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

親子理財
21/12/2023

展現新奇事物對幼兒的好處,輔以大學實證為本的家教貼士

#幼兒 #主動學習 #擴展與建構理論 #家教 #親子關係

  我們輔以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實證為本的家教貼士,與父母探討如何幫助幼兒期的子女。研究指出透過展現新奇事物,帶來孩子長遠的好處,包括提高學習成效,幫助成長,幫助他們成為家裏的科學家。

 

  Fredrickson (2001)提出的「擴展與建構理論」認為正面情緒可以擴展孩子想做的事,從而建構孩子的知識和技巧。感到興趣的孩子,會主動探索身邊的事物。

 

  重點是,父母能否為孩子展現新奇的事物,刺激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主動學習嗎?

 

(Shutterstock)

 

  我們曾經講過求知的精神對於兒童的學習進程非常重要,孩子找到興趣便會主動學習。當他們不怕失敗,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經多番嘗試成功帶來滿足感,便會更投入學習,良性循環。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對孩子來說都是新奇的現象例如磁鐵可以吸起萬字夾,靜電可以吸起碎紙,含羞草遇到觸摸會收起葉子,變色龍會隨著環境而變色,毛毛蟲會慢慢變成蝴蝶等。

 

  家長可以從這些新奇事物出發,刺激孩子對四週的人、物和事的興趣,並和孩子一起探索背後的原理,幫助孩子成為家裏的「小科學家」!

 

  研究指出孩子的求知慾在升上幼兒高班時(約五歲)開始出現,但在幼兒時父母父母也可以開始教導,多展現新奇事物會令子女更加得益。

 

  總結:展現新奇事物對教養幼兒的好處,父母應該多嘗試。當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並沒有一種辦法可以教好所有孩子。

04/01/2024

給家長/老師有效的教學方式

#親子關係 #專注力 #考試 #溫習 #學生 #小學生 #中學生 #睡眠 #主動學習 #兒童

  開學又是考試的季節,不少父母要求子女把握最後一秒溫習,凌晨一時還在做試卷,希望能夠拿到好成績。究竟這樣效果是否真的好呢?

 

  研究指出最好的學習效果是學習一會後立刻進行測驗,然後交替地學習和測驗,例如用15分鐘學習,然後用15分鐘測驗,這樣的效果最好,適用於父母在家教導。

 

  同樣在授課一會後立刻進行測驗,然後交替地授課和測驗,例如用15分鐘授課,然後用15分鐘測驗,這樣的效果最好,適用於老師/導師。

 

(Shutterstock)

 

  另一個研究讓一個人分開在一星期內的多個時段去學習,並讓另一個人在一天內一氣呵成地去學習,再來比較兩者的學習成果。研究發現,相對在一天內學完,分時段學習的成效會更好,而且記憶會維持得更久。

 

睡眠與學習

 

  父母如果每天要孩子完成額外的作業或活動而減少孩子的睡眠時間,要留意以下的研究發現了。在過去20年,腦神經科學家發現,睡眠對於鞏固學習成果又非常重要的角色。

 

  研究發現到如果學生先睡一會再做測驗,成績會更加理想。睡覺可以鞏固學習成果,當我們在睡覺時,大腦仍在運作,它會重溫睡覺前發生過的事,這代表大腦正在學習。第二天早上起床,我們的技巧有所進步。雖然我們以為自己沒做過任何事,亦沒有刻意學過什麼,但在大腦裡,知識原來已經不知不覺地鞏固了。

 

  研究又發現專注力有問題有時也跟睡眠不足有關,有時當小朋友的睡眠質素改善時,他們的專注力問題也沒有了,雖然兩者並非絕對有相關,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睡覺。

 

  小結:認知科學家幫助我們了解學習能力的四大支柱,即是專注力、積極參與、改正錯誤和及鞏固學習。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辦公室求生術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