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6-25

炒樓炒蒜後,不妨再炒藝術品

  近年喜歡看一類電視節目,內容是邀請在陶瓷、書畫、玉器、青銅等文化收藏領域的專家學者介紹各種藝術品投資及進行鑑定,有收藏者把自己心愛的「寶貝」帶到現場,由專家和觀眾鑑定真偽,收藏者願意簽下生死狀,一旦被鑑定為贗品便在現場即時以鎚打碎,主持人又引領現場觀眾來一句「去偽存真」,有收藏者在現場哭苦著臉十分無奈,可能在暗駡自已好歹都是一個裝飾品,一下子砸壞甚麼都沒了。

 

炒樓炒蒜後轉炒藝術品

 

  由於藝術品收藏本身的收益穩定性高使其逐漸成為與房地產投資、證券投資三大投資方式之一,金融業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約為15%,房地產業約20%,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回報率則達30%。樓市股市低迷起伏,導致大量的資金開始轉戰藝術品投資市場。今年5月中國嘉德拍賣的張大千《愛痕湖》以過億元人民幣成交;6月北京保利拍賣的北宋黃庭堅的書法名作《砥柱銘》卷以4﹒36億元成交價再創紀錄,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藝術品投資屬於高風險投資,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贗品,投資者投資前得練好自己的眼力。


  央視一個節目《尋寶》,由權威的專家為廣大收藏愛好者免費鑑定,這節目曾到過全國40多個城市,鑑定近60多萬件藏品後發現80%以上是贗品。有經營古玩店的朋友說市場上贗品比例高達7成以上,而且造假造舊的技術完全是專業水平,造假的專業隊伍所造的一些贗品足以以假亂真,加上利用電腦協助造假字畫,甚至騙過專家的眼睛。


  朋友亦提醒不要盲目相信拍賣行,目前許多拍賣行在《拍賣規則》中聲明對拍品瑕疵、真偽不做任何擔保,所以業內人士知道贗品充斥拍賣市場已經不是甚麼新聞,是淘寶或是被人淘走你身上的寶,就一定要先學習常看藝術雜誌和藝術史,常逛美術館和畫廊,再在市場上考自己眼光。


  位於北京三環路東南角的潘家園是全國最大的舊貨市場,喜愛收藏古玩舊物的朋友都會喜歡在此地逛逛,朋友之間有好收藏古玩藝術品者,他們笑言樓市正在調整不好入市,又不懂去炒大蒜、炒綠豆,學習投資藝術品一方面可以培養對歷史的興趣,如果自己的眼光好投資在升值潛力高的藝術品上,回報比房地產、股市、黃金更高。

 

市場急需懂金融又懂藝術理財師

 

  雖然現在藝術品市場的投資者大多是富裕階層為主,但不少小投資者都在找資金出路,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正在密鑼緊鼓推出產品以推動更多一般人以小額資本可以參與藝術品投資。由於藝術品一定要有學習認識的過程,有銀行成立藝術財富理財中心,為客戶提供藝術品鑑定與收藏服務,這類藝術鑑賞計劃的客戶通常先將50萬至100萬元的保證金存入私人銀行,銀行提供作品予客戶選擇,客戶甄選作品後可自己收藏一年,一年後如果客戶選擇不持有或不繼續收藏,可向銀行繳納管理費用後取回保證金,或者客戶可以買下作品作為個人收藏。


  然而商業銀行要在藝術品投資板塊優於同行,就急需既懂得金融又懂得藝術的管理人才或理財師。筆者一位學美術的朋友近年被銀行高薪聘為專業理財師,她說近年多家銀行已明白挖人才的重要性,透過獵頭公司向各大美術學院的畢業生入手,游說他們進入銀行進行內部培訓成為藝術品理財師,不過朋友說不少學美術的人通常有一份藝術家傲氣,一談到美術與錢掛勾總有一點不太情願,但當他們進入社會工作一段時間,發現藝術這門學問絕對可以成為致富之道便願意嘗試,不過學藝術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出色的推銷員,因此目前銀行界對這類人才仍然十分渴求。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如果你如筆者一樣已錯過了炒大蒜炒綠豆的最好良機,趁著人民幣升值的勢頭,資金正找投資出路時,不妨抱著學習的心態抽空看一下筆者所提的電視節目,看看是否可成為你新的投資選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免費講座】陸叔《2024 投資心法·養生之道》講座► ►火速報名

更多京城札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