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新秩序

智城物語
20/12/2019

【無人駕駛】無人貨車異軍突起!自動駕駛技術顛覆貨運物流業

#Smart Living #無人貨車 #無人駕駛 #自駕重型貨車 #無人技術

  說起無人車,大家可能只會想起無人的士、無人巴士或自駕私家車,但日後最快大規模地投入市場的或許是「無人貨車」!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無人車科企Waymo,除推展無人的士業務外,最近亦向外表示積極研究無人貨車技術;加上Benz母公司、全球最大商用車製造商丹拿集團(Daimler AG)宣布,擬於2020年量產自駕重型貨車,令無人貨車成為市場的新焦點。

 

Daimler AG集團剛於12月初宣布,計劃在2022年底前實施全球性裁員,人數可能達數千人,估計是藉此減省經常性開支,以擴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投資。(圖片來源:Daimler官網)

 

  Waymo近日忽然要強調其無人貨車業務,可說是逼於無奈之舉。今年10月,美資大行摩根士丹利把Waymo公司估值由原先的1,750億美元(約13,650億港元),大幅下調至1,050億美元(約8,190億港元),因為大摩認為無人車商業化進程比預期慢,無人的士正式投入服務的時間有很大機會延後,同時投資者對自駕車公司注資的意欲也沒之前那麼強烈。

 

根據摩根士丹利評估,物流及運送業務佔Waymo市值逾五成份額,未來發展舉足輕重。(圖片來源:Waymo官網)

 

  面對公司估值大幅縮水的困窘,Waymo執行長John Krafcik表示,Waymo 現正研究將其自駕技術應用於貨運業,並會與相關業界人士保持緊密合作。事實上,Waymo於2017年已宣布進軍無人貨車領域,把自駕系統整合至1.5噸重型貨車,可是之後一年多,Waymo無人貨車卻沒有在亞利桑那州的測試場露過面。及至今年6月,Waymo始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周邊高速公路進行新一輪無人貨車測試項目,主要測試貨車在空車和載貨狀態下的行駛表現。

 

  另一邊廂,德國車廠Daimler於今年9月宣布,在美國維珍尼亞州展開「Freightliner Cascadias」無人貨車的實地測試。該車的自駕系統由Daimler最近入股的Torc Robotics所提供,屬高度自動化的Level 4無人車。丹拿貨車北美公司主席Roger Nielsen表示,美國高速公路是他們研發自駕科技的理想場景,又揚言除設廠製造無人車外,更會投資於美國的公路基建設施。換言之,Daimler勾畫的未來發展藍圖是:高速公路基建、自駕系統、無人貨車全屬Daimler體系。假如真的成事,那麼該公司在美國無人貨車市場便可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Daimler更公開表明,計劃於2020年量產Freightliner Cascadias無人貨車。挾著全球最大商用車製造商名號與本身雄厚資本,Daimler的市場宣言確實讓一眾競爭對手寢食難安。究竟除Waymo與Daimler外,目前無人貨車市場上還有哪些主要競爭者呢?

 

  當中不得不提的是,現時獲最高融資金額的無人貨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這家由中美合資的初創已完成D輪融資,募資逾1.78億美元(約13.88億港元),公司估值高達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今年5月,TuSimple跟美國郵政合作,進行為期兩週的無人貨車路面測試,從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到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經由高速公路來回往返5次,每次車程為22小時,並包括夜間自動駕駛的測試;行駛期間仍有兩名人員在車上確保行車正常。

 

與Waymo的光達(LiDAR)偵測技術不同,TuSimple利用攝影機與影像辨識技術,偵測從車旁經過的行人、車輛與其他障礙物。(圖片來源:TuSimple官網)

 

  美國最大電商平台亞馬遜(Amazon)現已跟無人貨車初創公司Embark合作,處理部分貨件送遞。2018年2月,Embark無人貨櫃車在完全不依賴司機的情況下,成功完成橫跨美國東西岸、從洛杉磯到佛羅里達州積遜威爾市的行車送貨測試,總計車程達3,870公里。

 

Embark 於今年9月獲7,000萬美元C輪融資,迄今已籌集合共1.17億美元(約9.13億港元)資金。該公司現擁有13輛重型貨車及70名員工。(圖片來源:Embark官網)

 

  不過,已走出測試階段、真正投入商業市場的無人貨車科企,暫時只有瑞典初創公司Einride。它的「T-Pod」無人貨車已於今年5月正式上路,在瑞典延雪平市每日行駛300公里運送貨物。T-Pod外形有點像《星球大戰》中白兵的頭盔,載貨重量最高達26公噸,採用Nvidia Drive自駕系統,車內不設駕駛座,由操控人員遠端操控,最多可以一次遙控10輛車運作。

 

Einride旗下T-Pod無人貨車每日在瑞典延雪平工業區內的倉庫和碼頭之間運送貨物,日後更會擴展業務版圖至美國。(圖片來源:Einride官網)

 

  為何那麼多公司爭相擠進無人貨車市場?究其原委,無人貨車比無人的士更容易引入市場。相比起市中心錯綜複雜的街道和交通燈布局,無人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路線較為固定,同時也沒有交通燈和行人,行駛場景相對簡單,讓自駕系統更容易應對。

 

  隨著網上購物日益普及,貨品寄運的需求不斷上升,但近年願意入行做貨車司機的人卻愈來愈少。目前北美貨運業有350萬輛1.5噸重型貨車,以及逾570萬名貨車司機,每年要運送的貨物總重量預計會從2017年的152億噸增加至2028年的207億噸,惟司機人手增長卻未必追得上貨運量的升幅。無人貨車的出現正好被視作及時雨,填補這人力缺口。

 

  相信日後各大零售與電商巨擘將會積極遊說政府,讓無人貨車可合法上路。由是觀之,貨車運輸業極有可能是首個大規模應用無人車的商業場景。或許坐上無人車上班、上學之前,我們網購的貨品早已由無人貨車運送而來呢!

 

26/04/2024

AI人工智能 | 不用點擊連結爬文!AI搜尋引擎Perplexity直接給你答案!Google Search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Smart Living #Perplexity #Google搜尋引擎 #AI #ChatGPT #互聯網 #生成式AI #Jeff Bezos #黃仁勳 #智慧生活 #Google Search ##Smart Living

  生成式AI熱潮席捲全球,各式各樣的AI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要數對Google搜尋引擎構成最大威脅者,可能不是名滿天下的ChatGPT,而是寂寂無名的Perplexity。其優勢是即時從互聯網篩選資料,再經AI整合成完整答案回覆用戶,而不是提供網站連結讓用戶自行查詢,完全顛覆過去20年的搜尋體驗,吸引黃仁勳、Jeff Bezos等科技界大佬爭相投資。究竟Perplexity是否有足夠實力取代Google Search,躍居為新一代的搜尋霸主呢?

 

搜尋結果直接提供文本答案

 

  Perplexity成立於2022年8月,隨後推出同名產品「Perplexity」解答引擎。其創辦人阿拉文德·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曾先後任職於DeepMind、Google Brain、以及OpenAI。他希望透過大型語言模型,打破過去逾20年由Google壟斷的關鍵字搜尋模式,讓用戶直接提問就能獲取準確、可信賴的答案。

 

  AI搜尋引擎Perplexity與Google Search的主要分野,在於呈現答案的方式。閣下在Google上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系統只會給出一排排的藍色連結,你要點開多條連結,查閱多個網頁,方能拼湊出你想找尋的答案。

 

  來到Perplexity,閣下輸入的不再是一組關鍵字,而是一條問題。系統先會理解和重新建構這條問題,然後即時從互聯網索引提取相關連結。跟著系統會要求大型語言模型閱讀這些連結,再從每條連結提取相關資訊來整合內容,最終建構出完整的文本答案。

 

Perplexity的回覆內容分為上、中、下3個部分:上方列出資料來源的連結,中間提供一個總結式的答案,下方顯示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問題。(圖片來源:翻攝Perplexity官網)

 

附資料來源連結、相關問題

 

  答案上方附有資料來源的連結,閣下可以點選這些連結,進一步探究答案的內容細節;答案下方則提供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問題,閣下可以點選這些問題繼續追問。如果閣下沒興趣溯源或追問,問答就到此為止。

 

  這種直接給出答案的搜尋引擎,贏得不少網民擁戴,當中更包括前GitHub執行長納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以及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弗里德曼與NVIDIA現已成為Perplexity的投資者,同時亞馬遜(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知名億萬富翁史丹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亦已加入投資行列。

 

黃仁勳(左)表示,很喜歡斯里尼瓦斯(右)所研發的Perplexity,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圖片來源:X.com@AravSrinivas)

 

  2024年4月,Perplexity宣布成功獲得6,270萬美元(約4.89億港元)的融資,累計募資額已達到1.65億美元(約12.87億港元),令公司估值攀升至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以上,成為初創「獨角獸」。目前Perplexity每個月處理的搜尋次數高達1.69億次,月均活躍用戶數已達1,000萬人。

 

擬相關問題旁插入廣告圖利

 

  Google的主要收入來自搜尋廣告,Perplexity對這塊大餅當然感興趣,現正準備在自家平台上賣廣告。Perplexity在提供答案之餘,也會列出用戶可能感興趣的相關問題,引導用戶作進一步的知識探索;「相關問題」所衍生的查詢量,約佔平台總查詢量4成,可說是非常受歡迎的功能。

 

  如今Perplexity有意在「相關問題」旁邊加入廣告商贊助的問題,用戶點選問題後會繼續顯示相關廣告連結。此做法跟Google在搜尋結果上方插入搜尋廣告非常相似。該公司表示,這項廣告功能將在未來幾季推出,惟未有披露更多細節。

 

  儘管Perplexity看似形勢大好,但以往曾有多家公司試圖挑戰Google 搜尋霸主的地位,卻始終未能成功。究其原委,Google的競爭優勢在於,全球大部分網民已被吸進Google的生態圈內——大家瀏覽網頁用Chrome瀏覽器、收發電郵用Gmail、尋路前往目的地用Google Maps……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已離不開Google,因此亦很難完全擺脫Google Search。

 

為求增加收入來源,Perplexity宣布推出企業版方案「Perplexity Enterprise Pro」,向企業客戶提供更安全、可控的AI搜尋引擎。(圖片來源:翻攝Perplexity官網)

 

Google藉生態圈隔絕對手

 

  更何況,Google生態圈內已有足以跟Perplexity、甚至ChatGPT匹敵的AI工具Gemini。日後Google可以輕鬆地將Gemini融入到旗下其他產品,為用戶提供無縫接軌的體驗。例如用戶詢問Gemini怎樣前往某個地方,它可以把用戶連結到Google Maps,在地圖上顯示行走路徑。如此看來,即使Perplexity可以提供更直接、方便的搜尋體驗,也未必能夠抗衡整個Google家族。

 

  不過,Google搜尋部門負責人普拉巴卡爾·拉格萬(Prabhakar Raghavan)在2024年3月的內部會議上提醒員工,搜尋引擎市場已不像15至20年前那樣,「生活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故此Google必須像運動員般作出迅速反應,以應對不同的市場變化。他特地讚揚Gemini研發團隊,將每週工時從100小時增加到120小時,結果只花了短短10天就解決80%影像辨識問題。

 

  由此可見,面對AI初創群雄並起的變局,Google絕不敢掉以輕心,所以積極提高內部危機意識,並高度重視AI模型研發,幫助公司走得更遠。另一邊廂,在高昂研發成本和投資者的壓力下,Perplexity要想盡辦法開拓收入來源,務求繼續活下去,才有機會可以挑戰Google。

 

延伸閱讀:

微軟100億重押OpenAI!Bing整合ChatGPT強化搜尋能力,劍指Google龍頭位置!

Apple自建搜尋引擎?傳蘋果開發「Pegasus」挑戰Google Search,搶攻百億搜尋廣告市場!

Google最強AI模型來襲!Gemini搶攻企業、消費者、手機3大領域,建立完整AI生態圈碾壓ChatGPT!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