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21/02/2024

不要只得三把火

#財金大勢 #吳清 #中證監

  《香港經濟日報》日前有報道:

 

  2月7日吳清上任中證監主席後,隨即發布多項行政處罰,涉及中介機構、從業人員、擬IPO企業等資本市場多個參與主體。其中,長城證券(深:002939)時任副總裁韓飛,因違規使用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並買賣股票,被採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罰一沒一,罰沒累計達1.17億元(人民幣.下同)。

 

  而春節前夕,監管機構就集中查辦招商證券(06099)(滬:600999)多名從業人員買賣股票等違法違規行為,對63人作出行政處罰,合計罰沒8173萬元,對1人作出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有「券商屠夫」之稱的吳清,新官上任三把火,A股龍年開市,券商板塊一片慘綠,首創證券(滬:601136)跌4.2%,中金公司(滬:601995)跌近3.9%,財通證券(滬:601108)跌3.4%,中國銀河(滬:601881)跌超3%,長城證券跌2.8%,西部證券(深:002673)、招商證券等紛紛跟跌。

 

徹底搞好A股 要禁惡意沽空

 

  但如果要徹底搞好A股,就不要只得三把火,要多點舉火,將惡意沽空者燒成灰燼才可。

 

  阿爺護A股盤,已啟動銀彈買ETF。「財聯社」報道: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短短1個多月時間就有3200多億元資金借助權益類ETF入市,中央匯金等機構投資者也密集出手。展望後市,多位知名投資人認為,在當前估值處於低位的情況下,後市應該更樂觀些。

 

  阿爺跟惡意沽空者互擲銀彈不是好策略,要有效截殺惡意沽空者,就要斷其可供其沽的貨(股)源。

 

(1)截融券

 

  2月7日晚有傳聞稱「明天所有融券提前召回,全部還券」。對此,有券商人士表示:「昨天出的新聞要求限制,各個券商具體的要求不太清楚,目前沒接到通知。不排除T+0策略客戶比較多的券商做出這樣的安排。」此外,還有券商人士表示:「T+0策略的客戶的確已經通知回收券了。至於普通融券客戶,在融券賣出當日不能買回了。之前是可以買回,但次日還券;現在是當天融券賣出後已經不能買回了。」

 

  融券即是借貨供人沽,不許融券就是惡意沽空者無貨可沽。更者,要召回融券,等同銀行認購證Loan,不過今時是認購證股。

 

(2)下調平倉線,減少強被平倉之股

 

  2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兩融」融資業務有關情況答記者問,近期,「兩融」融資業務全市場平均維持擔保比例有所下降。證監會表示,投資者具體交易過程中,維持擔保比例低於平倉線,並不意味著馬上強制平倉。在當前市場形勢下,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證監會將引導證券公司全方位做好客戶服務,通過延長追保時間、動態下調平倉線,保持平倉線彈性,以減少強平風險和市場壓力。證監會將持續加強「兩融」融資業務的日常監管,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融資業務平穩運行。

 

  2月5日,證監會表示,引導券商等機構增加平倉線彈性,促進市場平穩運行。券商人士透露,在證監會做出上述指示後,他們已著手與部分機構投資者磋商,通過適度調低私募產品平倉線與警戒線,避免其投資的私募基金產品不得不採取大規模平倉減倉等風控措施,從而減輕A股拋售壓力。「目前,已有部分機構投資者同意上述做法,但他們也要求私募基金必須採取措施進一步減輕產品淨值波動性與下跌幅度,否則他們無法說服風控部門。」

 

  這個下調平倉線,是只能暫時止咳,不可以無底線地下調平倉線的。但作為短線操作,防止大批強平倉盤出現,以緩目前之危,是有必要的。

 

(3)拉人封艇

 

  證監會發文表示,近期股市持續波動,部分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我會加大交易行為監管力度,豐富線索篩查手段,統籌安排專項核查,加強「穿透式」交易監控,運用多維技術手段收集市場情報,會同公安部開展聯合研判,發現多起涉嫌操縱市場惡意做空案件。證監會堅持對影響股市穩定運行、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快速反應、堅決查處,會同公安機關迅速開展收網行動,嚴肅依法追責。操縱市場惡意做空,嚴重侵蝕老百姓的「錢袋子」,已經站到了全體股民的對立面,擾亂股市健康穩定運行的正常節奏。證監會將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堅決重拳打擊,讓膽敢違法操縱、惡意做空者「傾家蕩產、牢底坐穿」。在此警示,莫要以身試法、火中取栗。

 

  上述三項,基本上是阻止惡意沽空,昨(20日)文《無沽空.無股災》(圖一)已提出過了,在惡意沽空被制後上證回升立竿見影(圖二)。

 

 

 

  中國的金融市場尚在雛形發展,是需要呵護的,阿爺亦知。

 

  十四屆全國政協第十五次雙周協商座談會1月29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主持會議。王滬寧表示,金融是「國之大者」,關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廣大政協委員要著力圍繞做好金融服務「五篇大文章」、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擴大金融高水準開放等重點問題,加強調查研究,深入協商議政,多角度研提務實管用之策。要加強思想引領,闡釋好中共中央關於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重大部署,做好強信心、穩預期各項工作。

 

  不要以為這又是黨八股,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續燃劑,做得好,廣大投資者有福了。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12/06/2024

中國不買金?

#財金大勢 #金價 #黃金 #黃金儲備

  昨天(11日)對投資者言,最大新聞是港股跌,中國上月無買金。恒指跌逾1%,金價跌逾3%或82美元/盎斯。金,是否炒完?

 

  筆者認為不,只要美國續印鈔,金價就沒有止升之時。

 

  很多年前(十年前?)當比特幣未盛時,筆者已夢囈金會見8000美元/盎斯,貨幣會重新掛勾黃金,其時金仍只千餘美元/盎斯。如今是二千多美元/盎斯,亦見有人叫黃金會見3000美元/盎斯,但仍未見有人叫8000美元/盎斯。這不是筆者標奇立異,而是鈔票濫印的必然後果。

 

  已故蒙代爾教授被稱為歐元之父,是他見美國於1972年不將美元與黃金掛勾之後,他立馬向當時的意大利財長建議要召全球經濟學家開會討論美元與黃金甩勾之後,對環球金融之影響。意大利財長應之,遂慢慢在2000年推出了歐元,蒙代爾對推出歐元有了幾個假設和要求。

 

  當時歐元成員國人口3億多,合共GDP產值與美國相若。只要成員國控制其財赤不多於其GDP 3%及不逾3年,則歐元是可以與美元並存,自成一體,不會被必然的美鈔濫印所拖累。歐元成立之初,其幣值與美元是1:1。之後美鈔續濫印,美元兌歐元曾見1:1.3,即歐元兌美元升值了三成。之後因為胡亂招收了窮鬼新會員,因而產生希臘債務危機。歐元成員有義務去為希臘托債,終托到意大利爆煲,德國也負重傷,才使美元兌歐元一度升至1:0.78左右。現在雖企1:1.1上下,但歐元已無復當年硬朗,因為歐洲經濟已被美國拿揑得死死,今時歐洲要買美國的貴天然氣(因沒有了廉價俄氣)。數年之後,歐將要買貴價美國農產品,因為烏克蘭這個歐洲糧倉已因戰事而大減產。再加上美資亦趁俄烏戰爭大購烏農地,就算他日俄烏停戰烏克蘭農地也是美資的,出產農糧也會是在美資手,歐洲等捱貴麵包好了。中國見此亦快馬加大在中國及與俄合作的農業,目的是要將飯碗端在自己手,這稍後談。

 

  回說今文題,中國真不買金了?當然不,當大戶要入貨,怎可以愈入愈高?人人都話中國要買金,抬高個價時,你認為阿爺會是錢多人傻,一路狂追不捨?

 

  在中國今月不買金的背後,還有個金ETF所啟示的資金流向。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在5月,美國的金ETF有等值2.3噸的金減持,這可能是美國投資者見金價近來升便套利。減持後美國金ETF仍有值1190億美元的金(不一定是實金,是指投資於金ETF的資金)。

 

  在5月全球的金ETF增持了8.2噸金,而總持金量達到3087.9噸金。5月ETF金現值2340億美元,增了2%,這是自2022年4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歐洲投資者於今年5月再買回黃金,是12個月以來的首次。亞洲投資者連續15個月買入ETF金。這反映了,金(起碼是ETF金)也體現了東升西降。

 

  阿爺公布黃金儲備7280萬盎斯,與4月持平,即是5月無買金,故環球金價跌。中國黃金儲備及外滙儲備參考,詳見表及圖一。

 

  以下又抄一段文:

 

  「全球央行的購金力度往往在金價回調時明顯增加,在金價上漲時購金力度會有所減弱。2022年俄烏衝突以來,在美國債務規模快速擴張和地緣政治衝突頻發令美元信用體系動搖的背景下,全球央行加快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步伐,央行購金佔全球黃金需求比例從此前的10%左右躍升至20%。」長江期貨有色資深研究員李旎對《期貨日報》表示,今年5月,外盤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央行雖暫停增持,但從當前來看,中國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的比重不足5%,遠低於全球央行平均近15%的水準,還有較大的增持空間。

 

  金價升是必然的,因為歐洲央行在買金,而世銀也建議一眾有財困的國家要重估其黃金儲備的黃金計價價值,這些筆者之前已有文談及(圖二)。抄些舊文作說明,在《佛誕談金》一文中有謂(圖三):

 

 

  這亦是自2008年,美國QE後,一眾歐洲央行應怕美元印過多,又或怕美國的金融海嘯會跨過大西洋,沖倒歐洲經濟便又再回儲黃金。問題來了,要回儲多少金?

 

  荷蘭今時有612噸金,約值350億歐元,並存放於多地。荷蘭本土藏30%、紐約聯儲局藏約30%、加拿大藏20%、倫敦藏18%,合乎分散放置原則。

 

  但這612噸,值350億歐元的金夠不夠荷蘭政府要求應付金融危機?條數係咁計,要用Houben原話:

 

  We have about 4% of our GDP in our gold reserves. And that's comparable to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I think to be very honest there is no optimum so you can't determine objectively what is the optimal level of gold reserves. Just like with insurance because you don't know when and to what extent a fire is going to occur and so on. Of course it also has to do with the shocks of the future with all kinds of uncertain factors. I think it's just that we as Dutch people want to be a little bit careful. We think it's good to have a certain basis of solvency at the central bank invested in gold.

 

  You could think that. I think it's more than enough because if everything collapses then the value of those gold reserves shoots up, it skyrockets. Secondly you don't have to fully cover it. That's what experience shows full coverage is only necessary in a country where there are no other mechanisms to support confidence in the central bank.

 

  原來歐洲諸央行是有默契,黃金只佔該國GDP的4%,原因是一旦有危機,金價會急升,升至乜水平,無人知。總之危機愈大,金價愈升,所持之金就愈可幫度危機。

 

  世銀則叫央行用黃金儲備去解財困,世銀建議,全球央行可以重新估算資產價值,因為黃金風險極低,而且具有稀缺性,各國央行可透過重估黃金儲備的金價而獲益,而毋須真正出售黃金。報告認為,若更多國家增持黃金,雖可能會推高金價,並使各國以黃金作為儲備的成本更高。但報告同時指,過去兩年情況已是這樣。

 

  要留意世銀是建議各有關央行可以重估黃金儲備的金價,而不是直接沽金。因為不少歐美央行計算其儲備黃金的價時是以40多美元/盎斯來計算,今時金價已逾2000美元/盎斯。重估低價的黃金儲備金價,一如地產商重估其儲量地皮之價,就可以富貴了一樣,此中如何操作,稍後談。

 

  另方面,愈來愈多國家加入金磚國,一個與黃金掛勾的金磚幣是必然會被推出,以擺脫美元霸權的操控。

 

  央行要買金。世銀叫央行重估其儲備黃金之價,金磚國又要買金,大媽/阿叔又要買金,金價能跌到哪兒?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