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缸邊隨筆
29/04/2024

回歸A股

#財金大勢 #缸邊隨筆 #中國 #A股 #投資 #經濟 #港股

  前周五(19日),市場才擔心,恒指會跌穿萬六。上周五(26日),市場望奔萬八了,為甚麼有這個反差?一言括之,回歸A股啦!留意,是回歸A股,不是港股。

 

  美國遏制中國崛起,在未用到炸彈前(筆者認為是遲早用),便會用一切銀彈來炸中國,貿易制裁、禁這禁那。但中國要拆招,就得組個「戰時內閣」,這個「戰時內閣」不是要動刀槍,而是要打金融反擊戰。

 

  美國的製造業打不過中國的製造業,但美國的金融業,就在本錢上、技巧上拉幫結派上還勝中國。中國能做的,是做好防禦工事,其中一條是挖好自己的戰壕,讓你打不著,或頂得住。

 

  今年1月29日,筆者有文:《阿爺又托市?》(圖一)。不過這次托,不是亂托,而是要增強國企的績效,哥仔靚,妹妹靚(績效好),你外資唔買是自己走寶。怎去提升國企績效?定指標囉,請看表一。這個2023年的國企考核指標,跟之前的考核指標,是更符合現時的西方審股標準。如不明白表一的「一利五率」、「一增一穩四提升」,就再看表二的廣東語演繹。做齊了,你老外能不流口水?

 

 

 

 

  不少投資者是不太明白這個2023年推出的新國企考核指標有甚麼差異處,因為大多數投資者都被數年來的A股、港股下跌,嚇怕了;亦受到不少抹黑中國經濟的外媒及恨華中國人言論所惑,對中國的挖溝、築牆視而不見。 

 

  在《阿爺又托市?》一文中,筆者指出:「到今任總理李強,他除跟李克強少了個『克』字之外,尚有甚麼差別?

 

  筆者認為他的主要任務是要做個金融社會的總理。這跟歷任總理的任務是有所不同。自1978年起,一直都有國企改革,大家對比一下就知之前的國企改革是執漏,今時則是要提升。」

 

  數月下來有功效了嗎?看A股能守三千(圖二)、恒指能守萬六(圖三)已知。今時連國際巨鱷也集體看多中國。以下是抄自《金融界》的,不要說筆者亂說。

 

 

  

 

  「在這波看多中國資本市場的大潮中,高盛和瑞銀成了急先鋒。

 

  上周,瑞銀全球新興市場股票首席策略師Sunil Tirumalai上調A股和港股股票評級引發關注。瑞銀指出,MSCI中國指數EPS(每股收益)未受房地產趨勢的影響。在MSCI中國指數的成分股中,消費和互聯網行業比重居高,隨著消費出現初步回暖跡象,業績料有更佳表現。

 

  瑞銀給出了自己的兩大邏輯:一是從傳統角度看,2月資金的短暫現身可能並未構成強大的基本面催化劑。但這確實有助於為大跌/震盪的市場築底,扭轉了下行風險格局。二是中國企業股息、回購超預期的趨勢日益增強。若全球市場更加擔心地緣政治以及在更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的情景下,股東回報的可見度提高可以大有裨益,將密切關注市場改革的下一階段。

 

  與略顯含蓄的瑞銀相比,高盛的看多熱情更加奔放、直接!

 

  高盛在研報中直截了當的表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情緒、風險、偏好和興趣正在改善,預計即便是不考慮基本面情況,隨著A股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與規範,股市仍有較多的價值可以釋放,估值提升潛力約20%,樂觀預計或有高達40%的潛在上漲空間。

 

  高盛從基本面到政策面,再到資本市場估值以及上市公司業績,全面看多A股。高盛在研報中寫到:

 

  一是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已經好於預期。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PMI數據有了有意義的改進,二是國家隊的加入改變了A股風險回報的方程式。在此前,投資者擔心進一步的下行風險,當國家隊提供支持時,意味著遏制了繼續下行的風險。這是海外投資者尤為關注的重點。三是中國企業陸續披露的2023年四季報的業績整體好於預期。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和港股均處於低位。四是當前全球共同基金對中國股票敞口佔總資產管理規模配置並不算高。

 

  與此同時,高盛分析師也注意到新『國九條』中關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分紅、退市等相關規定。高盛認為,A股股息率依然不高,上市公司在分紅上仍有很大的空間。在退市方面,剔除質量差的公司,保留好公司才能要提高股東和投資者的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看多A股、港股等資本市場外,房地產市場復甦進展也被看好。

 

  2021年初,瑞銀大中華區房地產研究主管分析師John Lam罕見地對中國恒大給出了賣出評級,一度震驚市場。彼時,John Lam將中國恒大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賣出,目標價從去年9月份的15.2港元削減至6港元。當年7月份,John Lam將恒大12個月目標價從6港元下調至3.5元,同時維持賣出評級。

 

  事實證明,John Lam的預警確有先見之明,幾個月後恒大正式暴雷。

 

  而如今,John Lam表示:『在三年的看跌之後,由於政府的援助,我們第一次對中國房地產行業變得更加樂觀。』他預計,國內住房需求和供應將在明年某個時候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中國大型地產開發商們的股票可能會出現反彈。今年1月其已經將龍湖集團控股等幾家房地產公司的評級上調為買入。」

 

  還要筆者再說嗎?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07/06/2024

美國今晚的就業數據

#財金大勢 #美國經濟 #就業數據 #非農 #聯儲局 #減息

  港股好淡近日未見分明,投資者期待美國今天(7日)公布的5月份非農就業數據,有助改善市場氣氛。若勞動力市場持續放緩,將進一步支持美聯儲局減息。

 

  不過,不管今天「非農」數據是否真可進一步為市場帶來驚喜,讓好友「飛龍」在天,可能已不重要。

 

  市場普遍預期,5月美國非農就業職位將增19萬個。如果是這樣,雖然新增職位可能較疫後的就業高峰為少,但市場仍認為屬健康水平。若失業率可穩定在3.9%,顯示勞動力市場仍穩定,美聯儲局便毋須減息,有信心達到遏通脹的目標。

 

ADP數據少於預期

 

  投資者今時最希望的是,勞動力(非農)市場迅速放緩,而重點在於「迅速」。美國周三(5日)公布了俗稱「小非農」數據的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私營機構就業人數,5月份只增加15.2萬人(圖一),較4月份的18.8萬人少了3.6萬,亦少於市場預期的17.5萬人,是自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頗令市場意外。

 

 

  看受影響的行業,製造業和天然資源/礦業的工作急減,而較高薪的資訊和專業/商業服務的工作,也進一步流失(圖二)。同時,20至49人的小型公司亦有3.6萬個職位消失了。

 

 

  有份工的又如何?美國打工仔轉工,人工增長持續放緩,5月人工增長7.8%,低於4月按年的9.3%,而沒有轉工的加薪幅度則連續3個月,維持在5%不變(圖三)。

 

 

  簡單總結美國「小非農」5月的數據:1. 新增就業人數較4月及預期少;2. 個別較高薪行業及小企業的職位消失;以及3。人工增長較4月低或無變。失業、人工加幅減少或不變,都有助減息情緒。

 

JOLTS又有「意外」

 

  正如ADP首席經濟學家理查森(Nela Richardson)說:「步入下半年,勞動力市場雖仍穩健,但就業及工資的增長正在放緩。」他更確認了美國經濟放緩。

 

  其實,不單ADP數據反映了美國就業放緩,美國勞工部周二(4日)公布職位空缺及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4月職位空缺為805.9萬個,比3月的835.5萬個少了29.6萬,也遠少於市場預期的835萬個(即市場預期4月與3月的職位空缺差不多,只相差5000個)(圖四)。

 

 

  JOLTS是耶倫最喜歡看的勞動力市場指標,但3月份職位空缺數量已「意外地」少了32.5萬個,是3年來的最低水平,而4月又再一次減少,令市場「意外」。

 

  此外,3月份建造業的職位空缺從45.6萬個降至27.4萬,單月減了18.2萬個,並創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數據經調整後,3月份的就業崗位數量為34.6萬,而4月的職位空缺再次跌至33.8萬。這兩個月成為了建造業職位空缺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圖五)。

 

 

  不過,JOLTS即使有耶倫加持,但近年來大部分與勞動力市場有關的調查,回應率都大幅下降,而JOLTS的實際回應率更接近歷史最低的水平--33%!(圖六)也就是說,有逾三分之二職位空缺的數據,是估出來的!

 

 

  ADP和JOLTS最新的數據不約而同地令人「意外」,如果即將公布的「非農」數據又有「意外」,並延續勞動力市場繼續「迅速」放緩的進程,即非農就業職位增長較同比或預期少,美聯儲局便有減息的可能。

 

加拿大帶頭減息

 

  在加拿大已率先減息0.25厘,歐洲央行也傾向跟減息的趨勢下,不少對美國短期內會減息抱樂觀態度的人遂認為,美國很快會減息。筆者不會盡信美國就業人數、職位空缺等數字,因所有數據都可能要為拜登政府的經濟工作,粉飾太平。在這前提下,靠估或篤數後的數據,可能都像豐田等日本5大車企造假的數據般不可靠。

 

  與周一(3日)文談PCE的結論一樣,筆者認為,今時美國正以高息為武器對付中國。若美國沒有出現金融危機,又或非農新增就業職位少於10萬個,美聯局是不會減息的。望減息者很可能還要再坐一會,wait and see,接受美息「high and longer」。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