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7-27

建設和破壞

  人類一直努力探索自己的起源,有從不同的宗教信念而來,也有從科學角度去分析的起源學說;除了起源,人類也一直在探討末日的問題,甚至嘗試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另一個類似地球、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

 

  終於,美國太空總署似乎有新發現。他們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自2009年升空開始,環繞太陽運行,觀測不同區域的星體;在宇宙內適宜人類區住的區域,找到八顆星體,當中有兩顆行星的體積比地球大12%及33%,算是比較接近,而且相信其表面溫度可以容許液態水的存在——水是「生命之源」,有液態水就代表了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當然,找到第二個地球還在探索階段,人類移民到其他星體還只限於科幻小說的情節。面對著生病的地球,人類受到氣候變化、生化危機、病毒變種衍生奪命疾病,以及戰亂的威脅,人類除了因為科學研究及探索的需要,似乎也想找個後備地球,有一個新的容身之所。

 

  其實建設與破壞只是一線之差。生命只得一次,我們要好好地生活;地球只得一個,我們要好好地保護環境,以及珍惜資源。

 

轉載自: 晴報

WoW WoW星期三:健康網購產品低至$99 (只限今天)► 火速行動

更多維基解碼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