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2-16

爛尾口水騷

  甫開年,月月有樓賣的大型發展商,旗下位於東涌的新盤,近期成了樓市風頭躉,短短三周沽逾千伙,近五十人爭搶一伙,成功打響頭炮。認同香港樓市有剛性需求,惟究竟有幾多需求是屬於剛性,又有幾多人說得清楚;況且,連長達廿三個月的樓花也不放過,看來我們要重新定義「剛性」二字了。

 

  情緒氣氛主導成交,所謂供抵過租,已成為上車客急攻的最堂皇藉口,難怪連長達三十個月的樓花與陳年貨尾,均爭相趁加息前散貨了。

 

  環顧近期蜂擁入市的上車個案,多屬有家人幫忙首期的八十後,目光集中聚焦於樓價而非單位面積,只要樓價銀碼仍低於四、五百萬,呎價反屬次要,關鍵係銀行肯批按揭、不少年輕打工族上車客更連同按保借足九成按揭,遂造就蚊型盤有大市場。當偏遠公屋呎價也破萬且勢如破竹,令身兼中國經濟專家、資深地產分析員及上市公司執董三重身份的博士與另一資深地產投資者、手上物業投資組合規模達數百億的另一位博士,在網上為細價樓三至六個月爆煲論連番筆戰,後者更明言看法基於市場上按上按個案,前者則死硬派反對爆煲論,明顯挑機,到後者下戰書時,前者又縮沙抽走文章,後者又向對方大派高帽,原來只是另一樁互相抽水之舉,令好事之徒頓感爛尾兼冇癮。

 

轉載自: 晴報

etnet健康網購 | 6月限定優惠【送:明目藍莓精華36:1】乙樽► 火速行動

更多留給囝囝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