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7-14

家庭主夫

  最近看了一篇《經濟學人》有關「男人」的專題報道。內容提到美國男人所面對的問題:一些教育水平較低的男士,往往難以適應科技、貿易,以及女權主義所帶來的變化。工廠倒閉及科技的發展,讓一些單純需要體力工作的需求下降,而且國際之間的貿易,為世界提供更廉價的勞工,令本土的男士找工作更困難。即使是藍領工作,也需要比以前擁有更高的技術。

 

  不過,美國的男士卻被傳統的思想纏繞,難以接受另一半擁有工作,以及比自己擁有更高的收入;男士在家庭或工作的地位都大不如前。

 

  「男主內,女主外」、「家庭主夫」的情況在香港亦愈來愈普遍。全職父親往往會受到別人的歧視,例如到街市買菜,也會被報以奇怪的目光,甚至子女也會問自己的爸爸,為甚麼不像同學的爸爸一樣需要上班。

 

  其實,父兼母職並無不妥,男性主理家事,更能了解女性平時在家的情況,產生互補的作用,有助促進家庭和諧。更重要的是,要是夫婦二人都無能力僱用家傭,而另一半賺的金錢比自己多,選擇當「家庭主夫」反而更合乎經濟效益。

 

轉載自: 晴報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維基解碼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