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4-12-11

耶魯的面試題

  認識一位朋友,他是耶魯大學香港區的面試官之一,雖然我家女兒應該沒機會唸耶魯,但近水樓台,也想窺探一下世界頂級大學是如何拔尖挑才的,於是特別向他問問道。

 

  面談原來需要一小時,深入交流,是龍是鳳,不難看出。投考者當然也使盡渾身解數,但來的都是尖子,成績能力相若,面試官該怎樣選擇?朋友道出一個最大貼士:我會將自己變回18歲,想像18歲的我會不會希望跟眼前這個人做同學?他有甚麼過人之處、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得到的?

 

  一個似易實難的難題,考的是甚麼,我不懂說,但讓人想跟你做朋友,發現你的不一樣,似乎是今日香港年輕人最缺乏的特質。

 

  朋友除了作面試官,還會到大學做海外升學講座,每次問答時間,舉手發問的幾乎千篇一律是內地生,完了留下來跟你磨蹭的,也是內地青年人。

 

  這令我想起過去多年在大學講課的體驗,情況類同,香港學生通常來得遲、走得快,對學問的追求較被動,所以每次放學留下來發問的,八成都是內地生。

 

  最近有國際教育機構公布一個連續七年的英語水平跟進調查,結果發現,香港人的英語水平停滯兼有輕微倒退,數字上已被鄰近的上海、北京、天津等內地一線城市趕上了。

 

  我和朋友聊起這報告,問他面試過考生的英文程度,能否印證這點,朋友形容得精采:內地生超越我們的,其實已不單是英語,還有態度。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3 「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了解詳情

更多心筆在妍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