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3-16

網購陷阱多 英國衫變韓國貨

  【晴報專訊】網購方便,但亦滿布消費陷阱。消委會指去年接獲涉及「貨到付款」交易投訴激增14倍,單計今年首2個月已較去年多31宗投訴。消委會提醒,「貨到付款」多數涉及現金交易,消費者難掌握商號戶口及聯絡資料,出事後無從退貨及退款。有個案是訂購英國品牌外套後,送貨時竟收到「韓國貨」;另有個案想退貨時,商號網頁連結已失效。

 

不少速遞公司稱「貨到付款」交易中,他們只擔當運送及代收貨款角色,不會介入爭拗,苦主難以追討。(iStock)

 

  網購時「先送貨,後付款」乍聽很划算,但消委會指去年接獲89宗「貨到付款」購物投訴,遠超前年的6宗;今年首2個月亦接獲32宗個案,主要涉及貨不對辦。苦主想退貨退款,但因商號資料不全,追討較難。

 

發現問題後 賣家多消失

 

女士多喜歡網購心頭好,但要小心選擇付款及取貨方式,以免得不償失。

 

  近年社交平台更成為不良商號「釣魚」重災區。楊小姐受社交平台一標榜「英國正品」及「免運費」的帖文吸引,點擊進入一時裝網頁,以429元訂講英國某品牌外套。楊指網頁設計精美,商品描述詳細,但收到貨品卻是韓國品牌的同色外套。她與商戶交涉,對方本答應最多退回40%貨款,但其後再無音訊;聯絡號碼接聽者卻聲稱只負責運輸。

 

  而苦主李女士受網店「限時買一送一」優惠吸引,以469元訂購原價900元的品牌背囊。但速遞員送貨時,拒絕她先驗貨的要求;李簽收後才發現背囊尺寸細小,且屬不知名品牌,她要求退貨,亦被速遞員拒絕。她欲投訴時,才發現商戶網頁連結已失效。

 

不經信用卡 反而更高危

 

  另一苦主陳先生亦通過社交平台,購買了490元的運動鞋,收貨後發現左右腳尺碼不一,想投訴時才發現網頁無記載公司名稱和電話。他經電郵聯絡賣家,對方着他先退貨,並支付58元運費,陳照辦後,對方即告「失蹤」。消委會介入後,發現送貨單寄件人只有幾個英文字母,寄出地址在貨櫃碼頭,無從追查賣家。

 

黃鳳嫺指購物時謹記「便宜莫貪」,是最有效減低風險的方法。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上述個案中2宗已交海關跟進。她指,不少人對「貨到付款」存在盲點,認為不向賣家提供信用卡資料會更安全。惟若經信用卡、銀行轉帳或電子支付平台付款,消費者事前已可檢視賣家是以個人或公司戶口收款,且有月結單或轉帳紀錄為證;若發生問題,有機會經信用卡公司退款申索機制,追回損失。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時事要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網購 #貨到付款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