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8/05/2018

【是商舖還是博物館?】懶理老婆囉嗦!陳烘為相機堅守半世紀!

#職場 #古董相機 #菲林相機 #收藏家 #人物專訪

  玩相機的人,幾乎無人不識陳烘。他是香港古董相機會會長,在尖沙咀經營相機買賣至今已逾半個世紀。而有趣的是,雖然陳烘打開門口做生意,店內卻放滿他珍藏的非賣品。「很多人都說,陳烘有時都不賣相機的。那是因為我真的很愛相機,捨不得呀!」他一臉理所當然。

 

 

雖然打開門口做生意,但店內不少相機其實都是非賣品。陳烘說:「我真的很愛相機,捨不得賣呀!」

 

  雖然愛得難捨難離,但回溯陳烘與相機結緣的故事,竟像是一場「盲婚啞嫁」!時間回到1962年,十八歲的陳烘趕上了大逃亡潮,從廣州來到香港,然而人生路不熟,想找工作也因沒有「舖保」而處處碰撞(註:六十年代時,僱主擔心員工手腳不乾淨,都會要求求職者有親族擔保或店舖擔保,才會考慮聘用。)。陳烘說:「我隻身來港,又只有中二學歷,哪會有人願意給自己作擔保。我前前後後共寄了一二百封求職信後,才獲遠東有限公司聘請做『後生』(即雜工)。」

 

陳烘自言不是讀書材料,卻愛吸收知識。他一天訂閱五份報紙,還會做剪報。

 

  雖然找到工作,但陳烘隨即面對另一個難題──他對相機毫無認識!「在這裏做幾個月,在那裏做幾個月,只會一事無成,成了『屎坑關刀』無行得。所以我投入相機行業後,就愛上了相機。」也許,老一輩的夢想就是這麼簡單,認定了便是一生。

 

數碼相機是麥當勞快餐

 

陳烘拿起攝影雜誌,逐張相解說菲林相機和數碼相機的影像差別。

  

  「菲林相機是永恆的。」這是陳烘常常說的一句話。「它不像數碼相機,不會買了兩三年後便落伍。我敢說,現在每一百個玩相機的年輕人中,有十個都在玩菲林相機。」他又指,數碼相機恍如麥當勞快餐,只能用來填飽肚子。要是拍到不滿意的照片,就乾脆刪掉,沒有感情可言。「但使用菲林相機時,不但拍攝的時候會心慌慌,及至拿去沖曬、相片到手前,都會因為不知效果如何而心驚膽顫。而當看到相片的質素很美時,那份喜悅也是非筆墨能形容!」

 

  陳烘又娓娓道來相機的歷史,更不下一次強調,1950至1970年代的相機鏡頭是最好的,全因當時的鏡頭玻璃提煉是採用了「鑭」和「釷」兩種元素,能提高玻璃的折光性能。只可惜這兩種元素被驗出有輕微放射性,歐洲國家為了環保需要而決定不再使用。「現代鏡頭拍出來的畫面很銳利,若拍攝環境比較昏暗,畫面便會黑漆漆一片,看不到細緻的光位及流暢的漸變部分。」然後他拿起放在一旁的攝影雜誌,逐張相解說菲林相機和數碼相機的影像差別。「你看!以前拍出來的照片很有立體感,看上去好像是凸出來了。」

 

賣不走只因捨不得

 

原來陳烘的襯衫都是找裁縫訂造的,所以袖口位置縫上了「D.Chan」。他說:「不一定是大牌子才好穿,自己訂造更貼身舒服。」

 

  難怪近年古董相機愈來愈貴,而為了得到心頭好,陳烘和一眾相機發燒友都不惜大灑金錢。「玩收藏的人,通常都有較好的經濟條件,所以往往志不在錢,只務求能擁有那件物件。所以我常說,錢是不能拿來和精品,尤其是藝術品作比較。」他又笑說,他曾試過為了買一部相機而耗上了若干年耐性。「他(賣家)當時不願意割愛賣給我,我就等,等幾年也不怕。每逢看見他,我都會問:『怎樣啦?肯不肯讓給我了?』」

 

  不過他認為最經典的一個相機癡,莫過於是那個偷偷摸摸買相機的大法官。「他每次來我這裏買了相機後,都管我不要用印有『陳烘相機』的膠袋;反而他會先去超級市場購物,拿了一個大膠袋後,再把包了氣泡紙的相機放到最裏面……這是因為,他的太太每次看到他拿著『陳烘相機』的膠袋回家便會罵他。」

 

  陳烘忍不住哈哈地笑起來,然後說:「我老婆也常常嘮叨我,讓我快點把相機賣走。我只能夠說,她對相機都沒有感情,所以她的囉囉嗦嗦,我全都不理。」

 

 

訪問後,陳烘拉著攝影師,繼續如開籠鳥般細說相機的故事。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