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5-05

從母親節看中港關係

  5月8日是母親節。這個傳統 是從西方而來,最早源自古希臘。在1月8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蓋亞(Gaia,即大地之母)致敬。

 

  現代意義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Anna Marie Jarvis(1864-1948) 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母親,當母親去世時,她悲痛欲絕。其後和朋友發起成立母親節,最後終於如願以償。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2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

 

  中國人敬愛母親,由來已久,但中國傳統一向並沒有母親節。不過在2006年11月13日,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曾以《創設中國母親節》為題,提出設立中國人自己的母親節,建議孟母可作為中國母親節的形象代表。到2006年12月,中國民協節徽文化委員會、連同孟子故鄉鄒城的市委市政府、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及其他有關單位,正式成立「中華母親節促進會」,並確定將農曆的四月初二,也就是孟母生孟子這一天定為中華母親節。

 

  無獨有偶,今年的5月8日,正好是農曆的四月初二,令到今年的母親節非常特別,也就是西方母親節與中華母親節在同一日,中西合而為一,而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之地,香港人慶祝母親節,會否也有其獨特性?

 

  如果說,香港人的母親,都來自香港的婦女群體,則不少母親,應是不快樂的居多。因為上月初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訪問了878名婦女,調查發現香港婦女的幸福指數在下跌,平均幸福指數由去年7.26分下降至6.97分,而感到幸福的婦女減少約2個百分點,反之覺得不幸福的婦女則有所上升。據知婦女不幸福主要是因為健康及經濟問題。

 

  又或者說,把眼界放大放遠一些,香港人的母親,不必局限在婦女身上。若香港是兒子,則香港的母親,會否是中國?中港關係,是否有如母子或母女關係?若然如此,則中國作為香港的母親,是否也不快樂?特別是今年農曆新年期間,香港旺角的擲磚頭事件,相信中央不會樂意見到,甚至會認為是不肖子的所作所為。

 

  說中國是香港的母親,早在去年5月,美國《華爾街日報》便曾刊登一篇報道談及香港的自由民主,文中引用了一句訪問者的說話:「中國是母親,香港就像小孩,母親不自由民主,小孩又能如何生存?」結果被很多網友在其臉書上大罵,謂「香港在1841年開埠,中共則成立在1949,試問世上可有兒子比自己親母年長100多歲?」

 

  這種爭論,問題在於錯將中國等同中共。中共只是一個政權,中國則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以母親節為例,若愛中國文化,則中國偉大的母親何止孟母?周代的三個母親: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就值得大書特書,今人以「太太」稱呼已婚女性,就是紀念「三太」。

 

  可惜現今許多人的愛國,就像慶祝母親節一樣,平時對母親不孝順,只在母親節時請母親吃一頓飯,送一束康乃馨,這叫做「忽然孝順」。等於不少「忽然愛國」者,長年累月都沒有接觸中國文化,讀懂中國歷史,直到有需要時,與一己利益攸關時,才搖身一變,大喊愛國口號。但有識之士,早已看透這種虛假嘴臉而嗤之以鼻!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