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3-04-22

又「唱淡」中國﹖

  還記得年初時中國股市氣勢如虹,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分析都認定中港股市今年可脫穎而出,但事隔2個月當兩地股市都自高位調整超過一成後,大家的信心又被動搖了。最近,對於內地股市不利的消息可謂浪接浪,首先中國內地於上周公布了第一季GDP增長為7.7%,低於市場8%的預期,接著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相繼調低了對內地經濟增長的預測;另一邊廂,評級機構惠譽降低了中國內地的主權信貨評級,市場又開始憂慮內銀壞帳和地方債的問題。那麼內地的基本因素,真的在這2個月裏變壞了嗎?

 

  對於經濟增長的「落空」,其實都只是因為市場的預測過分樂觀。去年內地領導人換屆時,指出要在10年內把內地的GDP翻一翻,簡單計算以每年7.2%的增長速度已可達標。再者,內地政府早於年初已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於7.5%,因此市場還停留於「保八」的預期,實在不太恰當。至於內銀的壞帳和地方債的問題都只是舊酒新瓶,每次遇到股市表現不濟的時候便會被大肆炒作。當然,這些分析都有其立論的理據,可是大部分的負面因素早已被消化,並反映在股市的表現。

 

  近期內地股市強差人意的表現某程度上都是因為市場信心不足。中央在收緊貨幣政策的同時,並沒有大量抽走市場內的流動資金。銀行收緊一些信貸風險較高的放款卻是真的,大型國企不愁借不到錢,但中小企及民企的待遇便不一樣。2008年內地政府跟隨環球寬鬆貨幣政策,投放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之後所帶來的後遺症至今仍揮之不去。上了寶貴的一課後,中央對於環球的熱錢非常有戒心,並採取「人鬆我緊」的態度。今次眼看日本央行瘋狂印鈔,中央當然格外留神,人民幣最近屢創新高便可看見日本資金逃離海外造成的壓力。因此人民銀行一直通過正回購控制市場的流動性,但這都只是中國應對外圍環境的一些短期措施。

 

  筆者一再強調,內地希望透過金融市場的成長去推動經濟發展,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前的一個重要議題。因此筆者認為,股市一潭死水或停滯不前並不是中央希望見到的事,近月的調整並沒有影響這大方向。筆者之前多次提醒要等待調整才可入市,經歷了3月的大起大落,中港股市短期再大幅度調整的壓力已減輕。再者,大部分藍籌公司去年的業績尚算令人滿意,而且有能力提高派息的不乏其數,令中港股市的股值變得更吸引。相反,最近美國的公司業績表現參差,短期未必可支持其指數再創新高,反而有機會令資金重返亞洲。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其中一個投資重點是政策轉向,過去幾年被環球寬鬆貨幣政策推高了的資產價格,例如黃金、房地產和債劵,而由於內地股市近幾年一直落後於大多數資產的表現,相對沒有泡沫化的隱憂。

 

  現在投資市場消息和新聞泛濫,當中有很多其實都屬於噪音(noise),屬真屬假,有多大啟示作用,大家應冷靜對待,避免高買低沽的情況。

 

  最後,G20(20國集團)會議結束,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沒有受到批評,今早美元兌日圓已衝至99.86,破100的心理關口已是必然的,日圓後市依然看淡。金價在1,400美元喘定,波幅會收窄至數十美元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