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18/11/2022

香港都有造琴師?每年手造4部小提琴、復刻古典名琴音色!本土小提琴工匠以慢工對應速食:做出心中理想的聲音

#Made In Hong Kong #香港製造 #造琴師 #人物專訪 #人訪 #小提琴 #人物訪問 #人手製造 #Ray Leighton Lee #小提琴造琴師 #李智朗 #Ray Lee #Ray's Fine Violins #自學 #樂器 #創業 #古典小提琴 #古典名琴

   今時今日,在香港長大的小朋友,為了贏在起跑線,自小學習樂器已經基本。就算不懂豎琴、長笛,都線能彈奏鋼琴、小提琴。學樂器就聽得多,但大家又曾否想過,靠我們的一雙手,也能造出演奏無數動人樂章的樂器?李智朗(Ray)和很多人一樣,自小已學習小提琴,不過他在長大後,並沒有如其它人只把樂器當成興趣,或是成為小提琴家;他選擇的是,成為香港極少數的小提琴造琴師。

 

 

小提琴造琴師李智朗(Ray)

 

下一頁:一切由自學學起?

 

高級小提琴工匠由自學學起?

 

  不少音樂人也喜歡以工廈作基地,Ray也不例外。黃昏時分,工廠區的人忙著下班回家,Ray卻顯得份外精神,正要開始他一天的造琴工作。各式專業用具、純熟的手藝……出自Ray手中的小提琴,由零開始,全人手製作,每年產量只有四部,售價由二十萬港幣起。雖然價格不菲,但Ray的小提琴不乏捧場客,waiting list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地,連職業小提琴家也是他的客人。

 

由Ray所改造的小提琴。

 

  常說風光背後總有辛酸,Ray的音樂之路也不平坦。Ray曾於唱片公司任職音樂製作,及後更自己開設公司售賣音響器材,卻於03年因沙士結業。前路茫茫,Ray想起了從前小提琴老師的一句:「你的耳朵這麼好,不如去造小提琴吧。」這句話,令Ray從零開始,踏上他的造琴之路。

 

各式木材。

 

  萬事起頭難,在香港,造琴者已是少之有少,想拜師學藝,更是難上加難。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Ray只能從自學入手,到圖書館找參考書、上網看造琴教學。自小音樂天分過人的他,在自學時期所造出的小提琴已獲不少客人青睞,不過對於本身已是「琴痴」的Ray來說,既然要造琴,造出來的,也必定要是要令自己也滿意的作品。

 

下一頁:找出古典名琴的DNA

 

只為重現古典名琴音色

 

  Ray決心要到美國進修,為儲學費,Ray把當時教小提琴的收入全都儲起來,甚至要捱餓過活:「當時很瘦弱,是真正的捱餓,瘦得會摸到自己的骨頭。」最後Ray如願以償,成功到美國芝加哥向著名造琴師Michael Darnton學藝,前後一共花了5年時間來回學習。

 

 

  從自學造琴到向大師學藝,Ray一直以重現古典名琴的音色為目標。「那些名琴的音色有很豐富的色彩,亦有很多細節變化,能夠和演奏家有很好的溝通,令到拉奏它的人,會覺得這個小提琴是有靈魂的,我的琴就是追求這一方面。」Ray說。

 

 

  最後他發現原來小提琴的孤度,才是古典名琴的最大秘密。古典名琴的孤度經過精密計算,猶如小提琴的DNA一樣,令每部名琴也是獨一無二,能奏出動人音樂。「我想做一個琴也可以好像那些大師所使用的名琴,有一種聯繫,和人的情感上有好大聯繫。」Ray指,現代小提琴的音色早已是公式化,單一而缺乏生命力,古典名琴所奏出的,卻如畫家的調色盤一樣,充滿不同色彩。

 

下一頁:造琴之路該如何走?

 

造琴之路該如何走?

 

  造琴之路並不易走,而令Ray堅持至今的,絕對是他對小提琴的熱愛。「小提琴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美麗的物體,或者可以稱它為美感的本體,看著它便覺得這個是『A Thing of Beauty』。」對Ray來說,無論過程有多苦澀,能以自己雙手,把「美麗」造出來,這種成功感,比任何事情都來得重要。

 

「小提琴造琴師,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職業,更是一個身份。」

 

 

  說得美好,但現實又容許嗎?在香港這個事事講速食的城市,慢工細貨的造琴之路顯得份外崎嶇。身為少數工匠,Ray認為香港人所習慣的「功利主義」,扼殺了很多人的興趣,甚至夢想,「即使我們追求文化,也是希望能夠速食。你給我一個日子,告訴我學這件事要多少年、要多少個月、多少錢。他們很看重成果和利益。」的確,就以手上的小提琴為例,有多少人真的是為興趣而學,又有多少人只是為考試而學?

 

 

  慶幸的是,在這個快要乾涸的文化沙漠上,仍有一顆顆小種子,等待發芽。「香港仍有很多有心人,對小提琴有興趣,想學習這們手藝。」現時Ray也有收下少數學生,傳授他們造琴的工藝,希望他們不會像當年的自己,多走了冤枉路,「我希望把這們手藝,在我成長的地方,承傳下去。」

 

  「這個世界有很多事物我們未必可以掌握到,或是能夠改變到;但是透過小提琴,我終於可以做出我心中那種理想的聲音。」

 

  在香港,到底還有多少空間,容得下像Ray這樣的少數工匠?

 

18/02/2022

香港製造 | 一張充滿本土情味的紙巾!全港唯一紙巾廠負責人:希望香港有引以為傲的自家出品!

#香港製造 #內地設廠 #香港 #製造業 #BooZ #人物專訪 #紙巾廠 #紙廠 #竹漿紙 #香港精神木漿紙 #本土情懷 #Made In Hong Kong #工業 #本土 #hohk #紙巾 #工廠 #天能紙業

  「……乞嚏!」打一個噴嚏,你要用多少張紙巾?1張、2張?還是更多?曾有調查指,香港人每人每日平均用 8.74 張紙巾,把全香港人的紙巾用量加在一起,每天總共消耗足足超過6,500萬張紙巾。

 

  雖說紙巾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走進超市,看著林林總總的紙巾品牌,一個標榜親膚、一個以環保作賣點、一個以張數取勝……令人不知從何入手。也許你我也會覺得不要緊,反正也是用完即棄,有得用就可以了,何需理會它從何而來?但在香港,原來有個人、一間紙巾廠,專注生產本土紙巾,名副其實「Made in Hong Kong」。

 

紙巾「職業病」?

 

  「我每一次出街的時候,也會留意,別人在車上面用甚麼牌子的紙巾;每一次去睇醫生,也會看看診所的櫃枱是用甚麼紙巾;我很喜歡去看別人的紙巾,看看別人的產品是怎樣。」眼前這位男士,並非有特殊癖好,亦不是有強迫症,極其量只能說是「職業病」,因為他是一位紙巾工廠老闆,擁有多年紙巾生產經驗,他是Kenneth。

 

天能紙業總經理 容碩峰Kenneth

 

  Kenneth早在八80年代已在香港設廠,和很多工廠一樣,後期因為經濟轉型、成本上升和人手不足等問題,Kenneth決定轉移至內地生產。然而在2021年,他卻再把紙巾廠由內地搬返香港,開設本土紙巾公司「天能紙業」。

 

位於將軍澳工業村的「天能紙業」

 

  作為現時香港唯一一間生產盒裝和包裝紙巾的工廠,「天能紙業」旗下共有兩款產品,分別是「hohk」和「BooZ」,前者為木漿紙巾,即是平日你我他都常用的白色紙巾;而後者則是竹漿紙巾,適合皮膚敏感人士。

 

木漿紙巾「hohk」

竹漿紙巾「BooZ」

 

  不論是哪一款,一張紙巾,由原紙開始摺疊、切割,以至壓花、包裝等,每一個工序都十分講究,而從內地回港設廠,不用多說,你我都知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

 

下一頁:香港設廠有多困難?

 

人手 + 機械 = 香港設廠最大困難?

 

  在香港開設紙巾廠,堪稱要過五關斬六將。由零起步,大家可能會認為困難當然落在選址和成本等基礎問題上,但Kenneth直言在香港設廠最大的困難,是人手和機械的問題。現時紙巾廠的機器分別來自韓國和台灣,在機器維修和保養上,很多零件都未必可在香港找到,所以維修生產紙巾機器總比一般機器困難。

 

目前紙巾廠的機器主要來自韓國和台灣。

 

  有機器,當然也要有人手去操作。然而自香港去工業化後,操作生產機器的人手愈來愈少,一直抱著「工廠夢」的Kenneth,知道香港有很多從工程系畢業的學生,打算向他們招手,但時代早已變遷,香港製造業已不如以往般輝煌。

 

  「當初的想法有點天真,打算可以從這些途徑去請人,但最後發現原來大部分在香港畢業的工程系學生,他們最終選擇的行業是建築業。」Kenneth笑說自己當年天真的想法。香港行業單一化,畢業生往往偏向從事與金融、地產相關的行業,加入香港製造業的人早已變得寥寥可數。

 

下一頁:從頭做起只為4個字?

 

從頭做起,只為「香港製造」!

 

  難題眾多,製作業的輝煌年代似乎不復來,為甚麼Kenneth仍堅持在香港生產紙巾?全因「香港製造」四個字。聽到香港製造,不難會令人聯想到多年前曾風靡一時的熱潮。80年代香港製造業盛行,既有本土情懷,又有品質保證,人人都愛香港製造的東西,「當年我們有一個名稱叫做Q嘜保證,大家對香港製造的信心很大。」Kenneth一臉自豪地說。

 

名副其實「Made in Hong Kong」的紙巾。

 

  到了90年代,大家希望買東西愈來愈平,Kenneth便和其他廠家一樣,把生產線搬到內地繼續做紙巾,「當時我的同事曾戲言說,那時候超市的盒裝紙巾,最貴和最平的盒裝紙巾都是由我們工廠製造。」即使內地人手多成本低,Kenneth的紙巾廠仍是處於代工模式,並沒有自己的品牌。

 

 

  直至近年,香港人的消費習慣再有明顯轉變,Kenneth察覺大家重拾對產品質素、安全性的要求,成為他回香港的一個契機。而搬返香港從頭做起,一直支持Kenneth的,亦正正是「香港製造」四個字。

 

  「當你去韓國,你見到每一架車也是韓國車;當你去到日本,你會發現買外國食物是十分困難的,只有日本本土食物;你也很少會聽到加州人不是吃加州橙。」的確,每個地方都會有令當地人自豪的一種產品,但說到香港,卻好像到了嘴邊卻說不出來,Kenneth希望香港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一款產品,令香港人自豪。

 

於小小的紙廠,Kenneth凡事也要親力親為。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香港絕對是我的家,沒有事情可以比在家中做到的更開心。」Kenneth說道。對他來說,香港製造業對養大他這一輩人有很大的功勞,除了想承傳「香港製造」品質,他亦希望可以藉此好好回報香港。

 

  「我們雖然只是一間小小的紙廠,相比起很多大工廠我們不值一提。但我們希望可以作一個帶頭作用,我們每一個員工都是香港人,我們可以利用香港的物流,與很多香港的夥伴合作。」即使只是一間規模很小的工廠,Kenneth也想為香港這個家出一分力。

 

下一頁:只望給大家多一個選擇

 

望給香港人多一個「選擇」

 

  要承傳「香港製造」這個金漆招牌並不容易,除了要在產品質素上有保證,亦要與時並進。「我們聽到不同的聲音在告訴我們,原來大家對紙巾的要求可以很不一樣,有些人希望紙巾厚一些,有些人希望紙巾薄一些,或是有些人希望紙巾的張數更多。」

 

  聽到用家不同的聲音後,Kenneth在產品設計上花盡心思,不像其他紙巾品牌一樣,把紙的厚度放首位,而是嘗試一條新路線,給大家多一個「選擇」。

 

Kenneth旗下紙巾的「大合照」

 

  「我們希望把選擇放到客人手上,客人認為想用厚些的時候就會用兩張,不需要的時候就用一張。」Kenneth在產品上選擇用了兩層紙,為的就是希望把選擇放到客人手上,由客人自己話事,正如公司第一句口號:「有得揀,你會點揀?」

 

  經過一年的努力,Kenneth的紙巾終於在市面上嶄露鋒芒,超市、網購都可以找到,除了正式打入市場,最令Kenneth開心的事,莫過於看到有人用他的紙巾,得到別人的認同。

 

  「有一次我去到一個不太熟悉的朋友家中,他不知道我做紙巾,但我看見他買了一盒我們的紙巾,我十分開心。」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Kenneth以第三者的角度向朋友了解對這款紙巾的看法,令他知道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是一件正確的事。

 

下一頁:紙巾的意義

 

一張紙巾的意義

 

  從小在紙巾廠長大,由從加拿大畢業回港開始,今年已是做紙巾的第19個年頭,對Kenneth來說,紙巾早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慶幸我做了一個自己很喜歡的行業,每一天我仍然在學習,每一日也有新的知識,所以我沒有辦法認同別人跟我說:紙巾,沒甚麼特別。」Kenneth認為,做好一件事需要花很大的精神和心機,即使是用完就丟掉的一張紙巾,但其實當中也有很多細微的東西,慢慢研究,才可以做到最好。

 

「回來香港這個決定,是一個冒險的決定,但我認為是一個值得的決定。」

 

  平平無奇的一張紙巾,除了清潔,更盛載了努力和汗水。也許你我從來沒有認真看待過一張紙巾,下次當你拿出一張新的紙巾,不妨試試欣賞當中的工藝,細細感受別人在箇中投放的心血。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