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3-09

惱人預算案

  財政預算案對我來說,一直是較陌生的概念,但這段時間,我已經歷了據說是「史上最差」預算案的頒布和修訂,從「財爺」曾俊華堅稱「預算案無微調空間」到後來決定向所有永久居民「直接派錢6000元」,一星期的政治壓力便將經過半年「諮詢」的決定推倒重來,令人不得不懷疑政府的威信。

 

  雖然我並不確定這次預算案是否稱得上「史上最差」,但社會對這預算案的反響確實很大:報紙,電視,網絡上是連篇累牘的評論和新聞;身邊的同事,朋友各抒己見但普遍反應不佳,還有在facebook上的論戰,市民上街,集會一個接一個舉行……連內地的朋友也來問我,是不是港府派錢了?語氣中很是羡慕,他們認為政府是還富於民。

 

  其實,我第一次對「預算案」、「派錢」等有初步瞭解,並不是來自於香港,反而是來自澳門。還是學生的時候,有一次過海去吃豬扒包,跟澳門朋友聊起來,聽她興致勃勃的計劃用澳門政府派的「糖」去旅遊和購物,當時就很羡慕,政府發錢給大家,澳門人民很幸福。後來在香港工作,經濟向好,也享受過幾項政府優惠,比如減免電費,減免薪俸稅之類的,但還從來沒試過真金白銀的收到「糖」。

 

  這次預算案一出來,開始倒並不覺得有多差,反而慶幸MPF戶口裏多了6000塊,正當開心之際,發現周圍香港朋友一個個面露凶光,開口閉口「問候」鬍鬚曾。仔細一想,如果現在就能拿到這6000塊,確實是要好過65歲以後再拿,至少可以用這6000塊幫襯一下iPad2,順便給Steve Jobs籌點醫藥費。

 

  雖說財爺改口向18歲以上永久居民派錢6000元,但是上周末廣大市民還是「含住粒糖落街去」反對,稱預算案短視,也有人周日(驚蟄)上街打小人。

 

  另一方面,新修改的派錢方案令非永居們未能受惠,連粒糖都沒有。報道說香港有30萬新移民,他們生活艱難,很多「N無」家庭拖兒帶女遊行抗議不公平。此外以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就業安排、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在港工作的內地人,粗略統計有數萬人,他們一般都具有較高學歷,在港工作,合法納稅,是香港發展的動力,這一群體亦無糖分。

 

  從有到無,六千元得而復失,令人感慨香港文化一直強調的公平(fair play),在財爺預算案中沒有體現。有人講在派糖這一方面,澳門比香港做的好。

 

  好在香港的財政是公開的,除了每年公布出來接受社會大眾的質詢,還需要過立法會這一關。雖說沒派到糖,但起碼知道納稅人的錢流去了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