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11-11

通脹推高「暖消費」,今年冬天甚麼都貴!

  雖然在北京居住了一段日子,但仍然很期待下雪天,回想去年11月1日北京迎來第一場大雪,一個晚上雪花將全市穿上白衣,不論成年人和小孩都十分興奮,有人即時在街上路旁堆起面帶笑容的小雪人,正是寒冬一份暖意。今年不經不覺已11月中了,上周日剛立冬,十二分期待今年的第一場大雪快點來臨。


  氣象專家預測,今年冬季北半球將遭遇罕見寒冬,歐洲甚至可能面臨「千年一遇」的新低溫。商人是十分聰明的,利用這個預測在市場上不斷散佈今年是有史以來最冷的冬季,令人心理上對溫暖的需要不斷增加,加上棉花、羽絨的價格不斷上漲,寒衣價格升漲;同時在寒冬中,不少人追逐熱騰騰的火鍋、涮羊肉等溫暖美食,今年北京的「暖消費」又在寒風中火熱起來。

 

暖消費帶動電器衣物熱賣

  

  北京踏入11月,晚間的氣溫只是在零度巡迴,由於本月中北京才供暖,因此如果要在床上睡一個溫暖覺,除了有個枕邊人之外,房內最好是添置一台電暖器(香港俗稱暖爐),而筆者就十分喜歡一個「小太陽」的电暖器,外型就如一台電風扇,圓型又紅紅的發熱線左搖右擺就如你家中有了一個太陽在發熱,走到那暖到那,十分方便。陪同朋友到電器公司購買電暖器,發現不少新產品,例如平放在地上的暖脚器,既可取暖又可作為脚部保健產品;另外油壓式的电暖器,原本是一塊塊的發熱板,生產商今年出售的電暖器附送一個小衣架,上面可以放飲品及濕毛巾,取暖同時又可烘乾衣物,一舉兩得。目前的取暖器市場已迎來銷售高峰期,國美(00493)
、蘇寧電器(深:002024)都表示為爭取這個不斷增長的市場,會繼續增加取暖型、電水壺等小家電的存貨量,又會增聘推銷員在各大的店鋪當眼處進行速銷。

 

厚衣羽絨今年沒有平貨

 

  除了在冬天要購置電器,厚衣都需要添置一些,不過在商場內你會發現因為棉花價格一路衝高,穿衣蓋被都要多花點錢了。今年以來隨著棉花價格三級跳,保暖內衣漲價了,羽絨服漲價了,少則漲10%,多的上漲30%以上。由於去年國外歐美的經濟十分疲弱,原本出口的貨品都要內銷,大量衣服在批發市場及商場減價出售。不過由於原材料價值被推高,今年成衣批發市場各類棉服價格一直衝高,其中西直門的動物園成衣批發市場,應季的棉服類服裝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40%以上,因此在市面的冬衣又怎會不加價呢?


  原材料價格上漲亦導致羽絨服價格居高不下,過去每年季前,不少名牌羽絨生產商都會以大減價清了去年的舊貨及舊款,不過今年已很少商場這樣做。羽絨原料由去年每噸12萬元(人民幣.下同),漲至今年28萬元左右一噸,而石油價格波動,導致了羽絨服面料、輔料材料的價格上漲,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也導致了羽絨服價格上漲。


  由此推算,明年的冬衣會因為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再水漲船高,難怪出現一批又一批的囤囤族,有小商店的東主說今年先入貨找個倉儲起來,為明年的冬天做準備,雖然你會覺得有點誇張,但對做生意的,尤其是小生意,有時成本減了就等於賺了,現在甚麼都漲價,有這心態亦不足為奇。

  至於暖消費又怎可缺了吃呢,北京冬季的海鮮鍋、韓式石鍋、涮羊肉都是必不可少,不過今年羊肉、白糖、辣椒、花椒等食材價格都上漲,加上服務員工資又在漲,令餐飲業都在漲聲一片中加價,又或者減少供應的份量才可維持下去。在高通脹前提下,今年在北京真的要過一個「貴冬」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京城札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