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8-29

美國大選電視辯論的「戲裏戲外」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第一場電視辯論上周舉行,這是共和黨參選人爭取黨內提名的第一場公開辯論,前總統特朗普拒絕參加,因為他目前處於領先地位,不想在台上被競爭對手群起而攻之,而且這場辯論有八人參加,每人發言時間受限制,特朗普不能「咬住」對手「死纏爛打」,無法發揮他伶牙俐齒的優勢。

 

  儘管不參加辯論,但特朗普仍想讓媒體保持對他的關注,於是他接受前福克斯新聞(Fox News)金牌主持人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的專訪,透過社交媒體X(推特)在電視辯論開始前播出,試圖吸引媒體的報導,削弱電視辯論的影響力。

 

大熱州長「倒灶」   政治素人冒起

 

  美國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始於1960年,民主黨的甘迺迪(內地譯作肯尼迪)靠一場直播電視辯論樹立起自己英俊瀟灑、年富力強的形象,最終戰勝了時任副總統的共和黨對手尼克遜(內地譯作尼克松)。從那以後,電視辯論在總統大選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有時參選人一句話說得不合適,就會遭到大量選民的拋棄,如1988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杜卡基斯。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電視辯論已失去原有的重要性,觀眾人數大減,廣告費收入也被社交媒體吸走。但電視辯論仍然可以製造政壇新星,引導各路「金主」落注。

 

  幾個月前,一些共和黨捐款大戶押注於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希望他在挑戰特朗普時,能複製在州長選舉中取得大勝的經歷。但一個夏天過去了,雖然投放了大量廣告,德桑蒂斯的民望卻並未上升。在上週的辯論中,他表現欠佳,被其他對手搶了風頭。儘管在八人之中他的民意支持度暫時領先(12%),但與特朗普仍有近40個百分點的差距(特朗普從56%降至50%),德桑蒂斯似乎力不從心,這難免會讓支持他的人感到失望。

 

 38歲企業家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以「政治素人」之姿居支持度第三。(AP)

 

  有可能追上德桑蒂斯的是38歲企業家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這位「政治素人」從未競選過公職,目前在共和黨選民中的支持度排第三(大約10%)。他自稱代表年輕人的聲音,希望美國政府能幫助他這代人實現夢想。在上週的辯論中,他與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黑利 (Nikki Haley)激烈交鋒,強烈反對美國軍援烏克蘭,指責同台的政客跑去烏克蘭首都基輔朝拜「教皇」澤連斯基,但對夏威夷毛伊島火災難民和芝加哥罪案高發區的人民卻不理不顧。這番高調令他知名度大增,有媒體報導說,一些捐款人看好拉馬斯瓦米的前景,已經開始為他籌款。

 

  有政治評論員和共和黨競選顧問看好黑利,認為她在辯論中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口才好,有從政經驗(做過州長),具國際視野。他們認為黑利也有機會吸引更多政治捐款,但長遠來講恐怕不是特朗普的對手。

 

台前政客辯論  幕後團隊助推

 

  美國大選的電視辯論秀是「團隊作戰」,絕非「單兵肉搏」,即使是有經驗的政客也要花費大量時間提前做準備,在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舉行一對一辯論時,整個過程就像上演一場大戲。助選團隊會預備好各種問題的答案,還會找來一位資深「拍檔」扮演對手,與總統候選人進行模擬辯論,根據錄像找出己方的弱點或疏漏,然後加以改進,務求在每一次發言時都能「擊中對方有效部位」。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會主辦機構發的文件袋。(作者供圖)

 

  我在美國做記者時採訪過三屆總統大選,最後一次是2004年,當時是共和黨總統小布殊(內地譯作布什)爭取連任,挑戰者是民主黨參議員克里(John Kerry),如今任拜登政府的氣候問題特使(曾任奧巴馬政府國務卿)。那年的第二場大選電視辯論會10月8日晚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的喬治華盛頓大學體育館舉行,體育館內為現場觀眾搭起了一圈臨時階梯座椅,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回答主持人提問時可以走動,面對不同的觀眾,增加親和力。場地內只有幾名記者,我和幾百名採訪辯論會的記者都在體育館隔壁的練習館,那裏已被改造成巨大的新聞中心,有幾十排折疊桌椅,桌子上有電話,還有幾十部大屏幕電視機。

 

  傍晚時分我跑到新聞中心去佔位,把自己的風衣放在一把椅子上,再放兩份報紙在桌子上,然後就去練習館外面的臨時帳篷吃晚飯。為總統大選辯論會提供贊助的企業不少,百威啤酒總部在聖路易斯市,所以記者用餐的地方免費提供各種百威啤酒和無酒精飲料,有些新款在市面上還從沒見過。密蘇里州畜牧業發達,厚厚的牛排讓我見識了農業州的強項。

 

密蘇里州的牛排讓人眼前一亮。(作者供圖)

 

  辯論開始後,我在新聞中心一邊看直播一邊做筆記,兩位候選人剛剛答完第一個問題,就有克里團隊的人走過來發放文稿,內容是布殊總統剛才的講法不正確,事實是……再過兩分鐘,共和黨的助選人員也來散發「新鮮出爐」的單張,指責「克里參議員的說法不符合事實,……」就這樣,你來我往,雙方都想在第一時間「消毒」,希望用自己一方的說辭來影響媒體的報導。

 

  對記者來說,這些都是頭盤涼菜,熱炒的「大菜」要在辯論結束後才會出現。所謂的「大菜」就是雙方團隊的主要人物到新聞中心接受記者採訪,多數是部長或副部長級高官,包括財政部長、副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等等,同時出現的是在野黨的「影子內閣」成員。這是總統電視辯論中最吸引我的一個環節,因為可以向平時很難接觸到的多位高官面對面提問。我在場內找到克里的外交事務顧問霍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當時的小道消息說,如果克里當選,霍爾布魯克會出任國務卿。我問他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他剛答完一個問題就被助手拉走了。接著我又找到克里的另一位顧問賴斯(Susan Rice),她後來出任奧巴馬政府的常駐聯合國大使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我同樣問她台灣問題,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比外交老手霍爾布魯克要強硬得多。賴斯不僅贊揚台灣的民主化,而且還說大陸如果對台動武,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她的回答讓我對民主黨在意識形態上的「執著」有了新的認識。

 

  儘管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對選民的影響已經愈來愈小,但對採訪總統大選和希望了解美國兩黨未來政策走向的記者來說,這仍是不可多得的「淘金機會」,四年才有一次,實在不容錯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全新節目《說說心理話》青少年不可以戀愛!?真實個案講述驚心動魄經歷► 即睇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美國大選 #拉馬斯瓦米 #電視辯論 #德桑蒂斯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