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12-31

中環人2015年險入困境

  中環人在2015年絕對不好過,市場大起大落,大事小事特別多。市場雖然風光一時,但是其後的動盪也衝擊著各位中環人的錢包,年終獎金花紅大縮水或蒸發在所難免。

 

  更甚的是,筆者認識不少金融界新舊朋友,都加入「被辭職」的行業。商業世界無情,一個人的價值不是在於他有多聰明,而是他能創造多少「被運用」價值。若中環人無法自我增值,總是沉迷著過往的風光,或是墮入「自我感覺良好」的陷阱中,換來的結果就是被淘汰。

 

  筆者今天接受中央電視台證券頻道的專訪,總結了2015年市場的表現,更展望了2016年內地市場的變化,這對於位於我們中國各地的「中環人」將帶來無限的啟示及影響,更將對我們的錢包有著直接的影響。

 

  當中,內地IPO註冊制改革有可能自明年3月1日施行,未來內地資本市場將出現變化,內地及香港的投資者心理上亦需要作出調整。

 

第一項變化-IPO發行速度將加快,效率將提升

 

  參考中證監的數據,目前有600多家擬上市企業「排隊待審」,而符合滬深兩地交易所上市標準的企業數量更遠大於此。註冊制改革將對內地企業發行上市的註冊條件、註冊機關、註冊程式、審核要求作出相應調整,現今的核准制將不再適用,企業上市效率將大幅提升,未來幾年更有可能會出現上市潮。不過,中證監曾多次表示,雖然新股發行的節奏與價格最終將放開,但改革將以漸進式進行,價格和節奏不會一步放開。故此投資者亦無需過度恐慌。

 

第二項變化-內地監管層不再為企業上市「背書」

 

  在舊有的制度下,投資者很多時候均以為企業去到上市這一步,監管機構已經層層嚴密把關,能上市的企業就是好企業。不過,在註冊之下,這將發生微妙的變化。註冊制將以資訊披露為中心,股票發行時機、規模、價格等由市場參與各方自行決定,投資者對發行人的資產質素、投資價值要作自行判斷並承擔風險,各監管機構乃重點對發行人資訊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進行監督,不再為企業上市「背書」。投資者要睜大雙眼分辨企業的價值,日後投資失利也不能只怪監管機構把關不力。

 

第三項變化-抽新股熱潮冷卻

 

  以往新股一上市,天天漲停板,締造了超高收益,更成為投資者熱衷抽新股的原動力。參考內地統計,截至11月底,2015年發行的192家公司網上中簽率平均為0.53%。在4至5月期間發行的新股上市後平均升幅更是超過600%。未來註冊制若落實,新股的「稀缺性」將會下降,定價將貼近市場,新股上市後的溢價理論上亦將回落,抽新股致富的熱潮或成過去。

 

第四項變化 –「殼股」價值大跌 

 

  目前在A股市場,不少上市企業財務業績欠佳,卻因具備上市資格,依然備受熱捧,成為稀缺的「殼股」。在現有的新股核准制下,IPO週期長、成本高,急於上市融資的企業有時需要以借殼模式,實現快速上市,而借殼成本絕不低於數億元。未來註冊制將大幅降低企業上市融資的成本,由於效率提升,上市資格不再如此稀缺,「殼股」將會失去目前的高價。此外,退市制度亦將陸續完善,迫使徒具殼價的上市企業下市離場。

 

第五項變化 – 違法代價更高

 

  在A股市場,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發行日日如是,無法無天。雖然監管機構持續嚴打,但問題仍不斷出現,主要在於違法成本太低,懲罰力度不夠。在註冊制下,監管機構的重點將從前端的審批,後移至事中及事後等等不同的環節,監管力量將集中在稽查執法的問題上,日後違法違規者不能再抱有僥倖的心理,未來註冊制改革實施中將切實維護公開、公正及公平的「三公」市場秩序。

 

  來年市場變化不絕,中環人必須精打細算,做好準備,在此預祝各位讀者新年進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京港滬港高鐵動臥首發運行,「夕發朝至」模式讓車程縮短近半,你會否考慮乘搭?► 立即投票

更多中環人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