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政情

立會透視鏡
10/05/2024

政治助理是「過剩」還是「多餘」?

#立法會 #立會透視鏡 #政治助理 #議員 #政情

  每年《財政預算案》,每位立法會議員都會入大約40條問題,詢問各個政策局各項政策嘅開支使費等等,周不時都會有啲精警嘅提問。近日無啦啦翻起嘅一條,就係由近來多次被人「點名」嘅資深議員謝偉俊提出,佢質疑政府管治架構中嘅政治助理職位「過剩」,問政府可唔可以縮減人數節省開支。喺依家財政緊絀嘅環境下,謝偉俊嘅問題可以話係切中要害,事關的確無幾多市民知道,呢班閒閒哋10萬月薪嘅政助邊個打邊個,更加唔知佢哋究竟有咩工作要做。

 

  政助一職喺2007年10月,即係曾蔭權年代提出,連同副局長呢個新職位,協助局長處理政治事務。政助最核心嘅工作就係收集立法會同持份者嘅立場取態,然後提出推銷政策嘅辦法。咁當年立法會泛民同建制好多問題嘅立場固之然南轅北轍,政治游說工作的確係需要,政助嘅設立的確可以幫輕吓局長沉重嘅工作。

 

  但係到咗今時今日,喺完善咗嘅政治制度下,政助嘅角色就真係跌得低過幾個月前嘅恒指。有一位資深議員同Tina講,可能佢自己係比較資深嘅關係,有任何問題,佢都係直接搵副局長或者局長,所以呢屆立法會以來,真係甚少同政助溝通,最多都係覆幾個簡短嘅WhatsApp,「我唔知佢仲有無其他嘢做,如果單單係同我嘅溝通方式,唔會值10萬蚊一個月囉!」

 

在現今政治環境下,月薪逾10萬元的政治助理重要性存疑。(Shutterstock)

 

  另一位新科議員就話, 佢自己同政助嘅聯繫都算係緊密,有咩相關議題都會交流。佢話可能自己本身就係政治素人,撞啱佢坐嘅委員會,對口嘅政助亦都係素人,大家咁上下料子,自然就啱傾啲。不過佢亦都認同,政助今時今日嘅角色真係可有可無,「雖然我無經歷過以前嘅光景,但依家真係行政主導得好緊要,有啲大政策,政府最多都係解釋畀你聽,好多時都仲要係秘書長等等公務員去做解說,而政府根本從來都無關心過我哋議員嘅睇法,事關89位議員,有幾多人夠膽反對政府嘅議案?咁嘅環境之下,基本上係無乜政治工作可言!」

 

  設立政助本來有另一個目的,就係幫政府培育政治人才,但係縱觀咁多年,又有幾多個人才走咗出嚟?有無人由政助上到去做局長?政助係「過剩」定係「多餘」,相信讀者有自己嘅睇法。

27/05/2024

立法會改革芻議

#港是港非 #立法會 #政情 #議員 #改革 #政治

  第七屆立法會已經運作了兩年半,平情而論,今屆議員引入了大量專業、科技及學術界菁英,論政質素大幅提升,審議法案時更加全程投入,確實為政府提供大量寶貴意見。然而,民間對今屆議會的工作似乎認識不多,對議員的印象亦模糊不清,明顯地對議會爭取社會信任及支持有不利的地方,近期更傳出下屆議會可能需要「大換血」。筆者無意為任何人辯護,只是想指出在新時代下,舊的運作模式已經不管用,立法會不應該繼續擁抱已經過時、港英留下來的議政制度,行政立法既然已經成為執政聯盟,政府應該大膽改革,給議會更大的權責,讓議會有更大的發展舞台,以爭取社會的信任。
 
  市民對議會有距離感,筆者總結有多項原因。第一,新一屆政府用愛國者治港模式,議會不再以對抗的方式論政,改為議員「坐而論道」,簡單講,就是議會不再重演吵吵罵罵的鬧劇,對於喜歡「剝花生睇Show」的普羅大眾,自然再無吸引力。第二,新一屆議會由70個議席增加至90席,但議會時間並無大幅增加,每個議員發言時間、質詢及提議案的機會明顯減少,議員表現空間大大壓縮,議員通常只有5分鐘發表一篇演說,而且每次辯論有多達數十人輪流發言,有時的確給人「滾水淥腳」的感覺,個別議員發言難以吸引市民、媒體注意。第三,由於大幅增加專業背景的議員,議政的題材除了必不可少的民生問題,其餘增加不少經濟、專業及科技題材,這些題材無疑對香港很重要,但一般市民難免聽不明白,傳媒亦少有報道。第四,議會未能培養出新一代的政治明星,一個缺少明星的舞台,自然難以吸引觀眾垂青。據筆者觀察,新議員中不乏「有料到」的議員,當中有人雄辯滔滔、有人專精法案,更有網絡KOL,可惜少有能突圍而出,獲得全港性知名度,究其原因,與上述提及的議會環境有關。另外,新議員大多沒有加入政黨(鬆散的聯盟不算數),無政黨的培訓及背後支持,要突圍是難上加難。
 

立法會已出現質及量的變化,舊有制度應就新形勢作出改變。(Shutterstock)

 

  筆者相信,議會既然已出現質及量的變化,舊有制度亦應就新形勢而作出改變,以增加議會的功能,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首先,政府可考慮下放權力,讓議員參與更多法例的起草工作。目前法例起草完全由官員主導,通常先由官員提出有立法需要,然後公開收集議員及持份者意見,當收集好基本資料後,官員就會閉門以機密方式進行研究,並定出法例框架,以至所有細則,最後公開諮詢社會意見,但此時法例及政策基本已經拍板,細則可以傾,但大原則已經不能改變。

 

  所以,政府制訂法例的方式,過去曾被指為「閉門造車」,法例有時亦難免出現離地的情況。今日行政立法已經是執政聯盟,政府應該依重議會了解民情的專長,在政府閉門研究階段引入新機制,成立專責小組,安排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的成員參與,參加的議員只要簽訂保密協議,就可以全程或在有需要時參與法例的研究及討論,議員一般了解民情、熟悉行業情況,官員則掌握資源運用的原則、精通法規的要求,如果兩者的優點能結合,對政府施政有極大幫助。
 
  另外,同時政府亦可以要求立法會事務委員會,為政策進行定量、定性研究,甚至安排議員落區了解民意風向,確保政策不會離地,這亦是議員應該做的事。筆者期望,有關建議可以提高議會「含金量」,同時又可以擴闊議員的工作層面,增加議員的貢獻,社會將更重視議員的工作及意見,同時又可以吸引更多菁英願意擔任議員工作。

 

在杜葉錫恩的年代,立法局申訴部是為小市民出頭的象徵。(網上圖片)

 
  其次,應考慮擴大立法會申訴部的職權。社會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立法會有一個申訴部,過去在杜葉錫恩的年代,曾經是為小市民出頭、備受尊崇的象徵,但今日已經式微,市民寧願向電視台投訴節目求助。事實上,電視台節目成功之處,就是得到官方、公私營機構的重視,投訴往往得到認真處理。所以,要建立議會的威信,政府可以制定高層次架構,要求各部門快速回應議會的個案,申訴部由於不屬於政府部門,只要議員同意,毋須次次跟足程序,可以化繁為簡便利行事,爭取更快速、更有效地為市民排難解紛。申訴部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相信效果未必會比電視節目差。有前輩嘗言道:「幫到市民嘅,就係好議員」,筆者以為甚是,所以重振申訴部的威望,是值得立法會深思!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