宜,墊底的綠色蠶豆蓉帶來色澤對比,味道亦不錯。

 


「燻⼦雞」是煙燻鵝肝雞卷,真的非常西餐賣相,被誤會是法國菜也能理解。

 

  然後是菜單中的其中一個高潮位 —— 蟹⾁⽵笙翅。的而且確,原有的張大千家宴菜單是沒有這道菜式,不過unsurprisingly,張大千本身很愛吃魚翅(well,昔日有哪位名人雅士不愛魚翅呢?),還私下發明了很多魚翅食譜,以至CVIEW華決定把魚翅菜式加進菜單之內。

 

  姑且先不談應否吃魚翅,單以菜式品質與食味去說,這個蟹⾁⽵笙翅是做得很好,捨棄平日魚翅的金華火腿加老雞搭配,改以蟹⾁絲、⽵笙絲、青瓜絲及清雞湯組合,吃起來是份外的鮮甜與清爽,特別是野生椒水的點綴,屬畫龍點睛,以其微幸提鮮,為清淡的味道帶來跳躍感。

 


張大千生前很愛吃魚翅,因此菜單另加⿂翅菜式,正是這道蟹⾁⽵笙翅。

 


啖啖都具鮮蟹肉絲、竹笙絲和青瓜絲,迎合夏日的口味與情懷。

 


例牌足二兩翅。不吃翅人士可於訂枱時說明,餐廳會提供其他湯羹類食品。

 

  其他主菜繼續出場,輪到我覺是當晚「大千宴」的最高峰之作 —— 「⼤烏參」,CVIEW華廚師團隊演繹成脆⽪遼參。

 

  是的是的,現今間間中菜廳都推出類似的脆皮遼參,有些香炸得像芋角蜂巢,有些油炸得成日本tempura,要做出新意真的不易,CVIEW華倒是做出another level,是把脆皮遼參香炸成一座山景,有點像張大千名作《黄山奇松通景》,融合了大師的潑墨山⽔意境,同時亦完全符合菜單的主題 —— 你說我怎能不加以讚許呢?

 

  向餐廳方面請教,得悉脆皮遼參是要油炸兩次,關鍵在於第二次油炸時,把蘸上麵糊的遼參放在有許多小孔的港式疏殼,一邊待麵糊隨機地從小孔流出來,一邊在極高溫的滾油中迅間定型,造成具高低錯落的黃山奇石觀感。

 

  食物方面也很不錯,關東遼參釀入豬肉、蝦膠與蝦肉碎,以⾼湯煨煮才落鑊油炸,一口咬下,外層固然非常香脆而不油膩,內裡亦滿有肉汁感兼具複雜口感,伴以香辣的山椒醬汁更見惹味。

 


「⼤烏參」是脆⽪遼參,造型有點像背後明信片中的張大千名作《黄山奇松通景》(細節)。

 


細心看看,不得不讚油炸得太精美,不單顯工夫,也配合張大千山水畫作。

 


切開可見,除了有豬肉、蝦膠,還有蝦肉碎,增添不同層次的質感。

 

下一頁:甜品有驚喜!凍燕窩露配艾餅

 

  高潮位過去,不一定要點事後煙,但難免進入一個低潮,我所指的是下一道菜,「⼲燒蝦」,的而且確是干燒蝦,very straight-forward的演繹,其實味道是四平八穩沒問題,但問題正是在於它太過四平八穩,沒有在賣相上融合主題,沒有在味道有所創新,當之前的「大烏參」太過出色太過味景交融,把食客的期望都拉到高潮位,隨後的「干燒蝦」是注定承接不下,立即跌進享受美食的低窪地帶。

 


「⼲燒蝦」的而且確是干燒蝦,用料是不錯,效果屬四平八穩。

 

  之後上枱的主菜,包括有「清蒸⿂」、「燴磨芋」和「⼲燒笋」,都是用料良好、烹飪合適之作,只是再沒有像「大烏參」一樣融合了張大千作品的意境。是我要求太高嗎?Maybe。我覺得,如果有多兩道菜式,具有「大烏參」般的gimmick跟味道具備,是可以把整個「大千宴」提升到另一層次。

 


「清蒸⿂」是雞油酒釀蒸⽩雪⿂,賣相頗佳,色調柔和,味道也是剛剛好,酒釀味適可而止。

 


「燴磨芋」是酸辣魔芋⽵笙卷,有趣地選用魔芋和竹笙釀入腐皮,形成布包狀,酸辣味為這素菜帶來多一點激活。

 


「⼲燒笋」是松露菌湯和⽜⾁筍,湯水夠清鮮,澳洲和牛捲小竹筍增添趣味。

 

  原本的張大千家宴菜單是不含甜品,來到今時今日的中菜廳好歹也要加上甜食作為句號,於是CVIEW團隊炮製了凍燕窩露配艾餅。

 

  前者很有驚喜喎,在夏日高溫之下,凍燕窩無疑比熱更得人心,以甜度不高的糖水搭配蘋果粒粒去調味,更顯鮮爽和開胃;後者的小小艾餅,也做得很好,吃得出是新鮮製作,質感柔軟味道清甜,絕非待在雪櫃良久的硬實貨色,對於小東西認真而用心做的食肆,我是會份外加分。

 


另加甜品,是凍燕窩露配艾餅,具驚喜感,兩款都做得認真有水準。

 

CVIEW華「大千宴」

地址:尖沙咀西九⽂化區博物館道38號M+16樓

電話及 WhatsApp:( +852 ) 2880 5535 |( +852 ) 9592 0266

網頁:www.curatordining.com/cview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