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1-21

內地 A 、B 股看高一線

  筆者個人再三強調看好中國內地股市,除了從股值角度考慮外,更重要的是相信其結構轉變的進程不斷加快,其中一個在積極推動改革的人便是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

 

  上周他在亞洲金融論壇上指出,現時海外機構投資者佔內地股市1.5%的比例太低,認為最少可以擴大10倍。以現時QFII和RQFII約3,000億人民幣的投資額計,估計郭樹清目標最低限度要引入27,000億人民幣,這大方向對於改善內地股市結構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今天的內地股市裏有超過八成是散戶,他們的心態較短線,希望賺快錢,未必關心公司質素。這不但令市場充斥炒作氣氛,而且令不少優質公司未能於股價反映其真正價值。相反,較成熟的海外投資者就會對有良好發展基礎的公司感興趣。

 

  過去幾年,內地股市在國家每年超過8%GDP增長下仍每況愈下,歸根究底是資金都跑到房地產去,大家對股市已失去耐性和興趣,令股市嚴重「缺水」。股票市場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融資平台,但在一潭死水裏,企業被迫向銀行或影子銀行以高息成本借貸,繼而影響公司長遠發展。因此引入海外資金不但刺激股市資金運轉,還可透過改善融資渠道以幫助企業和經濟發展。

 

  郭樹清在同一場合亦提到要改善現有的QDII結構,他一席話令香港市場立刻吹起憧憬「港股直通車」之風。

 

  筆者則認為大家不應期望太多,首先QDII並不等於資金一定要走到香港投資,內地投資者可選擇環球市場內任何投資工具。其次,過去幾年環球央行瘋狂印鈔,香港股市仍然表現反覆,問題根本不是缺錢與否,而是被疲弱的內地股市拖累。因此即使真的加大QDII的力度,估計對港股刺激實屬短暫和有限。

 

  現時內地與香港股市的關係好像一雙腳,不可能出現右腳不停向前,左腳卻原地踏步的情況,要求的是步伐一致。因此預測港股未來走勢,不是看QDII,而是要注視中國股市改革進程。

 

  不是每個政府都能有效率地落實其所想,而又得到廣泛民意支持。然而內地政府推動股市改革的決心就給市場不錯信心。自郭樹清上任中證監主席以來,已經多番在公眾場合唱好內地股市,又大大地提高新股上市的門檻,放寬內地保險公司投資於內銀的比例,而且單在去年第4季便批出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QFII,其振興股市發展的目標十分明確,其中把B股轉H股也是一個好例子。

 

  中集集團於中國換屆後便迅速成功B轉H並反應良好,事隔才一個月,內地龍頭地產商萬科於周末宣佈落實以介紹形式把B股轉到H股,涉資達163億港元。內地B股市場在今天更上升超過4%,上周已談過B股的投資機會,這消息似乎讓大家有更清晰的方向。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應對性騷擾三部曲,減輕心理陰影創傷、提升自我肯定方法 ► 即睇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