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3-07-04

施與受的喜悅

  請了一天假,沒有去練太極,而是與太太出席了「香港紅十字會」的周年捐血頒發典禮2013。

 

  筆者共捐過25次血,是2637人裏面的其中一人,可以領取紀念章。參加典禮,一是想感受一下氣氛,也可藉此機會與讀者分享。

 

 

  在現場碰到一些朋友,包括「仁愛堂」導員的家長蕭先生,他同樣捐了25次血,閒談期間也碰到一間報館的攝影記者。

 

  一位女士懷孕期間,需要動手術,一共輸了4000多毫升的血,差不多等於一個成年人的血液。她說感受到捐血者的無私和偉大,令她現在一家四口可以齊齊整整,愉快生活。

 

受助者的分享

 

  更特別是,大會邀請了其中一位捐血者上台與這位女士相認,互相問好。讓受助者能親口說多謝,捐血者也能親口送上祝福。場面溫馨令人感動,每一位出席人士也感受分享到施與受的喜悅。

 

  大會也邀請了一位捐過526次的捐血者上台,他是一位健壯和對生活充滿熱誠的「阿Sir」。我們不知道他的職業,但大會司儀是這樣稱呼他的。阿Sir說感謝捐血中心的工作人員,捐血也達到雙贏,受助者受惠的同時,對捐血者身體也沒影響。同時捐血者也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所以要保持飲食和運動的良好習慣,持之以恆。(題外話,這位捐贈者的名字是李錦強,我的名字比他少一個字,但也叨光一點吧!哈哈!)

 

  筆者從這活動中明白到,捐血似乎不是一件大事情,但有意義,我們也不要以善少者而不為之。

 

不要以善少而不為

 

  最後,讀者可能疑惑,為何一個人可以捐血500次 ? 假設一年可以捐4次的話(最新資料是男士每隔75日可以捐一次血),由16歲捐到60歲,也頂多是176次。原來一般超過100次的捐贈者會捐成分血,即血小板,成年人一年可以捐24次。

 

  搜集了一些資料讓大家多些了解捐血。捐血的血型分布最多是O型(42%),其次是B型,最少是AB型。男女比例約52%和48%,年齡分布最多在21至30歲,約佔三成。但是16至20歲的捐血者有輕微下降趨勢,由2003年24.5%逐步下跌至2013年的22.6%,在2012年更低至20%以下,只得19.83%。幸好血液每年收集數量仍然按年上升,中心已有60年歷史了。年青人若身體許可,要急起直追!你們才是薪火相傳的棟樑呀!

 

  祝願各位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感恩。

 

我的開心事

 

  (一) 公司每年訂的聖誕樹,聞起來很有樹味,我跟聖誕樹說:「Hello,你很香呀」,哈哈!

 

  (二) 新年收到一果籃,內有一支檸檬水,水樽外型獨特,本想保留。茶水部門的同事說喜歡,送了給她,環保又找到珍惜物件的人,好!

 

  (三) 撥電往澳洲,知悉哥哥帶兒子去果園摘士多啤梨和車厘子,聽到很開心。

 

  (四) 完成一個5日急救課程,考試應該沒有問題,放下多日的擔憂及完成多年的心願。

 

  (五) 一行十多人在春節去一安老院舞獅,唱歌,與眾多長者渡過一開心及暖意的下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與你分享遭遇欺凌該如何應對 教你兩個方法輕易彈走負面情緒► 即睇

更多親子理財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