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26/01/2021

北水南下何時停?

#AH股 #北水 #A股 #H股

  昨日(25日)恒指又漲逾700點,都因北水續南下買港股,因為港股平,果真如是?

  

  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幾千年前的太史公,已一早指出「無非為利」,怎樣才可有更多利?

 

  (1)團抱。這是國內炒家用語,即是大家合力煲起某些股票,上一轉A股升逾3600,就是國內炒家合謀(還是不謀而合)。但總之就出現「團抱」現象,只到最近才再不「團抱」,持股者就散水,有部分散了的水就南下來港,在港再「團抱」過。

 

  (2)期指。1998年索羅斯等大鱷來衝港股匯,他們除了沽空實股外,還會沽期指,他們估到期指結算就可股、指雙賺。但本港的打鱷者也非善類,在8月中就攔截,並把實股買上去。由於實股上,期指也必上,遲一步沽期指的「鈍鱷」,當期指升破他們的沽貨位時,就不得不冚其淡倉,一冚,會刺激期指更升。這個滾雪球效應便會愈滾愈急,產生骨牌效應時,就乜鱷都危。今周五(29日)是1月期指結算,北水會否只炒到1月便鳴金收兵,還是會在2月仍乘勝追擊?

 

  筆者的看法是:每日可以升700點嗎?如恒指、期指之後每日升幅由升700點,改為升600點、升500點、升400點、升300點時,你道市場會怎想?會否出現:好友走得摩的恐懼?若是,則上文第一點的「團抱」就可能要散Band了。

 

  北水欲維持一定高水平的恒指(其實意在期指)的升幅,在未來數日是不可能只追捧那些新經濟、A股稀缺的巨頭,有必要改為向恒指成分股的其他股份發展。

 

  由1月4日至今,逾2000億北水,主要買了騰訊(00700)、中移動(00941)、中海油(00883)、中芯國際(00981)、美團(03690)、中電信(00728)、中聯通(00762)、小米(01810)、港交所(00388)、思摩爾國際(06969)、比亞迪(01211)等。這些股都是大價、大市值、成交多,才能讓北水蛟龍起風浪。那些十蚊股、廿蚊股,除非成交超大,不然是不夠北水蛟龍的牙縫,有排才買夠。要出貨也要時日,這類股要買,怕也不是先為今時1月期指結算,而是要為2月狙擊鋪路。

 

  又不可買、又要買,是否有矛盾?不一定,假如北水蛟龍想谷爆1月期指來結算,他們可以買小部分這些十蚊股、廿蚊股。例如建行(00939)、工行(01398)、農行(01288)、郵儲行(01658)這些相對細價股,集掖可成裘,提振恒指升幅,推至今周五,就等1月期指之後「團抱」散了,這些金融股跌極有限,如果攤長出貨,隨時尚有可觀利潤。

 

  如北水蛟龍想2月續追狙擊,則他們不能不兼買其他恒指成分股中的實力。但價細,成交未必太多,有一定息派之股,如希慎(00014)、領展(00823)等,這些股,進可攻、退可守,唯一顧忌是外資基金也持有一定數量的這些股。北水蛟龍搶太高,就會方便了外資基金出貨。

 

北水或改買H股

 

  北水蛟龍另個可混的水是AH股,今時仍有不少AH股差價大的,這些股,外資持貨未必太多,因為外資不識貨,或是他們無膽揸A貨,北水蛟龍如肯買AH股中的A股,只要在法例所容,他們是可以沽出其A股,改買其H股。

 

  想到了這些之後,怎揀呢?

 

  (1)可以膽大過北水蛟龍,跟他們續搶他們追逐的大價科技股,遲上車就遲上車,當賺少前一截。但回吐就……?

 

  (2)布局北水蛟龍可能下一波的獵物,這包括有一定價差的AH股,或無AH股的優質恒指成分股?

 

  這在兩者之間揀,怎揀?

 

  萬種行情歸於市,你北水蛟龍肯買,就一定價升、成交升。《經濟通》有三個頗重要的表:

 

  (1)行業板塊:http://www.etnet.com.hk/www/tc/stocks/industry_adu.php

 

 

  可看到當日的熱門、冷門板塊,除了看升跌股數外,更重要的是對比之前一日資金與當日資金的成交量,如迭連數天其成交(即流入資金多了,你都知,資金是扎堆在哪裏。)

 

  (2)指數成分股表現:http://www.etnet.com.hk/www/tc/stocks/indexes_detail.php?subtype=HSI

 

 

  你看看昨天恒指成分股表現?升多定跌多?

 

  指數升逾700點,還是綠色(跌)多於紅(升),如這個綠多紅少仍在未來數天持續,則北水蛟龍有幾大決心去谷爆1月期指結算就要考慮、考慮。

 

  (3)AH股表現:http://www.etnet.com.hk/www/tc/stocks/ah.php

 

  請觀看《經濟通》AH股表現。除了看AH股差價外,還要留心,是否A股跌H股升,若是,更要看緊有關的H股了。

 

  北水蛟龍是長駐港地,還是打個轉就班資回北,是港人投資者這幾天不能不關注的議題。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04/08/2020

AH股聯動 資本市場雙循環

#A股 #AH股 #股市 #資本市場 #內循環 #雙循環

  筆者在1994年初到香港時,鷹君(00041)、恒隆(00010)都是香港恒指成分股,各家券商的頭牌分析員往往是專注香港房地產的。二十五年後,阿里(09988)、騰訊(00700)領銜恒生指數成分股,內地上市公司來自內地的收入佔到港股約八成,分析中國IT行業、消費行業、醫藥行業要比分析香港地產行業吃香多了。恒生科技指數剛剛登場,名單拿出來,是一批可與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媲美的中資科技公司。

 

  無獨有偶,在沉寂了五年之後,中國A股出現了一次爆發,一級市場IPO數量和二級市場成交量均見大幅度提高,科創板、創業板等各具特色資本平台相繼誕生。股市有升有跌,不宜將幾個月的高潮或低潮看得過重,但是A股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似乎正在蛻變。

 

  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像今天那樣關注資本市場,關注股市的集資功能。中國經濟蛻變於計劃經濟,令其嚴重偏向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模式,銀行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也是金融監管和政策扶持的主要受體。股市被認為是偏師,甚至有些決策者將其看成投機的場所、風險的溫床。

 

  然而,中國銀行業近年對借貸實體經濟(尤其是非大型國有企業)並不熱衷,去中介化十分明顯。缺少了銀行貸款,寬鬆的貨幣政策無法轉化為寬鬆的信用環境,實體經濟便始終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中國經濟增長近年每況愈下,銀行無法實現媒介作用是一個重要原因。

 

  最近中國政府明顯希望資本市場能夠擔起企業集資的重任,希望央行製造出來的流動性在資本市場兜一圈之後可以流向企業,為實體經濟助力。2015-17年的債市,將五花八門的地方融資平台產品標準化了,降低了融資成本,改善了多數產品的信用質量,成功地化解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現在輪到股市了。

 

  中國A股正在進入而立之年,但是傳統上卻是偏師,不僅相對於銀行作用較小,相對於美股、港股作用也小。大型的國有企業和有趣的科技公司,往往選擇在海外上市。中國經濟體量迅速增加而儲蓄率依然高企,本土資本市場已經可以承受相當部分集資的需求,國家也對直接融資寄予很高的期望,並給予了眾多政策優惠。筆者認為當前的A股升勢,背後有著強烈的政策偏好,北京希望慢牛,唯有慢牛才能有足夠的空間給企業上市、集資。

 

  與A股相對應的是大量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歸香港股市。這固然有中美雙方在資本市場的角力,也反映出北京收縮戰線整固海外資本窗口的戰略考量。人民幣在資本項目的完全可兌換遙遙無期,港股便成為吸收海外資本的主要窗口,也為科技企業海外接軌提供便利。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資本層面上筆者的理解就是A股為主,AH股聯動,直接融資為目的,有序地讓企業得到資金、股民賺到錢。這是政府的想法,只是中國股市從來沒有出現過慢牛,對股民的確是一個考驗。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