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5/01/2015

德農肖像畫

德農肖像畫 Portrait de Dominique-Vivant Denon(1747-1825)

布油畫 0.615米x0.515米

畫家:皮埃爾:保羅.普呂東Prud’hon(Pierre- Paul)(1758-1823)

畫成於:1812年或更早,德農當年應有65歲

現展藏於羅浮宮敘利翼二層56室

  這是德農,羅浮宮博物館首任館長,當時稱為拿破崙博物館。現今大羅浮宮有一翼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18世紀的法國文人顯著特徵是智性興趣極廣,德農就是這類人。原是學法律,覺得乏味,放棄,轉搞戲劇,也寫過小說,但只屬二流作家,作品近乎言情一類,可能是他以小說形式來寫自傳。

 

  在路易十五世時,他的際遇不錯,1772-1787年間曾在俄國、拿波里、瑞士擔任外交工作;在拿波里期間作過許多素描及收集藝術品。1787年選入皇家畫院。1789年大革命爆發,為保護家產,他趕回巴黎,幸得好友亦時當時畫壇一霸的大衛保護,介紹給拿破崙,跟隨埃及遠征隊。在拿破崙軍隊有164位學者,他是最老的一位。每位學者皆獲贈寶劍一把;在2000年退休的羅浮宮館長Rosenberg說,退休時,朋友們送他一寶劍,估計就是德農當年配帶的。他答應在他去世後,該寶劍會捐給羅浮宮永久保存。

 

  在1798-1799短短一年間,德農對當地文物人物及風土人情作了不少素描,1803年成書出版,是很有價值的歷史藝術之作。當他接觸到Alois Senefelder的作品後,他將這種新複製技術傳入法國藝術圈。

 

  德農生平中最令人懷念的是1802年出任中央藝術館(今羅浮宮博物館前身)館長,負責籌建博物館。1803年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他想將羅浮宮打造成「全世界最美的博物館」。重點在教育,編排是百科全書式的。他定下的調子,沿用到今天。他隨拿破崙遠征,所到之處,替拿破崙選上乘的藝術品搬回法國。他充當拿破崙的「眼」;這也許是他最喜歡的描述。

 

  1815年拿破崙輸給盟軍,勝利一方,特別是英國的威靈頓極力鼓動各戰勝國向法國取回原是他們的藝術品。德農雖極力游說,但保護下來的文物不多,心碎,終於向當時復辟的路易十八請辭,那是1815年10月14日。之後,閒散家中,大部分時間在拍賣所流連,繼續私人收藏,保護不少文物不致流失國外。1825年逝世,78歲。

 

  德農的住所離伏爾泰出生(1694)及逝世(1778)那層樓不遠,對面過河就是羅浮宮。他與伏泰相識,後者一生大部分時間被判流放國外,但德農在瑞士做外交工作時卻不怕惹禍,特意拜訪過伏爾泰。兩人性格有相似,文人相器重,難得。啟蒙主義時期的文人都比較有性格,少一點功利味。

 

  畫家普呂東(1758-1823),家貧,父早逝,被Cluny修院收養。羅馬式的修院氛圍激發他對藝術的興趣,修院供他上美術學校,後得獎學金到羅馬學習,接觸到當時主流的大衛領導的新古典主義;但他在追求「理想」的美同時,也比較著重情感,這幅肖像畫可見一斑。畫史家一般把他放在介乎古典與浪漫主義之間。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