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有種生活
23/11/2018

【清拆宿命】 願最後的鎅木廠不會在發展巨輪下枯死

#志記鎅木廠 #新界東北發展 #人物專訪

  

  最近,腦海中常浮現出這段歌詞……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文明是種進化 儘管適應 別制止它」

 

  想不到的是,15年前推出的《燕尾蝶》,竟然是香港今天的寫照。

 

  記得約一個月前,在Facebook上看到「權哥寫給社會大眾的一封信」,他說,地政總處人員突然來訪,並在志記鎅木廠進行量度工作。這個度尺的舉動,正意味著木廠快將面臨被清拆的命運。

 

位於馬草壟的志記鎅木廠

 

  無可否認,社會的確需要進步,但在種出摩天大廈之前,真的要把最後的鮮花都拔走嗎?有時候,有些地方和行業都不應該為了適應現代化的發展,而否定它存在的價值。

 

 

用一生守住木廠  只因「承傳」二字

 

  說到古洞,很多人都會想到新界東北發展區計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有多少人知道,古洞會有香港唯一的鎅木廠呢?今次有種生活的主角就是志記鎅木廠打理人——王鴻權,權哥。

 

志記鎅木廠打理人,權哥

 

  志記鎅木廠在香港屹立了七十年,經歷了三次的搬遷,由柴灣搬到北角,最後在1983年搬到古洞的馬草壟繼續經營。「人生七十古來稀,我今年真是七十歲。」與木廠年齡相約、七十歲的志記鎅木廠負責人權哥中氣十足地說道。說真的,七十歲早就到了退休享清福的年紀了,但偏偏就因為「承傳」二字而堅持把木廠守下去。

 

  權哥覺得,人與木的關係本來就很密切,由人類懂得鑽木取火開始,木材就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猶如空氣、食物和水一樣重要,缺一不可。權哥總愛把一句諺語掛在口邊,就是「天生萬物以養人」,我們煮飯用木、做傢俬用木、基建又用木,甚至在離世時仍要用木。所以,人們必須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每一棵樹,不能夠用完即棄。

 

放滿木材的鎅木廠

 

  樹木用它的一生來貢獻人類,就如權哥甘願用一生來守護香港最後一間鎅木廠一樣。權哥從沒有半點怨言,只希望可以留下一個空間,讓有心人多了解這個即將消失的行業,讓不知道何時會出現的接班人有個良好的環境繼續向前行而已。

 

七十二行皆有興衰  經歷低潮不等於要消失

 

  一間木廠可以屹立超過半世紀,總是有原因的。兜兜轉轉,志記搬到古洞都三十多年了,新界東北發展區也經歷過很多的討論和爭議,但仍然未能收到地的原因只有一個:這裏真的是很有價值的地方。

 

 

  「如果每件事都以金錢來衡量,這都是膚淺的看法。」也許權哥說得對,不是所有東西都只能用金錢去量度。權哥覺得鎅木業只是在這個時代式微而已,但不代表這行業就要在香港消失。同樣地,即使現在地產業發展蓬勃,但它都會有低潮的時候,根本沒有人可以預料一個行業的盛衰。所以,保持行業多樣性才是現在需要做的事。

 

 

  雖然說鎅木業在香港已經式微,但權哥正努力為木廠轉型。早在30年前,權哥已經開始發展環保木材,接收很多舊燈柱、舊樁柱回木廠,經過處理後循環再用,減輕堆田區的負荷,為環保出一分力。自2016年開始,權哥每月都會舉辦木工班,讓年青人可以有機會接觸木工和鎅木業。有心人將舊木材化身為一張張的小木凳,使木材的生命得以延續,令木材不再成為「負資產」。

 

志記門外放滿了學員做的小木工。

 

  「力歇聲沙 情懷承受不起風化」

  「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

 

  被廢棄的木材可以找到它的伯樂,可惜的是,志記卻沒有這麼幸運,權哥為環保和鎅木業所做的一切卻敵不過發展。究竟在何時開始,我們窮得要連唯一的叢林都割下,去建造所謂的繁華。

 

只有落手落腳去做 才會感受到的感動 

 

  在訪問期間,權哥帶編者走到工廠二樓的角落,那裏是所有木工班學員的第一站。在這個細小的空間中,放著一張木枱,權哥就會用這張枱教學員甚麼是「入榫」。當權哥解釋完「入榫」的博大精深後,他就會把眼前的木枱拆件,然後再叫編者重新組裝,說這是每位木工班學員的入學測驗。編者從沒有接觸過木工,對於幾塊木板和幾個榫位就可以組成一張桌子,而且還不會用上一顆釘子,的確是令人驚歎。

 

完美的入榫位就是不需要用一口釘。

 

  說真的,編者的入學測驗是「肥佬」的,最後還是要權哥出手相助。看著權哥充滿皺紋、青根的雙手,用力地握著每一塊木板,把木枱組裝的同時,還把「入榫」的技術再說多一遍…這時,編者看到的不只是他純熟的技巧,而是那顆真的很想把技藝教授給你的心。 

 

這雙手盛載的不只是經驗,而是承傳。

 

  砌過木枱後,權哥說:「不如我示範一下如何鎅木吧!」

 

  權哥親自提議各種的示範,由拉電据、開動巨型機器,再到鎅好一塊木;如果沒有這木廠,我們就不能夠再看到木屑與火花散落一地的情景。

 

木屑在陽光底下飛揚。

 

  「如果要我們走,我們都要接受。我們犧牲了這裏的工作地方,是否對社會有好的作用呢?」這是權哥在訪問中說的最後一句話。

 

木廠內的機器只剩下權哥才懂得修理。

 

  人們常說「物以罕為貴」,不就是要將最後的東西保存下來嗎?我們願意保護頻危動植物、傳統手打工藝,卻保不了這間早已退到香港最邊陲的木廠?難道香港真的連一間木廠都無法容納嗎?

 

  把文章看過一次後,不妨再聽一聽《燕尾蝶》吧,可能你會更明白為何編者看到權哥和木廠後,就會想起這幾句歌詞。

#食譜 #素食 #數碼營銷 #電影 #移民 #減肥 #創科 #Netflix #外賣 #辦公室貼士 #疫情 #在家運動 #WFH #抗疫不悶 #限聚令 #Pantry熱話
more on 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